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

第45章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第45章

小说: 我有特殊的宅斗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会儿已经入了十月; 天气彻底冷了下来。一夜北风紧,前几日还盛放的秋菊都渐渐开败了。
  二夫人就着刘氏屋子里的熏笼烤了烤手; 道:“我屋里那些服侍的人都没拿到月钱,大嫂您核核账; 别是让底下人贪去了。”
  刘氏仿佛幡然醒悟:“是我漏发了……那些下仆你是打算带着一起走; 还是留在侯府?”
  也没说补发; 还催她走……二夫人稍稍沉吟,总算同刘氏说了心底的想法:“大嫂,我也不瞒你; 我之所以待在侯府不肯走,都是为了云姐儿的亲事。你看; 咱们侯府的名头毕竟响亮一些,若不分家,云姐儿便还是侯府的嫡姑娘; 也更好说亲不是?”
  伸手不打笑脸人。二夫人现在的态度亲切友好,刘氏便也笑着点头,应和道:“不错,是这个理儿。”
  二夫人接着道:“咱们当娘的; 都是一样的心思。大嫂替锦姐儿挑夫婿,不也是千挑万选才挑中了靖西王世子吗?不瞒大嫂,我心里倒有一个女婿人选……”
  她话还没有说完,外头便有人满脸喜色地进来,哐哐叩首道:“夫人,宫里传来消息,皇后娘娘又有孕了!圣上龙心大悦,封大皇子为太子!”
  刘氏不禁站了起来,感激涕零道:“多谢陛下恩典。”
  二夫人跟着道喜:“娘娘是个有福的。”
  这话刘氏乐意听,脸上的笑意遮都遮不住。
  二夫人见她高兴,又接着方才的话说了下去:“晋国公最小的弟弟——那个叫殷景行的,如今还没娶亲,我觉得他家世品貌都同云姐儿相配。大嫂常在那些勋贵夫人间走动,能不能帮忙牵根线?”
  刘氏的眉头微微一皱。上回宫宴,晋国公的女儿殷惠还当众贬损宋如锦呢!如今再去跟晋国公夫人打交道,她是不太乐意的。
  说真心话,侄女嫁得好与坏,关她什么事啊?
  二夫人看出了她的迟疑之色,忙道:“大嫂,若云姐儿的婚事定下来了,我们就立马搬出去。”
  宋如云还在孝中,按理说,成亲是不能,定亲却无碍,但二夫人怕晋国公府忌讳,又加了一句:“也不用急着纳采问吉,能给个准信儿就行。”
  刘氏想了想,笑道:“瞧你这话说的,我还会赶你出门不成?至于云姐儿的亲事……你放心,我一定替你留意着。”
  二夫人心满意足地告辞了。
  刘氏冲周嬷嬷招了招手,道:“你帮我往晋国公府递个帖子,请晋国公夫人来侯府坐坐。”
  “夫人当真打算帮她?”周嬷嬷皱着眉头,“人都是贪心不足的,二夫人这会儿说等亲事定下就搬走,等三姑娘亲事定了,她又要说三姑娘从侯府嫁出去才好。”
  刘氏喝了口热热的茶,笑了笑:“今天皇后娘娘大喜,我心里高兴,帮她一回也没什么。就当是给太子殿下和未出世的小殿下积福了。”
  再说了,她只是牵根线搭座桥而已,最后能不能成,还要看晋国公府的意思。
  周嬷嬷又说:“二夫人倒是心气高,选女婿直接选了国公府的。”
  刘氏道:“晋国公的幼弟素有风仪,整个盛京城都是有名的。照我看,配公主也是配得起的。若果真和云姐儿成了,也算好事一桩。”
  到了傍晚,宋如锦一边等晚膳,一边陪宋衍玩。
  刘氏已经替宋衍请了先生,他现在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虽然写得不是十分好。
  离用膳的时辰还早,宋衍拿了一卷《诗》,央求道:“二姐姐,你能不能读几句给我听?”
  宋如锦点点头,随手一翻,正好翻到了“秦风”一篇,顺口便念了出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她略微停了停,忽然有些想念远赴沙场的徐牧之。
  此时此刻,鞑靼军正与夏军隔河对峙。北方比盛京城寒冷许多,如今已是天寒地冻,河水也凝结成冰,夏军难耐严寒,徐牧之请军令速战速决,靖西王欣然应允。
  是夜,夏军在马蹄上裹了麻布,骏马踏冰无声。将士们星夜渡河突击。
  路线已在日间勘探好,所以并没有点火把。天公作美,月色暗沉,直到夏军到了鞑靼的营下,鞑靼兵士才反应过来,纷纷手忙脚乱。太师也木齐还在帐中同几个美人纵情享乐,听闻夏军已经近在眼前,气恨羞恼交加,拿起佩剑便把那些美人砍了解气。
  鞑靼兵士无人指挥,自然阵脚大乱。也木齐走出营帐,正打算鼓舞士气,便听见有人大喊:“鞑靼败了!”
  也木齐双眸圆瞪,喝道:“胡说!”
  然而两军厮杀的声音响彻星天,没人能听清他这句喊声。
  鞑靼军心溃散,节节败退。也木齐提刀踏马,这时迎面行来一个马上少年,盔甲映着惨淡的月色,泛着幽幽冷意。
  也木齐定睛一看,终于认出了来人:“是你!”
  正是今年元月被他嘲讽为“黄口小儿,当打仗是过家家”的徐牧之!
  也木齐的心情复杂了一瞬。徐牧之一言不发,挽起长|枪便往也木齐脸上招呼。也木齐连忙避开,一面挥刀回击,一面调转马头走人。徐牧之也不去追,待也木齐行远了,才遥遥挽弓搭箭。
  箭矢如流星,径直插入了也木齐座下的战马,马匹一惊,扬起一对前蹄。也木齐正在召集将领商量战事,立时毫无防备地从惊马上摔了下来。见势不妙,一脚将身边的将领踹下了马,自己跨坐了上去。
  众位将领不禁有些心寒。
  也木齐转过身子,恶狠狠道:“是谁放的箭?”
  仿佛是为了回应他一般,徐牧之又朝他这儿连放三箭。也木齐险险避开其中两箭,最后一箭没能避过,深深没入了他的左胳膊。
  也木齐是惯用左手的,此刻只好换右手执刀,当下便有诸多不适应。
  徐牧之策马上前,挥枪便刺。两人缠斗了一会儿,也木齐一时不慎,闪躲不及,枪尖便抵上肩膀,将他摔下了马。
  也木齐慌忙回首喊道:“快来帮忙!”
  身后一人也无。那几个将领都不知跑去哪里了。
  也木齐的肩膀手臂都提不上劲儿,瘫在地上爬不起来。徐牧之驭马疾行,马蹄纷纷,从他身上踏了过去。
  也木齐身上本就有伤,如此一来,便觉得五脏六腑都腾挪了位置。
  徐牧之折返回来,拔出佩刀,给他补了几刀,一面碎碎说道:“这一刀是替泱泱大夏砍的,蛮夷属臣,胆敢犯我国威!这一刀是替边关百姓砍的,若无战乱,他们便可安居乐业,不至流离失所……这一刀是替锦妹妹砍的……当日你在殿上欺侮锦妹妹,迫她和亲远嫁的时候,可曾想过今日?”
  也木齐渐渐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了。
  一场战役从天黑打到了天明,终于接近了尾声。因为将近年底,大夏兵士们都想着早点打完回家过年,所以格外勇猛,又占着天时地利人和,不出意料地大获全胜了。
  没过几日,便是皇长子的周岁。
  宫里为皇长子的抓周预备了不少东西。宋如锦到凤仪宫的时候,小君阳手里已经抓了一支毛笔,乳娘们接二连三地夸赞:“太子殿下长大后一定妙笔生花,写得一手好文章。”
  昌平公主坐在一旁看热闹,见宋如锦来了,便招手唤她过去。
  宋如锦走近几步,小君阳就发现了她,慢吞吞地朝她爬了过来,攥紧了她腰上的翡翠宫绦。
  这也算“抓周”了。因这枚宫绦做得精巧,乳娘们继续拣好听的话说:“太子殿下日后定然富足一生,衣食无忧。”
  宋如慧如今怀胎五月有余,已经十分显怀。她的气色比先前好多了,面颊润泽,眼中也带着笑意。
  宋如锦把宫绦解下来递给小君阳,正打算去边上坐着,小君阳又抓住了她的裙裾不让她走。
  乳娘们愣了愣,不由沉默。这该怎么夸?总不能说太子殿下今后定然坐拥无数美人吧?
  其中一个乳娘笑道:“姑娘和皇后娘娘长得像,殿下一定是把您当成自己母后了——可见啊,太子殿下今后一定会孝顺娘娘,敬爱娘娘。”
  众人纷纷顺着这个意头往下说。
  天子还在忙于政事,但也派人送了赏赐过来。乳娘们又接二连三道:“陛下心里是惦记娘娘的。”
  昌平公主闻言便道:“咱们大夏哪一个皇帝不是情种?”
  这话也就她敢摊开来讲,但也确实没有说错。
  往远了说,太|祖陛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登基之后,大臣们劝他立晋国公殷其华的妹妹为后,太|祖执意不肯,搬出了“故剑情深”的旧典,坚持立共度风雨的糟糠之妻为后。往近了说,先帝专宠孝贞仁皇后,如今宫里还有几个老人记忆犹新。
  所以当今天子分外爱重皇后,便也不足为奇。


第56章 恩爱如昔
  小君阳抓着宋如锦的裙裾玩了一会儿; 便松开了手,仰起脑袋四处张望; 冲着靠坐在玫瑰椅上的宋如慧张开了手臂; 咿咿呀呀地喊道:“娘娘……”
  他如今常常学着大人说一些简单的字眼。乳娘们教他喊“母后”,他总学不会; 听见宫里人总是唤“娘娘”; 就一直跟着喊。
  昌平公主笑道:“殿下想让皇后抱呢。”
  便有乳娘抱起小君阳,走到宋如慧面前。
  宋如慧面上不自觉地泛出笑意。自她再度有孕; 担心小君阳碰伤肚子里的孩子,便不经常抱他; 小君阳却是十分依恋她的; 便是不抱他; 把他远远地放着,他也会在一群人中寻找她,找到了就洋洋得意地笑起来。
  孩子比这世上任何珠翠宝物还要珍贵。
  宋如慧真的很想再要一个孩子……幸而腹中这个初来乍到的生命也安然无恙地留下来了。
  中秋节那日……梁宣带着满身酒气驾临凤仪宫; 撵走了满屋子的宫娥,眉眼都沾染着醉意; 低声道:“你若果真想要这个孩子,就留着吧……”
  宋如慧不由问道:“陛下怎么改了主意?”她也不知他说的是真心话还是一时醉语,默了默; 又问,“陛下怎么醉成了这样?”
  “你总是冷着朕……朕心里不痛快,便多喝了几杯。不让你要孩子,你就一句话都不同朕说……”梁宣走近几步; 环抱住宋如慧。宋如慧下意识躲了一下,梁宣便无奈道:“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安你的心?如慧,你不必生孩子固宠,我们有君阳就够了……”
  他说到最后,连自称都忘了——可见确实是醉了。
  当时宋如慧被他圈在怀里,极想问一问他,为什么不让她生孩子,也想问一问宋怀远的事……但最后她都忍住了,没有问出口。
  他与她未必会有一生的藤葛。
  这日之后,一应恩赏照旧,外人看来,帝后还是恩爱如昔。
  纫秋一直劝她:“娘娘别总藏着心思,多跟陛下讲讲。再不济……等二姑娘来了,就和二姑娘说说。总一个人闷在心里,不仅妨碍自己身子,对肚子里的小殿下也不好。”
  “哪能同锦妹妹讲这些。”宋如慧摇首笑道,“妹妹心里也装不下这么多事。”
  纫秋低头叹道:“娘娘就是太聪明了。要像二姑娘那样单纯懵懂,满怀赤诚才好呢。”
  没过多久,宋如慧听见了风声,梁宣打算立皇长子为太子。
  当今天子春秋正盛,膝下只有一子,朝臣们更希望他再生几个皇子悉心培养,而不是早早立下太子。
  但梁宣还是力排众议,命礼部草拟了圣旨。
  宋如慧明白,他是想“安她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