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

第51章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第51章

小说: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身边没有丫头婆子跟着,四围静谧,连聒噪的蝉鸣也变得悠长起来。宋如锦坐在池塘边,抱着荷花赏玩的模样便显得格外娇俏静好。
  宋如墨心下不忿。凭什么她每天都要煎熬地看旁人眼色过活,宋如锦却能这样恣意无忧、随心所欲?
  她还是比不上宋如锦。
  宋如墨忽然想起几年前姐妹们一起来钓鱼,她推了一下宋如锦,然后宋如锦便跌进了池塘……
  “宿主,你四妹妹来了。”
  宋如锦抬头望了望。宋如墨下意识地躲了起来。
  宋如锦疑惑道:“四妹妹在哪儿呢?”
  系统说:“在那棵石榴树后面……她走了。”
  宋如锦便不再管,回了自己院子,找了个青花矮水缸,把新摘的荷花放了进去——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暗香瞧见了这株荷花,不由戏谑笑道:“姑娘该不是想世子爷了吧?”
  “摘一枝花也要被你编排!”宋如锦作势打她,暗香连忙跑开了,宋如锦追着她满院子跑,最后两人一起气喘吁吁地停下,扶着墙笑起来。
  半月之后,二夫人终于定下了宋如云的亲事——许给了庆国公府的世孙。
  此事也费了一番周折。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听说二夫人在替闺女相看人家,便主动找上门来,先找由头见了一面宋如云,看着很是喜欢,就同二夫人说,她的长子今年十七,才貌都不差,要不让两个孩子定下来吧。
  庆国公府亦是世袭的勋贵。孝贞仁皇后便是出身庆国公府,先帝一直厚待他们家,府上既有文臣亦有武将,时至如今,这一大家子仍然煊赫鼎盛。
  庆国公世孙若想娶妻,完全可以挑家世更好的闺秀,偏挑中了宋如云,还是主动寻上门来的……二夫人觉得奇怪,便让人着意打听了一番。
  果真打听出了原委——那位世孙稍有几分腿疾,走路时肩膀一高一低,就因为这个,同一等的世族都不想把女儿嫁给他。世子夫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次一等的侯府。
  二夫人探听清楚了,心下也觉得自己闺女值得更好的,毕竟她长姐可是当今皇后。
  便没有答应世子夫人。但二夫人又觉得世孙还不错,除了腿疾,别的倒没什么可挑剔的,家世自不必说,相貌才学人品也都不差,因而也没有推拒得很彻底。
  世子夫人见她一直含糊其辞,很是不满。你觉得好便应承一声,觉得不好找借口推了便是,你一直吊着我干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心1118和小甜饼呀的地雷~啾啾啾!


第63章 聪明自误
  世子夫人便开始留意其他人家。
  二夫人也相看了一圈。她挑旁人的家世才学; 旁人也嫌她女儿并非侯府长房嫡女,宫里的皇后亦不是一母同胞的嫡姐。
  一时二夫人颇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她想来想去; 还是找机会见了一面庆国公世孙; 结果发现此人仪表堂堂,谈吐不凡; 也就走路时稍慢了一些而已。
  便也不再挑剔。
  世子夫人就同二夫人商量好了; 等宋如云孝期一过,就上门纳采问吉。
  二夫人唯恐刘氏知道了这件事催她搬出去; 便一直瞒着刘氏。但到底还是没能瞒住——仲夏月皇后生辰,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特意走到刘氏座前; 笑吟吟道:“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刘氏自然奇道:“这话怎么说?”
  世子夫人就把自己儿子和宋如云姻缘既定的事细细道来。
  刘氏这才明白; 二夫人已经相看好了人家; 甚至十拿九稳地定下来了。
  次日,刘氏就去了二夫人的院子,也不说旁的; 只道:“昨晚宫宴,我遇上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了。”
  二夫人立时明白了刘氏的来意——不就是想催她走吗?但刘氏不挑明; 她也不会主动说出来,便笑道:“他们家的世子夫人我也见过几面,很是稳重娴雅的一个人。”
  刘氏跟着夸了几句; 笑着说:“现下云姐儿已经许了人家,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搬出去?人手够不够?要不要找几个管事帮帮忙?”
  二夫人叹了口气:“庆国公府挑中云姐儿,自然是看中了她侯府嫡女的身份,我心里盼着她能在侯府出嫁; 将来到了婆家,也不必被人轻看。”没等刘氏回答,她又自顾自地说道,“我就云姐儿一个女儿,你也就云姐儿一个嫡亲侄女,想来咱们俩的心是一样的,都希望她能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刘氏挑了挑眉峰。毕竟是妯娌,她也不想让二夫人太过没脸,便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起身走了。
  晚上,宋如锦来陪她用晚膳。
  如今天气炎热,宋如锦贪凉,喝了两碗冰镇的酸梅汤,正想盛第三碗的时候,周嬷嬷劝道:“姑娘是女儿家,可不能尽吃这些寒凉的东西。”
  宋如锦乖乖地放下了碗。
  刘氏对周嬷嬷道:“还真被你说中了。二房果真贪心不足,原本说等亲事定下就搬走,现下又想让云姐儿从侯府出嫁。”
  周嬷嬷道:“夫人自然有的是法子对付他们。”
  刘氏淡淡一笑。一时兴起,问了句:“锦姐儿,你说这事儿应该怎么办?”
  宋如锦正在剥石榴吃,听见刘氏的问话,她还没反应过来,张着嘴扬着声调“啊”了一声,一嘴的石榴粒。
  刘氏便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又道:“现下你四妹妹的亲事已经定了,按理说,你二叔叔二婶婶应当搬出去住,但他们仍想托庇在侯府,一直不肯搬走。你说应该怎么办?”
  宋如锦认真想了一会儿。
  她心里觉得二叔叔二婶婶不搬走也没什么妨碍,毕竟现在二叔叔也不再想着纳暗香为妾了……但娘亲这么问她,定然不是想听她说这些的。
  于是宋如锦便开始想,如果自己是刘氏,面对赖在家里不肯走的小叔弟妹,应当怎么行事。
  还记得及笄那日,刘氏道:“锦姐儿,你以后就是大姑娘了,为人处事可不能像先前那般没有章程。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先在心里想一想后果,切记三思而后行。”
  所以此时此刻的宋如锦考虑得格外认真谨慎。
  刘氏也不催她,就微微笑着等她的答复。
  过了好一会儿,宋如锦才说:“我就先去找二婶婶,同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她赶紧搬走!若二婶婶不答应,我再去找二叔叔,再不济,便去找四妹妹……总之要劝他们搬走!”
  刘氏笑道:“若二房夫妻一条心,都不肯答应你,且你四妹妹做不了主,你又该怎么办?”
  宋如锦愣了愣。若他们不肯答应,她只能多劝几遍,还有什么法子?
  她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其他对策。
  系统温柔体贴地说:“傻孩子,你还可以找征大奶奶呀。”
  宋如锦恍然大悟:“那我就去找大嫂嫂!”
  刘氏赞许地点了点头。
  她也是这么想的。二老爷和二夫人贪恋侯府的权势地位,曹氏应当更希望掌家主持中馈吧?
  刘氏揉了揉宋如锦的头,欣慰道:“锦姐儿真是长大了。”然后又耐心地教导她:“凡事能找个帮手,就能便宜顺利许多,人总不能孤军奋战——不止这一件事,旁的事都是这样的。”
  这几日,月娘有些发热。刘氏带了一些平和温补的药材和平安府去了曹氏的院子。
  青娘也在,正陪着曹氏说话,见刘氏来了,连忙站起来,说了句:“我去看看姐儿的药煎好了没。”便急匆匆地走了。
  上回她来侯府,就是刘氏赶她走的,所以她现在一看见刘氏就发怵。
  曹氏笑着说:“大伯母来了?快请坐。”
  刘氏眸光一转,先发制人,道:“你怎么把青娘又叫回来了?”
  曹氏面色尴尬:“我身子不大好,让她来帮忙照应着月娘……和大爷。”
  “行了,不提这个了。”刘氏自然知道曹氏让青娘过来的目的,特意问一嘴只不过是为了让曹氏难堪。曹氏有了心理负担,接下来说什么都落了下风。
  “我听说月娘身上不大好,特意来看看她。”刘氏把药材和平安符放到曹氏面前。
  曹氏感激道:“谢谢大伯母。”旋即叹了口气,又忧愁起来:“月娘这几日总是哭闹,我起先还不当回事儿,后来觉得她身子烫得很,请了大夫来看,才知道是受了暑湿。”
  刘氏了然地点头,道:“是热伤风——锦姐儿小时候身子弱,也常常被暑热伤着,便上吐下泻的,什么都不想吃。”
  曹氏忙问:“那可怎么办呢?”
  刘氏道:“锦姐儿现在长大了,倒不似幼时那般体弱了。这几日天气热,你记得把月娘放在荫凉的地方,让丫头们拿几面大蒲扇给她扇风,便是热着大人也不能热着孩子,你说是也不是?”
  曹氏连连点头:“看月娘哭得这么难受,我真恨不得代她受了。”
  “咱们当娘的心都是一样的。”刘氏笑道,“你婆婆也是如此,特意跟我说了,等云姐儿的亲事定下再搬出去。对了,云姐儿定给了庆国公府的世孙,你可听说了?”
  曹氏微微一愣。她是聪明人,当然知道刘氏不会平白无故地说起这个,只怕是想提分家的事。
  曹氏便照实答道:“这几天月娘病着,我忙着照料她,倒没有听说云姐儿定了亲。”
  二夫人想瞒着刘氏,自然也不会同曹氏多说。
  刘氏故意惊讶道:“这都是一个月之前的事了,你婆婆怎么没告诉你?”
  近日二夫人倒常来找曹氏,大多是来看月娘,偶尔也会让曹氏替宋征挑几个姨娘,曹氏本就十分疲于应付。现在小姑定了一门好亲,自己半点音信都没听说,最后竟然是大伯母告诉她的,她心里不由多想。
  亏她同二夫人还是远亲呢!二夫人怕是从没把她当自己人!
  ——二夫人悄悄替宋如云商定亲事、死死瞒着所有人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刘氏会借此摆她一道。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氏接着说:“不过等你们搬出去了,你就是长房媳妇儿,正儿八经的掌家娘子,府里的大事小事都瞒不过你。”
  曹氏不禁有些意动。
  刘氏皱起眉头,“只不过你婆婆现在说什么也不肯搬走……”
  她点到即止,不再多说了。
  曹氏知道刘氏想骗她出面,但她就是忍不住上钩。
  她略微沉吟,终于道:“大伯母的意思我明白。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听说皇后娘娘赏了几匹云锦,我见过了,真的又精细,又鲜亮,还有那架骏马图绣屏,绣得真好,活灵活现的……”
  临走了还想捞一把!刘氏心头啐了一声,面上却是笑眯眯的,“瞧你说的,我还会亏待你不成?”
  若能用那些云锦料子、绣面屏风换二房一家子搬出去,倒也值了。
  隔天,曹氏去了一趟城郊南华寺。回来之后,便同二夫人说:“我想替月娘买个记名符,往后月娘就能记在菩萨那里,得菩萨的护佑。”
  二夫人笑道:“这些事你决定就好。”
  曹氏又说:“今儿还遇见了个得道高僧,说月娘现在住的地方不好,容易生病,要往西北角挪才行。”
  二夫人立时想起了城西那处宅子——就在侯府的西北方。这种东西宁信其有,二夫人不禁犹豫起来。
  过了几天,刘氏不再让大厨房往二房送饭菜了,同时陆陆续续停了二房服侍的人的月钱。顾念着几个老嬷嬷年纪大了,又一直在侯府伺候,月钱还是照旧,但那些丫头小厮的月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