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书剑长安 >

第217章

书剑长安-第217章

小说: 书剑长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长安闻言,愈发沉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女的担忧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谓一点便可窥全貌,苏长安大抵明白了此刻大多数蛮族人心底的担忧。

而这样的担忧,他虽理解,却无法去帮助他们承诺太多,毕竟人族是大魏的天下,他尚还在被夏侯皇室通缉,如何又能帮到他们。

他只是伸出手,温柔的抹去了少女已经垂下的泪珠,用一种不符合他这年纪的声线感叹道:“活着,本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些捷径看似捷径,实则死路。有些死路,看似死路,实则生路。”

唯有向死,方能得生。

蛮族如此。

苏长安亦如此。

第九十八章 再相见

这三天日子过得很快,苏长安每天晚上都会带着阿难去到营地外为这些蛮族人打些野味,虽然数量不多,但好歹也够这些背离家园的人每人一块。

这样的行为也为他多少赢得了强良部族的尊重,至少不再如以往那般,见他如见洪荒猛兽那般惧怕,而部落里的孩童对他更是喜欢,无事时总是喜欢缠着他。

而阿难的那位姐姐,苏长安也在后面的接触中知晓了姓名。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玉婵。

只是对于那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情,二人皆是均口不提。

而今日傍晚,便已到了动身前往雁不归大漠与摩青翎所带领的帝江、句芒部落会和的日子。

整个强良部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开始打包自己的行礼,但很多诸如帐篷之类的东西却被留了下来,因为他们即将面临的是突破五十万大军封锁这般危险的事情,带得杂物太多,到时候这些东西说不准便会成为拖垮整个队伍的累赘。因此不到一万人的强良部族轻装上阵,几乎丢弃了一大半的东西。倒是颇有几分破釜沉舟的味道。

但苏长安所见到的,却是一股背井离乡,四处流离的凄凉。

这是如今的强良,但很有可能,也是日后的西凉。

不管怎样,队伍终于上路了。

玉山作为整个部落除了虎偃最强的战力,他走在队伍的后面,以防有哪些蛮军的斥候。而苏长安则与虎偃走在队伍的最前端,他的身后跟着阿难与玉婵两姐弟。

“阿难的病,究竟是怎么回事?”苏长安望着已经出现在眼帘中的那一处大漠,皱着眉头问道。

正如他之前所说,他不可能永远照顾这个小男孩,他有更多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可是经过了那一夜之后,他的心底难免觉得对于玉婵与阿难有所亏欠,所以他想着找些办法治好阿难的病。

而他说这话的时候并未有刻意回避些什么,他身后的二人自然听得真切,玉婵更是脸色一喜,竖起耳朵愈发专注的听着苏长安与虎偃的对话。

虎偃闻言,他身后捋了捋自己下巴处长长的胡须,大有深意的瞟了玉婵一眼。随即回应道:“此乃心病,非药石可医。”

“心病?”苏长安一愣。

虎偃颔首,又接着说道:“小时候那孩子受了其父母意外身亡的刺激,从此便无法开口说话,这几年在玉婵的好生照料下,倒是好转一些,若想全部治愈,还是得根除他的心病才可。”

苏长安闻言,皱着眉头点了点头。

他身后的玉婵也随即底下的头颅,阿难的恶疾向来是她最为在意的事情,如今听闻大巫咸此言,心中难免失落。

倒是小阿难仰头看了看自己的姐姐,伸手想要安慰她,可惜他年岁太小,身子未有张开,即使踮起脚尖,也难以触摸到玉婵的脸庞。

“阿姐……没事……阿难……好起来。”他有些艰难地说道。

“嗯。”玉婵的脸上挤出一抹笑意,她点了点头。

苏长安也在这时转过头,他抱起小阿难,对着玉婵说道:“等到入关后,我会让关内的大夫看一看,或许他们会有什么办法。”

玉婵颔首,只是“嗯”了一声,却不敢去直视苏长安的双眸。

倒是一旁的虎偃见此状,脸上忽的漫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转眼,诸人已经步入了雁不归大漠,到处都是黄沙,就像是望不到边际的海洋一般,而这近万人数的队伍,相比于这茫茫的大漠,更像是汪洋中的一叶扁舟。

好在虎偃似乎有些什么特别的神通,他指引着队伍,向着一个方向前进。夜晚的大漠虽然没有灼灼的艳阳,但却十分寒冷又干燥,这让许多没有修为的强良族人感到不适,若是以往,一路的长途跋涉,加之食不果腹,恐怕许多人便会倒在这路上。

但好在苏长安这几日为他们多少寻到些食物,才让大多数人又气力坚持下来。

但他们赶到与摩青翎约定的地点时,那里已经有密密麻麻的人影浮动。同样那些人影也注意到了正缓缓靠近的强良部族。

他们朝着他们挥手,呼喊。

原本已经有些疲乏的队伍在这时忽然焕发起了活力。

背井离乡之人总是会在遇见同族之人时生出些喜悦,而这样的喜悦,同时亦会让人生出些气力。

队伍的速度加快,不小片刻便已经来到了那处人影晃动的聚集地。

强良部族的诸人涌入人群,人群中的其他人也脸露欣喜之意。

而人群中,三道人影也在这时排众而出。

为首的是一名少女,而这少女苏长安认得,便是在莱云城有过些接触的帝江王女——摩青翎。

她还是那般模样,只是身上多了些风霜,脸上的神色有些疲惫,想来也是,一位与他一般年纪的少女,初逢大变,一族兴亡此刻尽挑于双肩之上,怎能与以往一样?

“强良巫咸,虎偃见过蛮王。”虎偃年迈的脸上也在这时浮出一抹激动,数月流离,此刻终于与大部队会和,他的心底多少亦有些异样。

“大巫咸辛苦了。”摩青翎扶起作势欲跪下的虎偃,脸上的神情庄重,颇有几分王者威仪。

与苏长安之前在莱云城所见判若两人。

“这一路上可有遇到什么阻碍?”摩青翎又问道。

“倒是没有什么阻碍。”虎偃说道,但随即脸上的神情一暗,“只是许多族人受不了这一路上的饥寒交迫,两万强良族人如今只剩下一万余人。老朽,愧对祖神啊。”

说到这儿,这位老人的浑浊的眸子里,像是有泪水涌动。

摩青翎的眸子中的光芒也是一暗,她叹息道:“帝江句芒二族,九万余人如今也只剩下六万的样子……这一路上……”

“蛮王已经尽力了,不必自责。”这时摩青翎身旁一位身材壮硕的男子出言安慰道,此人苏长安亦认得,便是与摩青翎一同闯入莱云城的帝江巫咸——摩海耶。

“是啊,我们能活到现在,不被那拓跋元武赶尽杀绝,全凭蛮王大人的果决。”虎偃也赶忙安慰道,随即他话锋一转,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指了指苏长安说道:“老朽这还有一人要与蛮王大人引荐……”

他的话方才说完,却见摩青翎的脸上露出震惊之色,她望向苏长安,原本在脸上刻意为之威严在那时尽数消散。

她有些欣喜,有些诧异的看着眼前这个少年,怔怔地问道:“你怎么在这儿?”

第九十九章 武蛮不入关

“嗯……好久不见。”苏长安脸上的神情未免有些尴尬。

脑中不由浮现起北通玄所说的话,她将蛮族最宝贵的传承之物赠与了他,这件事情苏长安如何也想不明白。

但是,现在他以用帝江精魄修成了蛮魂,此物已于他的身子连为了一体,他是如何也无法再将之还给摩青翎。此刻相见,多少让苏长安生出一些拿人手短的愧疚感。

虎偃听闻二人的对话脸上的神情一滞,随即问道:“你们认识?”

还不待二人点头,一旁的摩海耶便走了出来,他不忿的看向苏长安,说道:“就是他,抢走了蛮王的帝江精魄!”说着,他体内的灵力涌动,看模样就要上前与苏长安动手。

虎偃一愣,这时才明白,原来苏长安便是摩青翎在莱云城中遇到的那位人族少年,他的脸色不免有些怪异,暗道这世上尽又如此巧合之事。

苏长安见摩海耶来者不善,他脸上的神色也是一冷,周身灵力涌动。即使摩海耶已是问道之境,但若是真的打起来,他也不见得不是他的对手。

“摩叔叔!”但摩青翎却是脸色一变,她一声轻诧,脸上的神情再次变得严肃。摩海耶闻言,不敢忤逆,只得恨恨得看了苏长安一眼,转头回到摩青翎的身后。

一旁的虎偃看出了场上剑拔弩张的气氛,他也赶忙上前,说道:“苏公子已经答应我带族人入关。我相信以他天岚院传人的身份作保,此行应当会顺利得多。”

摩青翎脸上的神情一喜,她看向苏长安,带着某种她也说不上来的期许问道:“真的吗?”

苏长安见状,想要点头,却又有些犹豫。

他固然是答应了虎偃带蛮族入关,可这入关却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在苏长安自己看来也颇为残忍,甚至不通情理。面对虎偃,他与他从未相识,他自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可是摩青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他有恩,再让他说出那样的条件,未免有些恩将仇报之嫌。

可是,若是让这些蛮族的士卒特别是如虎偃、摩海耶、玉山这样的大能一同入关,苏长安也不得不考虑之后西凉百姓的安危。一时间,他脸上的神色变幻,陷入了沉默。

“哼!”走在队尾的玉山也在这时走了过来,他听闻诸人的谈话,冷哼一声说道:“答应是答应了,但却有个条件。”

摩青翎能在蛮王走后取得诸人的信任接替蛮王之位,自然不会是什么不谙世事之人,她很快便从玉山的语气中读到了些什么。她望着苏长安问道:“什么条件?”

或许是她眸子里的光芒太过耀眼,又或是她曾经的馈赠让苏长安感到愧疚。

苏长安的目光躲闪,半晌也未曾答话。

“条件是武蛮不得入关!”这时,一旁的玉山见状,一声冷笑,如此说道。

此言一出,在场诸人皆是脸露震惊之色,随即摩海耶方才压下的怒气再次涌上心头。他对着苏长安怒目而视,“武蛮不入关?那这些妇孺之后当如何在你们人族之地活下去?”

“真有此事?”摩青翎的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她望向苏长安,求证似的问道。

“嗯。”苏长安沉默着点了点头,摩青翎的目光太过炙热,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好似背叛了什么似的。

得到了苏长安的承认,摩青翎的脸色一白,身子往后退去一步。幸得一旁的摩海耶眼疾手快将之扶住,但与此同时,他看向苏长安的目光中更是涌现出浓烈的杀机。

“此事当真没有回旋的余地?”而跟在摩青翎身旁的另一回男子,此刻走上前来说道,相对于摩海耶的人高马大,这位男子长得倒是要瘦弱许多,看模样,若不是那一身蛮族的装束,反倒像过哪些长安城里的读书人,多过这些五大三粗的蛮子。

苏长安不语。

“苏公子可有想过,我们三族长途跋涉,投奔人族,所求不过是一安身之地。若是武蛮不入关,那这些剩余的妇孺在人族何以为生?而我们如此此行的艰险又是为何?”

“我知你们的苦衷。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如今三族蒙受大难,我亦深表同情。但是,西凉的局势也无需我多讲,五十万大军压境,永宁关危在旦夕,我身为人族之人,却不敢因一己私情,将西凉百姓置于危难之中。”苏长安在一阵沉默之后,终于说道。

那男子闻言一愣,他与苏长安所站得立场不一,所以二人的想法自然也不一样,他们都需要为自己的诸人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