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418章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418章

小说: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年才攻克邯郸!邯郸不破。赵国不亡!
    “爱卿但说无妨!”赵王也清楚,这个时候,任何人的建议都不能忽略,集思广益,也许某人的灵光一闪,就能想出一个绝佳的计策。
    “王上可派人前往洛阳,试探韩国的心意!韩国若是肯接受议和,那我们无需如此紧张。如果韩国不想议和,那这次就是灭国之战了!”信陵君轻声说道。
    韩国伐赵,不考虑秦国的因素,是韩国无礼在先。韩国是想利用这个千载良机一举重创赵国乃至于灭亡赵国呢,还是只是想要教训赵国,这很值得琢磨。如果有人问,教训别人需要二十万大军,需要勾结燕国大军吗?那信陵君就要反问,赵国设下层层防线,邯郸乃是天下有数的坚城,赵人性情坚韧,没有这么多军队,如何给赵国制造压力?!
    派人前往洛阳的计策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赵国的颜面,这就好比一个人打了别人的小弟,别人为小弟出头,这个人却要低声下气去试探有无罢手言和的可能!
    当然,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颜面是没有那么重要的。今天丢了颜面,只要还活着,就有找回的可能!若是为了颜面丢了性命,那才得不偿失,难道没有鞭尸的事情吗?伍子胥可是掘了楚平王的墓,鞭尸三百,开创这样的先河!
    赵王略微沉吟了下,便点头接受了这个建议,说道:“如此也好!那寡人就派出使者分别前往秦、韩、燕、齐、楚五国并信平君处,早作打算!无论成败,我们都不能让韩军轻易渡过漳水,如果韩军从上游渡过漳水,我们也要用长城挡住韩军!”
    “喏!”群臣齐声应道。
    这个时候,没有人提出迁都或者让赵王狩猎代郡的建议,越是这种危机的时候,赵王这个赵国的主心骨越需要坐镇邯郸,否则,韩军一旦兵临城下,赵军的斗志就垮了!
    赵王虽然在听闻韩、燕大军入侵的消息,也曾短暂地畏惧、惊慌失措过,但最终沉下心来,愿意与邯郸共存亡,并没有狩猎北方的意思,显然让群臣燃起了一丝欣喜和敬佩之情。但如果让群臣知道赵王的真实想法也许会大吃一惊!
    在赵王看来,眼下邯郸才是赵国最安全的地方。有大军镇守和源源不断的勤王之师,韩军的伤亡只会越来越大,一旦大到一定程度,韩军就会产生退缩之意!就算韩军不吝惜伤亡,猛攻邯郸不止,那邯郸也能坚持很久!何况,只有每一代赵王才知道一个密道存在。当初,庞涓攻克了邯郸,却让赵王走脱,当时的赵王就是走的密道。实在不行,赵王自己也可以通关密道逃脱!因此,赵王的底气还是足的。
    就在邯郸有些鸡飞狗跳,无数的使者前往四面八方,传递赵王命令的同一天,李牧、白起率领的韩军也抵达了漳水南岸的平阳城,也是如今平阳君赵豹的食邑。原本,赵豹的食邑平阳是在太原郡,随着赵国割让太原郡给韩国,韩国又和秦国易地,赵豹的封邑也变成了漳水南岸的这座城邑。
    韩国大军出现在平阳,也意味着韩军放弃了直接渡河出现在邯郸东面的最初计划。赵军当初无心之举,将漳水两岸的舟船全都调集到了他处,成全了赵国。现又在,赵军在漳水对岸虎视眈眈,毫无疑问,仅仅凭借数十艘容纳数十人的小船,是无法渡过十八万大军的。既然如此,韩军也只能从漳水上游渡河,虽然这意味着韩军要多花费不少时日!(未完待续。。)
    。。。
 。。。  

第三十八章 出兵的方向
    平阳是座坚城,但也是平阳君赵豹的食邑。赵豹克己奉公,乃是赵国朝堂之上有数的直臣。直臣意味着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严格,对他人的要求也是。这要求严格了,就容易得罪人。赵豹又不像平原君赵胜那样喜好结交宾客,为人处世也不甚圆滑,自然而然,声望远不如平原君。
    考虑到自己的食邑平阳与邯郸近在咫尺,虽然赵王知道自己忠心耿耿,赵豹也无愧于本心,处事谨慎的赵豹没敢豢养太多的私兵,即使赵豹对自己的食邑有完全的管辖权。不过八百精锐,对于方圆数十里的平阳显得少了些,但能够让其他大臣找不到破绽,让赵王安心,赵豹觉得自己这样安排很妥当。
    只不过,面对十数万韩军,守军少得可怜的平阳抵抗了不过半个时辰,就宣布易主。韩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漳水南岸的平阳城。
    拿下平阳城后,韩军根本未做停留,就直奔上游的邺县而去。在那里,才有适宜的浅滩可供韩军强渡漳水。
    邺县有三千赵军镇守,守城倒是足够,毕竟邺县城池不过方十里,但想要将韩军困在邺县城下就强人所难了。韩军不过分出五千士卒,就令邺县守军不敢轻举妄动。事实上,赵王已经下令,但遇韩军攻城,只可死守,静候援军,不可出城力∝⊥,w↓ww。战,否则,虽胜也治其罪。
    韩军分成两路,一路为偏师,有三万人马,负责牵制邺县以西的赵军人马,确保粮道安全;一路为主力,有十五万大军。由李牧、白起亲自指挥,目标赵都邯郸。
    面对韩军的强渡,赵国沿着长城一线布置的大军并未阻拦。虽然这些赵军加起来不多,只有一万五千人,在韩军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也能获得不小的战果,但同时也意味着赵国的长城防线将面临无人防守的尴尬。韩军完全可以在歼灭长城守军后。长驱直入,兵临邯郸城下。两权相害取其轻,赵国宁愿放任韩军渡过漳水,也不愿韩军突破长城防线。毕竟,前者还有转圜的余地,后者对赵国来说则近乎绝境。
    渡过漳水后,摆在韩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猛攻赵之长城,这个方法简单而直接。只是伤亡会大一些;另外一条就是迂回到邯郸东面的葛孽,这是邯郸南面长城的终点,虽然要多行进百余里,但邯郸以东,在赵军防守相对薄弱的环节。只要拿下葛孽、肥邑,邯郸以东将成为韩国大军的跑马地!
    对于是直接往北还是往东,李牧专门找过白起商量过。虽然白起曾数次败给韩国,却不是实力的因素。而是败给了气运。如果让自己和白起指挥数量、战力相当的两支大军厮杀,李牧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对于白起这个名震天下的名将。李牧有的只是尊重。以白起的能力和威望,完全可以独领一军,如今屈居自己之下,不过是韩王照顾群臣的想法。以后提拔重用白起,是显而易见的。李牧也愿意从白起这个前辈身上多学到一些东西。
    就用兵而言,李牧、白起很是相似。两人都擅长大军团作战。似乎手上的棋子越多,越能发挥棋子的作用。不过,就细节而言,也略有差异。白起面对强劲的对手,习惯先消耗对手的士气。通过不断地试探找出对方的破绽,然后一战而胜之。白起从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杀伤敌军为第一要务。所以,为了达成这个效果,白起很少会投入大量的兵力攻城,而更习惯在野战中击溃敌军。
    李牧呢,同样擅长大范围的机动作战,也喜欢在野外重创敌军。不过,他更擅长的是隐蔽自己的作战意图,也不习惯示敌以弱,即使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李牧第一个想到依然是进攻。当然,这不是说以命换命,全凭一时意气相争,而是让敌军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意图,用一连串的行动恐吓压制敌军,待敌军失去方寸或者失去耐心的时候,再予以重创。
    当李牧找来白起,商量渡过漳水后的用兵方向时,白起并没有直接回话,而是笑呵呵地表示,李牧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何不将心中所想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同时交给对方。李牧来了兴趣,依言照做。结果,两人同时写出的两个字,那就是东进。
    白起随后解释道,北进貌似在一条捷径,实则不然。长城防线乃是赵国苦心孤诣建造的一条防线,依托山势而建,韩军仰攻,没有三五万牺牲是拿不下长城防线的。而且,即使拿下了,所花费的时间也足以让赵国调动大军修建一条简易却坚固的防线。
    韩军如今的优势不但在于兵力,也在于时间。东进,取葛孽,那韩军攻打邯郸的这盘棋就算是活了。韩军不仅完全可以让赵国在邯郸南面布置的大军成为摆设,还能依托葛孽西摄邯郸,北窥沙丘、房子,同时切断邯郸和外界的联系。
    当然,赵国应该也清楚,葛孽对赵国的重要性,也应当布置了不少大军。但赵军的兵力实在有限,只能依托葛孽城被动地防守,韩军则不然,完全可以留下一支大军围困葛孽,其他大军扫荡邯郸以北,让邯郸的援军无力南下。此消彼长之下,邯郸士气必然垮掉,韩军到时候强攻邯郸,遇到的阻力就会比较小。
    何况,燕国已经跟韩国达成协定,会派出大军攻打巨鹿郡。按照时间来算,邯郸方面应该收到燕军入侵的消息如果燕国信守承诺的话。但李牧、白起皆是认为,燕国也许会出工不出力,切断邯郸郡和外界联系的事情,还是由韩军来做比较稳妥。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只是让秦国赶到绝望,等蒙骜、王翦的大军率军北上,也许就会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明天万字更新!)
    ps:明天万字更新吧!
    。。。
 。。。  

第三十九章 燕使抵达
    两日后,韩军包围葛孽城。与此同时,秦军意外地发现,在经历了赵军疾风骤雨般的三日攻势后,赵军居然撤退了。
    赵军是在下半夜撤退的,由于夜色的遮掩,等秦军发现的时候,偌大的赵军营寨除了少数断后的士卒,已经是人去营空。
    领军的杨端和生怕这是赵军设下的陷阱,毕竟赵军这些时日的损失虽然超过一万五千人,但秦军也不好受。面对老辣的赵军,秦军凭借坚固的营寨还能耗其锋芒,一旦野战,胜少败多!
    因此出于谨慎的本能,在发现赵军撤走后,杨端和并没有指挥大军一拥而上,趁胜追击,而只是派出了斥候查探赵军是否真的已经撤退。直到斥候们确认赵军主力已经北退五十里后,才派人将这个惊人的消息告知了晋阳城内焦躁不安的秦国君臣。
    此时,杨端和已经可以确定,赵军应该是不会再来晋阳城下了。廉颇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不会无缘无故地撤离。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韩国已经动用了大军攻打赵国。要么是从上党北出,截断了赵军的粮道;要么是攻打邯郸,让赵国无心再与秦国为难。
    秦国君臣听闻这个消息后,只觉得从头到脚长舒了一口气。曾经在汾水上徘徊,让秦国寝食难安的赵军的偃旗息鼓似乎也应证了这个消息——韩国出兵了,赵国招架不住了!
    不过,秦国君臣没想到,被韩国背后捅了一刀的赵国会这么快派出使者前来晋阳。在秦国君臣看来,赵国伐秦有错在先,不过自己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叫自己最弱呢?!但赵国这么快派出使者,未免太看得起他们的面子!难道自己会不识时务,调头对韩国反戈一击吗?!又或者自己会和赵国议和,而不是趁着赵国和韩国两虎相争的时候为自己谋利?!显然不是!
    秦国最喜欢做的就是落井下石的事情,尤其是在知道赵国也好,韩国也好。对自己都没安好心的情况下,坐收渔翁之利是再好不过的了!
    赵国使者是一个无名之辈,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能够在短短十日内赶到晋阳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