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书剑长安 >

第372章

书剑长安-第372章

小说: 书剑长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很快,西凉军与逐蛮营已经分出了胜负。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这一次,逐蛮营完败。

似乎一切又回到了第一次对决时的情形。

逐蛮营被西凉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曾经逐蛮营依仗的修为优势在这一个月的光景中忽的化为的虚无,连他们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西凉军的修为竟然提升了一个台阶从繁晨抵达的太一境。

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逐蛮营能达到这样的修为是因为他们本就自小接受修行之事,而且有得到了苏长安指点,方才用了五个月的光景,将修为从繁晨提升到太一。

可是西凉军呢?他们依稀记得一个月以前他们的修为也才在繁晨境,而且大多数因为年纪的原因,修为几乎是停滞不前。可是这一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整个西凉军犹如脱胎换骨了一般。

于是,异常单方面的屠杀展开了。

因为准备的不充分以及心底的轻视与大意,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待到一切结束,苏长安来到了垂头丧气的逐蛮营身前。

楚江南等人都在那时低着脑袋不敢直视苏长安的目光。

“你们会变强,敌人也会变强,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们。”苏长安冷着眸子这般说道,“我给过你们很多次机会,可你们总是以为时间还很多,你们不明白的是,每浪费一次,你们便少了一次机会。”

诸人闻言将头垂得更低了,一时间更是无一人敢再发出半分的声响。

“看吧,这是前方传来的战报。”说着苏长安忽的从怀中掏出了一块染血的麻布,上面用不知何种事物弯弯曲曲的写着一些东西。

诸人闻言一愣,楚江南等诸位首领赶忙接过了那块麻布,仔细的看了看上面所书写的东西。

而后他的脸色渐渐变得极为凝重。

“拓跋元武在三日前大败左玉城的蜀军,左玉城如今身负重伤,收兵回蜀,拓跋元武乘机东进,如此魏朝的江山已有一半落入了蛮军的手中,你们觉得你们还能有多少时日?”

苏长安说罢,又是冷眼看了诸人一番,随后转过了身子,离开了军营。

第三十九章 求援

其实在三日前苏长安便收到了这封战报,前方的探子用生命换来的战报。

正如楚江南等人所看到的,拓跋元武大败左玉城。

但是有一点苏长安很疑惑,而曾经与左玉城有过交手的穆梁山亦很疑惑。

左玉城为什么会败,而且还是大败。

左玉城是何等人也?

人言他料事如神,多智近妖。

他手下有星殒近十位,又有蜀山雁归秋相助,更是坐拥蜀地的天险。

不说击退拓跋元武,但想要守住蜀地,拓跋元武短时间内定然没有办法将之攻破。

但这一战,蜀地损失了五位星殒,折兵近十万,如今左玉城更是身负重伤,退守蜀地最后一道门户,龙起关。

可以想象的是,拓跋元武如今兵锋正旺,只要他攻破龙起关,那蜀地便是他的囊中之物,届时大魏的领土便已然有大半落入了他的手中。

不管怎样的不解与疑惑,左玉城却是实实在在的败了,待到拓跋元武拿下蜀地,那接下来江东自然也就成了蛮军们的目标。

而这时间,想来也并不会太长了。

……

一晃便又是五个月的光景过去,春去秋来。

这些日子,苏长安除了处理一些事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军营中度过。

他迫切的想要让逐蛮营与西凉军成长起来,因为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

他自己的修行倒是从未落下,只是那临门一脚看似简单,却又困难无比,到现在也依然没有半分的头绪。

倒是罗玉儿在这五个月的修炼之中得益匪浅。

她修行的本来便是天璇的剑道,又得苏长安演示其道蕴,如今可谓是突飞猛进。

终于破开了沉寂多年的魂守境,抵达问道境。

司马长雪虽然未有破境,但是其实战能力也在这不断的对战之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日,早朝,满朝文武尽数聚集在夏侯明那不大的行宫之中。

昨日,一道文书传来。

从蜀地传来。

那是蜀地的使者冒死送来的求援信。

其内容无非便是陈述蛮军的凶猛,蜀地多么的岌岌可危,以及蜀地与江东唇亡齿寒的道理。

最后便是希望苏长安能个派兵偷袭蛮军,为蜀地缓解此刻的燃眉之急。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封信显然是出自陆如月之手,其中丝毫未有提及夏侯明,言辞之间俨然是把苏长安看成了江东朝廷真正的主人。

当然这也确实是事实,可是这世上有些事实可以讲出来,有些却不能。

因此,但一旁的太监宣读完这封求援信时,高坐在台上的夏侯明脸色可谓是难看到了极点。

台下的众人大抵也看出了这一点,但都是而眼观鼻鼻观心,对此视而不见。

作为除了夏侯明唯一能够坐在大殿之中的苏长安在那时站起了身子,他转身问道诸人:“你们觉得此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满朝文武,除了与苏长安极为亲近的穆归云诸人,其余人都在那时你望我我望你。

蛮军势大,江东不过二十万大军,蜀地尚且不敌,他们可不认为江东有招惹拓跋元武的资本。

但是,在场的诸人又都不是些愚笨之人。

他们早就听说过一些关于苏长安与那蜀地汉王陆如月的事情。

自然也就只能让那些惧战之言胎死腹中,一个个低沉着脑袋,不敢回应苏长安。

“那陛下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苏长安见诸人不语,倒也不去在意,反而转头看向夏侯明。

夏侯明闻言,身子一震,这些日子虽然每次朝会他都准时到场,但他只是一个傀儡,任何事情都没有人会询问他的意见,更不会在意他的意见。

这样的傀儡当得久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因此,当苏长安询问他的意见之时,他很诧异。

他用了数息的时间方才反应过来。

但随即而来并不是什么兴奋感,反而是一阵胆寒。在这几个月的接触中,他已经意识到苏长安是一个怎样狠辣之人,他此刻这一问,看似随意,但必定裹藏着什么企图。

而他需要迎合这个企图,否则一旦触怒了苏长安,后果是他难以想象的。

他毕竟才十三岁,终究免不了胆怯与彷徨。

他侧着脑袋看了看身旁的太白道人,试图从他那里得到答案,而太白道人亦是意会,朝着他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但眼角的余光却一直死死的落在苏长安的身上。

“蜀地虽为前朝余孽所占据,但毕竟是我大魏的领土,自然不可落入蛮军之手。因此,朕以为,此战不可免!”夏侯明沉着声音这般说道,目光同样小心翼翼的看着苏长安。

“唔。”苏长安闻言,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似有夸赞之意。

但夏侯明却感受不到半分的喜悦,而是一种莫名的耻辱感。

他才是真正的帝王,却偏偏受苏长安的左右,说出些言不由衷的话。

“那现在,诸位又以为陛下所言何如?”苏长安并没有去理会此刻夏侯明心中的起伏,他将目光转向了殿下诸人,朗声问道。

此刻连夏侯明都已服软,这台下诸人又哪还有反对的道理。

无论心头多么不愿,但此刻都只能皆数跪倒,口中高呼道,“陛下圣明!”

“好!”

苏长安大声说道,再次转头看向夏侯明,言道:“那就请陛下准许我三日之后领兵出境,奇袭蛮军!”

夏侯明闻言,脸色一变。

当下便赶忙说道:“好,那就有劳爱卿了。”

苏长安此去,时日定然良久,这对于夏侯明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可以趁着苏长安以及他的亲信离开江东好好拉拢一番江东的权贵,虽然不见得就能拨乱反正,但至少可以改变他现在如此被动的状况。因此,夏侯明那时不由喜上心头。

“嗯,那就劳烦陛下好生准备一番。”苏长安点了点头说道。

“嗯?”夏侯明闻言一愣,不禁问道:“爱卿这是何意?”

“此战非同小可,自然需要陛下御驾亲征。”苏长安很是随意地说道,一脸理所当然。

“这……”夏侯明的算盘落空,不禁迟疑。

“不可!”就在这时,一直立于夏侯明身旁沉默不语的太白道人也终于忍不住插话道:“此去凶险,若是陛下有个三长两短……”

“唔。太傅大人所言极是。”苏长安点了点头,似乎是极为认可太白道人之言,但还不待他与夏侯明松下一口气,苏长安的声音便再次响起:“那就有劳太傅大人也随我走上一遭,保护陛下周全了。”

一旁的太白道人又是一愣,他这时方才回过神来,苏长安根本就不是想要带着夏侯明一同前去,他想要的是他。

以夏侯明做饵,引他上钩,将他拉上对抗拓跋元武的战车,为此战填上一位星殒作为筹码。

不过三言两语,便抓住了他的痛脚,将他带上了这场大战之中。

回过味来的太白道人看着台下那对着浅笑的男子,莫名感到一阵心寒。

那少年的城府不知何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他这样想着,苏长安的声音再次响起。

“三日之后,我会清点人马赶赴蜀地战场,诸位好生打理内政,待我凯旋。”

“退朝吧。”

说完这些,他便看也不看那满朝文武,独自一人拂袖而去。

第四十章 八方云动

江东军浩浩荡荡的渡江而去。

这一次,苏长安几乎是倾巢出动,他留下了两万兵马交由重伤初愈的郭雀统领镇守江东,其余诸人几乎全部奔赴了蜀地。

穆梁山为逐蛮营统帅,下设七营,分别由楚江南、顾侯明、毕楼城、奉天应、罗国宁、沈书林、孟长关这七位由苏长安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分管。

红玉统领着十万江东早前的部队,这部队以往是七大家族各自的私军,红玉接手之后将之重新打乱编制,号为陷阵营。

而苏长安则统领西凉军的三万人马,下设温子玉、顾牙朗、苗永山三位统帅,各自分管万人。

除此以外,还有古羡君、穆归云、司马长雪、侯如意、殷千殇、罗玉儿、花非昨已经各族问道境及魂守境的大能,共计七十九人。

当然,还有极不情愿,但却不得不跟来的夏侯明与太白道人。

江东与西蜀接壤,想要过去自然简单,但是如果那样直接前往江东,便需与蜀军兵合一处,正面对抗拓跋元武。

这其中便有许多问题。

首当其冲,两军若是分开作战,难免有些纰漏。拓跋元武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样极易被他抓住破绽,加之蛮军本就势大,自然不可力敌。但若是两军合并,这指挥交给何方?又是一个问题,给了西蜀,苏长安不放心,给了苏长安,恐怕蜀地亦不会乐意。

所以最后苏长安等人决定渡江,穿过如今还在司马诩掌握之中的虎头关,从侧翼偷袭蛮军。

当然,偷袭二字其实并不贴切。

毕竟此去山高路远,及时急行军恐怕也得五六天的光景,这些自然瞒不过蛮军那些龙隼与夜鸦的耳目。而且还有这一路司马诩安排的守军,不过在之前的几番大战之中,大魏的军力早已十不存一,只要不是司马诩亲自出手,应当并无大碍。

因此,苏长安等人的行踪自然是瞒不过拓跋元武的耳目。

不过这也并无关系。

他们从侧翼进攻,拓跋元武定然调兵抵御,这一旦兵力分调,蜀地所承受的压力自然便减轻了许多,而且还可与蜀军形成首尾夹击,互成犄角之势,拉长拓跋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