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

第61章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第61章

小说: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苹便把茶壶茶碗收好; 替宋如锦放下了床前的帐子,吹灭了蜡烛; 最后掩上门。
  屋子里黑乎乎的一片; 寂静无声。宋如锦忽然又不困了; 她睁眼望着暗沉沉的帐顶,委屈巴巴地和系统说:“我一点都不喜欢四妹妹……她总是这样动不动翻脸,一点都不好相处。”
  系统安慰她:“不是你的错……你也没必要讨好每个人。”
  隔日晚膳后; 周嬷嬷悄悄同刘氏道:“夫人,秦楚娘和她那个哥儿不见了。”
  刘氏不由皱起眉:“什么叫不见了?”
  “庄子上的人说; 已经有月余不曾看见他们俩了,见有人来找,才去秦氏住的那间屋子敲门——门锁着; 怎么喊也没人应声儿,便拿斧头把门砸开了。里头竟一个人都没有,桌椅上还落着灰,可见早就人去楼空了。”
  刘氏不禁奇了:“他们孤儿寡母能跑到哪里去?”
  周嬷嬷道:“想来是听闻了什么风声; 知道大老爷已经势倒了,怕您跟她翻旧账,就急急忙忙地远走高飞了。”因宋怀远已被褫夺了爵位,所以如今侯府的下人们不再管他叫“侯爷”,都称他为“大老爷”。
  刘氏冷哼一声,说:“算她识相。”
  很快到了元日,又是一年新岁。
  元月走亲戚。昌宁伯夫人甘氏带着几件金玉首饰来忠勤侯府,指明了这些首饰都是送给宋如墨的。
  历来新年走亲访友,送贺礼都是送给管家的主母,主母收到之后,再斟酌着分给一家人。讲礼数的人家会给阖府上下备礼,再不济也要拣几个小辈面面俱到地送了,总之没有单独送给一个人的规矩。
  刘氏也知道,甘氏这么做,不就是怕她贪了这点首饰,不分给宋如墨吗?当真出身不显,干什么都一副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
  再说了,这些粗制滥造的首饰刘氏还真看不上,便十分乐意给甘氏这个面子,吩咐道:“去,把这些首饰给墨姐儿送去。”
  宋如墨收到了首饰,才知道甘氏来了,连忙赶到刘氏这儿来。先拜谢了适才那几样首饰,又祝愿甘氏新岁诸事如意,最后踌躇了好一会儿,方道:“我有几句话……想同外祖母单独说说。”
  刘氏挑起眉梢,道:“隔壁的次间空着,你们有什么话去那儿说吧。”
  甘氏便拉着宋如墨去了隔壁。
  刘氏对周嬷嬷使了个眼色,周嬷嬷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悄无声息地绕到次间后头的菱格花窗下头。
  过了小半个时辰,宋如墨低垂着眉眼出来了,甘氏犹在谆谆叮嘱她:“可不许再胡思乱想了。”
  宋如墨“嗯”了一声,声音微不可闻。
  甘氏又去瞧了瞧宋衡。待她走了,刘氏才漫不经心地问道:“都说了些什么?”
  周嬷嬷慢慢道来:“先是说了陈姨娘的病情,四姑娘说陈姨娘像是不太好了,求甘夫人给她带点续命的好药材来,甘夫人也答应了。然后四姑娘就说起了自己的亲事……她说她不想嫁给翰林院的吴学士,她心中另有所属……是昌宁伯府的四公子。”
  刘氏不由笑了:“墨姐儿竟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甘氏怎么说?”
  “甘氏说什么也不同意,说自己家里那个陈四爷没什么能耐,书读得不好,又不曾在朝为官,半点都比不得吴学士。还骂四姑娘不识好歹,辜负了大老爷给她挑的好亲事。”
  刘氏点点头。陈四公子是昌宁伯府长房所出,名义上和甘氏是祖孙,实际上一点血脉关系都没有。为人又不求上进,也难怪甘氏不肯把外孙女嫁给他。
  但话说回来……“吴学士也算不得什么良配。”刘氏淡淡道,“墨姐儿接着还要守三年孝呢,她的亲事不用着急。”
  周嬷嬷愣了一下,点头称是——陈姨娘虽只是个妾,但她若去了,她生养的宋如墨和宋衡还是要守孝的,宋如墨的亲事便要再往后推三年,此刻自然用不着操心。
  陈姨娘也果真越发不好了。
  开年之后,她的咳疾便加重了许多,时不时地咳出血来。院子里的丫头们私下议论:“别是得了痨病吧?”便你推我搡,谁也不乐意去服侍她。
  陈姨娘跟前也只剩宋如墨和荷香端药送水地伺候着。
  她身体败得怎么样,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偶尔清醒时,就跟宋如墨说:“听姨娘的,别挑那个四表哥……你真心待他,他未必真心待你……”
  宋如墨抿着唇不肯吱声。她心底仍觉得四表哥是个好的,陈姨娘一直说他的不是,反教她生出了几分逆反的心思。
  姨娘都没有见过他,怎么能妄下论断、说他不曾交付真心呢?
  宋如墨真想不管不顾地嫁给四表哥,但她很快就迷茫起来。外祖母也说四表哥并非良配,不如翰林院的吴学士……她在家里本就孤立无援,主母不喜,姨娘病重,衡弟不肖,外祖母再不帮她,她就真的什么法子都没有了。
  这么想着,再忆起四表哥赠她珠钗时耀眼的笑容,一时整颗心都揪了起来。
  继而又是满腹的委屈——她不如宋如锦嫁得好便也罢了,竟然连挑个自己中意的也不能够。
  过了几日,靖西王妃亲自登门来访。
  刘氏去大门口迎她,亲亲热热地说了几句场面话。两人一路说笑着进了屋。靖西王妃直奔主题:“你看,咱们儿女的婚期定在哪一日为好?”
  刘氏心底是想再多留宋如锦几个月的,况且也没有女儿家上赶着嫁过去的道理。便故意拖延道:“锦姐儿这个月底才出孝……接下来筹备嫁妆,延请宾客,有好一阵要忙呢。我看不如把婚期定在十月,诸事也能准备得稳妥一些。”
  靖西王妃道:“十月也太迟了!”接着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宾客的事不用你烦心,我们家自然会挨家挨户送请帖去,你想邀谁家来吃喜宴也只管告诉我,哪怕那家人离京千里,我也给你请过来。也不用带多少嫁妆,你还怕我亏待锦姐儿不成?”
  而后又叹了口气:“牧之过了年都二十岁了,别人家像他这么大的儿郎,孩子都有好几个了。我倒是不急,可牧之的祖母急啊,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抱重孙子呢。”
  刘氏就问:“那依你看,两个孩子婚期应定在什么时候?”
  靖西王妃早有打算,闻言立时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看就定在三月底吧……就这么定了!”
  一月底出孝,三月底就嫁出去?刘氏怔了怔,道:“这未免也太急了……”
  靖西王妃笑道:“你放心,就算锦姐儿嫁过来了,我也不会拦着她回娘家看你的。你也别拿乔了,赶紧放她出阁吧!”
  婚期就这么商量着定了下来。
  正月十六,禁中大宴群臣。宋如锦先去了凤仪宫,一边陪两个皇子玩,一边等晚上的宫宴。宋如慧唤她近前,揉着她的头顶,说:“妹妹长大了,终于也要嫁人了。”
  当真是流年偷换。她至今还记得昔年在闺中,和宋如锦一起下棋绣花,如这般的冬日,宋如锦贪睡懒起,她便去宋如锦的闺房掀她的被子,催她赶紧起来练字。宋如锦起倒是起了,就是抱着手炉不肯动弹,推说手冷,说什么也不肯练字……一转眼,她都生了两个孩子,宋如锦也要出嫁了。
  宋如锦自己也知道,她和徐牧之的婚期就定在两个月后——三月二十,那天是个适宜嫁娶的好日子。她道:“等我嫁出去了,就再也不用上宗学了。”心底本是十分的雀跃,但转瞬一想,又有些失落,“可我若不去宗学,就不能每日来宫里看娘娘了。”
  宋如慧温柔笑了笑,说:“徐世子是长房嫡子,你嫁过去就是宗妇,也是有品级的,将来逢上大节庆,还要入宫觐见朝贺,还怕见不到我?”
  宋如锦抬着一双干净清澈的杏眼望着她——昔日天真稚气的妹妹,已是这样的娇柔姝丽,宋如慧看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笑,轻轻揽住了宋如锦,悠长唤道:“我的好妹妹……”
  冬日天黑得格外早。现下才酉时,天色便已昏暗下来。宋如锦提着一盏宫灯,欣欣然走去设宴的大殿。一路雪压红梅,月色下除了婆娑的树影,另有阵阵暗香引路。
  穿过几株低矮的松树时,她听见有人唤她:“锦妹妹。”
  是徐牧之的声音。宋如锦立马回头,徐牧之从灯火阑珊处一步步走到近前,间或有簌簌的落雪沾在他的身上。分明此刻天色已晚什么都看不清楚,宋如锦却觉得他眉目清朗,连眸光也隽永专注。
  作者有话要说:  徐牧之:就要成亲了!!!(面红耳赤)想想就兴奋!!!
  ——————
  啊啊啊,我放进了存稿箱,结果忘记定时了,被自己蠢哭!我说怎么一直没人评论_(:з」∠)_


第76章 不堪重负
  徐牧之走到宋如锦面前; 站定了,说:“祝妹妹新岁安康……先前说过; 要再贺一回的。”
  践的便是演武那日的诺言了。
  宋如锦点点头; 道:“也祝世兄新年好。”想到昨日是上元灯节,便又道; “阖家团圆。”
  徐牧之静静望着宋如锦; 自上回见到她,已经过了三个月。她仍旧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模样; 且很快就要披上嫁衣嫁给他了……明明已等了那么久,也不在乎再等个把月; 他却觉得光阴遽然漫长起来。
  他默了半晌; 说:“等明年的上元节……就能同妹妹一起团圆了。”
  宋如锦下意识地点头; 过了一会儿,才明白徐牧之话里的意思,不由耳根发热; 顾左右而言他:“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世兄你看; 今晚的月亮也是很圆的。”
  前几日下了好大一场雪,今天却放了晴,白日景明煦暖; 到了晚上,也是一轮朗月高挂,清辉遍撒。
  徐牧之抬首望了望银盘似的明月,竟也觉出了几分圆满。
  “倒忘了一件事。”他从怀里摸出一枚小小的弓; “这个赠给妹妹把玩。”
  弓很小巧,只比成人手掌略长一些,做得很精致,弓柄上还缠着麻绳。
  宋如锦却愣了愣,说:“你怎么能带兵器入宫呢?”
  “这也算不得兵器,和小孩子玩的弹弓差不多,妹妹举不动大而长的弓,我便做了个小一点的,给妹妹解闷用。”徐牧之道。眼中明明藏着邀功的得意,面上却很严肃正经。
  宋如锦又不期然地想起那日在校场,徐牧之教自己挽弓搭箭的情形。她接过小弓——一点儿都不重,很是趁手好用。她把玩了一会儿,仰着脸道:“谢谢世兄。”
  其实她一向不喜欢这些冷冰冰的兵器,此刻却有些爱不释手。
  投桃报李。宋如锦翻出一个小布包,倒出几颗杏仁来,道:“这是适才从凤仪宫顺来的甜杏仁,世兄要不要吃?”
  其实徐牧之也一向不喜欢吃这些干果儿,此刻却从善如流地拿起一个杏仁吃了,说:“甜杏仁也不是很甜啊……”
  宋如锦自己也尝了一个,而后坚定不移道:“是带着几分甜味儿的!”
  她在一堆杏仁核里挑挑拣拣,末了选中一枚卖相最好的,拈起来送到徐牧之嘴边,说:“你尝尝,这个一定甜。”
  徐牧之便张口吃了,意犹未尽道:“嗯,这个是甜的。”
  宋如锦颇为自得。把整个小布包递给徐牧之,道:“那就都给世兄了!世兄带回家慢慢吃。”
  徐牧之愣了一下,怔怔地说:“呃……好。”
  一月底,忠勤侯府一家人孝期期满。
  刘氏领着儿女们到祠堂祭拜老夫人的牌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