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书剑长安 >

第287章

书剑长安-第287章

小说: 书剑长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云岭毕竟还是幽云岭,精怪丛生,就连当年的圣皇也拿之并无办法,寻常人想走此道更是难上加难。苏长安虽然如今已经修成问道,但幽云岭已经存世多年,保不齐会不会某些不为人知的星殒大能。苏长安不愿横生波折,本打算绕道而行,可今日恰巧碰上了刘大宏,心头一动,便想着与之同行,救他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刘大宏闻言一愣,他从苏长安的话中听出了某些别样的味道。

似乎带着一股浓浓的倦意。

他真的很难想象这个三年前平凡无奇的少年究竟经历了什么才能变成如此模样。

那时的苏长安青涩无比,总是带着笑意,喜欢与人聊天却又不知聊些什么。但作为过来人,刘大宏能很清楚的感觉到那少年炙热的内心。

可现在的他,那般寒冷,就像是万载坚冰,面上虽然还噙着笑意,可里子里早已坚硬如铁。

他总觉得自己对他似乎有些误解,可又不敢去接近他。

带着这样纷杂的思绪,刘大宏陷入了沉睡。

……

第二日。

诸人再次启程,他们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

苏长安昨日并未有对他做什么,虽然心底依然对于他抱有芥蒂,可也不再似以往那般害怕,而且他们也大抵看出自家的镖头似乎与这个少年又旧识,倒也多少放下了心来。

不出半日,诸人便出了中原,入了幽云岭。

眼前的景色豁然一变,北地的风雪与中原的秋寒似乎都与这岭内无关一般。

他终年都是这个模样,郁郁葱葱,绿盖于野,生机勃勃中又带着一股神秘,神秘中又藏着一抹危险的杀机。

故地重游,物是人非。

苏长安看着这数息的景色,心中难免有所起伏。

他想着三年前,自己便是从这里去到长安,三年后,他又要从这里回到北地。

“当年你便是从这里离开北地的。”刘大宏也不由生出几分感慨,他不知从何处生出了勇气,又或是昨日的苏长安给了他一些触动。他竟然走到了苏长安的身旁与他说道。

“嗯。”苏长安颔首,他就是在这儿第一次拔出了莫听雨的刀,也让烛阴的神血入体。

如果说在北地遇见莫听雨是这个故事的起点,那么在幽云岭神血入体便应当称得上是这个故事最大的转折。

“你真的是妖族的奸细吗?”刘大宏鼓着勇气再次问道。

此刻他们走在队首倒也不怕被人听见他们的聊天。

苏长安闻言一愣,转头看了刘大宏一眼反问道:“你觉得呢?”

刘大宏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这个眼前的少年,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找出一星半点的东西,可是最后,他失望了,这个少年脸上的神情就好似一潭枯井,波澜不惊。

他叹了一口,摇了摇头说道:“其实我并不相信,可你昨日那功法,加之……”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方才又说道:“说到底,我老刘也只是一个莽夫,没见过太大的世面。一人说什么我或许不信,但说得人多了……”

刘大宏的话并没有说完,但后面的东西,苏长安大抵也能猜到几分。

他微微一愣,这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古来同理。

倒也怪不得别人不解他,只是他自己不曾辩解,自然别人便信了其他。

如今的天下大乱,在司马诩的操作下,天岚院更是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要想凭己力就有所改变现状自然是不大可能,苏长安从这刘大宏的话中忽的领悟到了些东西,他眸子中闪过一道寒芒,心头一个计划便浮出了些轮廓。

“我不是。”他再次看向刘大宏,嘴里这般说道。

声线坚定,又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不禁让刘大宏一愣。

他下意识的便相信了苏长安的话。

“古宁他们怎么样了?回北地了吗?”苏长安又问道。

“他们呀?”刘大宏闻言脸色一缓,便打开话匣子开始说道:“他们几个早就回了北地,都有了出息,纪道蔺如如今都成了长门的千夫长,古宁也坐上了太守的位置,他的老爹古相亭被升迁到南湖城,也算是夫凭子贵吧。”

得知故人安好苏长安心头稍慰,他点了点头正要再说些什么。

可话方才到了嘴边,他的脸色忽然一变。

“小心!”他大喝一声,一把推开身旁那比他整整高出一个头的刘大宏,另一手长刀出鞘,将那夏侯血握于手中,脸色阴寒的看着岭上某一个方向。

这般突然的变故让刘大宏一惊,他站起身子正要说些什么,可是话未出口便生生止住。

他看见了岭上密密麻麻的树丛像是被某些重物碾压过一般,从上面尽数脱落,而一道巨大阴影也在那时笼罩向诸人。

“妖族?星殒?”苏长安的眉头在那时皱了起来,他此言一出,脸色又是一变,随即纠正道。

“不对,你是星君!”

第十章 逆天

那是一个难以名状的事物。

巨大头颅足足有数十丈之宽,几乎遮住了所有的光芒,将诸人笼罩在阴影之下。

即使是苏长安在感受到自那怪物的身上传出的威压时,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那几乎是铺天盖地,犹如泰山压顶一般的力量,让人难以生出半分反抗之心。

而就在诸人神色凝重满脸骇然之时,那只怪物的身子终于渐渐显现。

他穿过山岭上层层的树木,发出一阵阵木枝被重物压断的声响,那巨大的头颅不断向前,终于抵达了苏长安的身前。

苏长安等人也在这时看清,这怪物竟然便是一条大得不知道几许的巨蟒。

这方才露出的一角,便已然的遮住了在场诸人的视线,也将偌大的岭头几乎占满。

“你的身上有股味道。”那巨蟒缓缓张口,一道苍老又沉重的声音便在那时响了起来。

它着实太过庞大,以至于张口时,说发出的音浪便让身后如刘大宏诸人这般修为较低之人纷纷跌坐在地。

就连苏长安也不得运起灵力,方才能抵挡那股气浪。

不过他也大概感觉到身后诸人的窘迫,在那时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凌云撑起,为身后诸人抵挡下大部分的灵压与冲击,着常人刘大宏等人无了性命之忧。

“前辈所指何物?晚辈等人只是路过,并无他意,若是有所叨扰,还请前辈勿怪。”苏长安拱手说道,但在那巨蟒的威压下,这般言语似乎也变成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这短短数十字,方才说完,他的额头上便浮现出了密密麻麻的汗迹。

“凤凰。”那巨蟒的眸子转动,苍老又沉重的声线再次响起。

“人、蛮、星君,还有,神!”

那一刻,他沉重的声线忽的高亢了几分,巨大眸子中似乎有一道精芒闪过,却又转瞬即逝。

“你是仙!”

苏长安闻言,脸色一寒。

仙道,神秘莫测,但却又强悍无比。

苏长安修炼仙道,这应当算得上是他最大的秘密,这巨蟒周身灵压浩瀚如海,显然是一位活了不知道多少载的大能。

他知晓仙道自然不足为奇。

可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巨蟒在闻道苏长安的气味时便从蛰伏之中醒来,生生拦住了他的去路。

这不禁让苏长安心生警惕,暗暗担心着巨蟒极有可能觊觎他体内的事物。

但那巨蟒对于苏长安此刻心中纷杂的想法犹若未闻。

他自顾自地说道:“五年前,有一个刀客从这岭上经过。他说他要去杀一只凤凰。”

苏长安一愣,他大抵猜到这巨蟒口中的刀客应当便是当年的莫听雨。

他知这巨蟒绝无可能如此大费周章的出现只是想给他讲一个故事这般简单,因此,他沉下了性子,等待着这巨蟒的下文。

“他是一个不完整的仙,或者说有人在指引着他去向仙道,而你身上有他的味道,显然他失败了,而你成功了,至少你比他更有成功的可能。”

“我本想着让他成就仙道之后,助我一事,可那时他周身杀机弥漫,已蒙死志。我难改天命,便作了罢。如今又见着你这后生,想来是上天眷顾。当年那刀客未有助我之事,如今便落在了你的身上。”

这巨蟒说是助他一事,可语气之中却无半点请求之意。

苏长安对此自然有些不悦,可是这巨蟒的实力摆在那里,他又哪敢说出半个不字。

当下,他便拱手,恭敬地说道:“前辈有何事相托,尽管道来,长安定然鼎力相助。”

谁知,在这时,那巨蟒却摇了摇头。

“你现在太弱,帮不了我,我要你成就星殒之时来者幽云岭寻我。”

那巨蟒此言一出,苏长安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古怪。他不禁问道:“前辈就不怕长安一去不回……”

他的话音方落,那巨蟒便猛然发出一阵哄笑。

就好似苏长安所言是这世上最大的笑话一般。

他巨大的笑声,在幽云岭中回荡,激起的声浪只打得两侧的密令沙沙作响,亦是让刘大宏诸人觉得振聋发聩,头痛欲裂。

苏长安的眉头在那时皱起。

他问道:“前辈何意?”

那巨蟒闻言收起了自己的笑声。

“你要成星殒,以你仙道之力,只要时间充足,自然不再话下,可再要往上却是难上加难。我虽隐于深山,不问世事,可要想知道些什么,这世上之事却又少有能逃过我的眼睛。你身负血仇,若想要报仇,光是星殒远远不足以对抗你的敌人,那时,你自会来寻我。我又何须多虑?”

那巨蟒如此说道,言语中带着一股十足的笃定。

苏长安并不喜欢这种完全落入他人算计之中的感觉,他的脸色一沉,声音也低了几分。

“那便但愿长安会如前辈所言吧。”

巨蟒听出了苏长安言语中的不悦,但他却并不恼怒。

“你行逆天之事,我亦行逆天之事,你若不死,总有一日能知我今日之言乃是造化,而非胁迫。”那巨蟒意味深长的看了苏长安一眼,巨大的头颅一转,便要离去。

苏长安一愣,他从这巨蟒口中隐约感觉到了些什么。

逆天二字,苏长安从未想过。

但天岚院的先辈们,所行之事,却又隐隐指向这二字。

郭雀的神族之躯,莫听雨的仙道谋划,青鸾与开阳的师徒之缘。

甚至那位既有可能是天玑师叔祖的司马诩,霍乱大魏国运。

细细想来,这诸多事情,归根结底,其实便是这巨蟒口中的那二字——逆天。

或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苏长安也在天岚院祖辈们的谋划下,走上了这一条路。

想到这里,苏长安脸色愈发古怪。

他不禁看向那巨蟒遁去的方向,大声问道:“还未请教前辈名讳!日后长安来此,当如何寻到前辈?”

“吾乃妖君螣蛇。”

那巨蟒头也不回的窜入密林之中,像是在躲避着些什么,但他的声音却在那时,清晰的传入苏长安的耳中。

“你若寻我,来这幽云岭即可,我自会有所感应。”

第十一章 天道崩坏

有道是七月流火。

大火星西行,中原极热过去,天气转凉,而七月的西凉却正直酷暑,炎热难当。

已经在关外囤积数月的蛮军终于在这一天开拔,如潮水一般朝着通往中原的最后一道门户发起了进攻。

人军的守将唤作浮承天,是武王浮三千的义子,蛮军压境,朝廷如梦初醒,让信使一路加急,连连跑死了五只上好的骏马,飞奔于西岭关。为的不是带来援军,亦不是给出什么奇策,而是封了浮承天一个神将之名,便又急匆匆的返回,似乎生怕西岭被破,殃及池鱼。

武王坐镇西凉多年,手上的能兵悍将数不胜数。

只是在面对再次聚齐百万之众的蛮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