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一品驸马爷 >

第178章

一品驸马爷-第178章

小说: 一品驸马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意思是看几眼、闻几下、问几句,然后再摸摸脉搏,以此为依据断定是什么病!
    这样科学吗?对于经验老道的大夫来说,这是科学的。他们经验足,能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问题在于很多大夫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甚至不少“一方走天下”的庸医——只会用一个药方,治什么病都开它。
    这种情况下,更规范更有效的诊断方式就有着不小的助益。
    这正是谢则安想借“体检”推广开的东西。谢则安的想法向来不高大也不深远,他希望做的是“润物细无声”。换个龌龊点的说法,那就是“闷声发大财”。
    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谢则安就着意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每个人都有需求的方向入手,悄无声息地在大部分人心里烙下“跟着谢三郎走有肉吃”“谢三郎出品品质保证”这一类印象。
    这存在感刷得很巧妙,以至于到了后面,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潮流的风向标。
    比如相貌,搁十年前,长他这样的肯定不是最英俊的,搁现在,到外头问一句“京城最俊的人是谁呀”,十个有八个会答“谢三郎”。
    这是因为看好他的、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而不是因为他真的英俊潇洒到让所有人都一见倾心。
    谢则安不敢说自己做得非常成功,但他敢说到目前为止,他还没失败过。
    隔壁又传来了另一把声音,那是太医院的老头儿在冷哼:“陛下也做了这个检查,你是说陛下有辱斯文?”
    那文官没声了。
    赵崇昭兴致勃勃地指挥谢则安躺平。
    太医已经被赵崇昭打发出去,刚才他在检查时问明白了该怎么用听诊器,自觉非常有信心,虎着脸催促谢则安:“快点快点,别磨磨蹭蹭。你还想叫别人来检查吗?我才不让别人看见你的身体。再说了,你身上有很多痕迹还没消掉……”
    谢则安先和赵崇昭约法三章:“你可不能胡来。”
    赵崇昭不满地瞪眼:“我像是会胡来的人吗?我就是想听听三郎你的心跳。”
    谢则安并不扭捏,剥开上衣躺到特制的床上让赵崇昭玩儿。赵崇昭像模像样地把胸件放到谢则安胸前,听筒塞进自己耳朵里。这听诊器虽然不怎么先进,但基本的功能还是在的:放大人体内的声波信号。
    砰,砰,砰。规律的心跳声一下一下传到赵崇昭耳中,让他觉得十分奇妙。这是谢则安的心脏,鲜活的、不断跳动着的心脏,谢则安说过,它负责把血液泵到全身,给全身上下每一个角落送去养料和氧气,让他们可以活力充沛地到处玩耍。
    赵崇昭听不太懂,但他明白每一下心跳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他对着时钟默默地数了一分钟,在谢则安的体检表上写下了一个数值,煞有介事地说:“三郎你的心跳很正常。”
    谢则安坐起来,正要穿好衣服,却猛地被赵崇昭吻住了。外面隐约传来朝臣的交谈时,有姚鼎言、有徐延年、有耿洵……谢则安微微恼火,狠狠掐了赵崇昭一把。
    赵崇昭皮厚肉糙,连眉头都没皱!他自顾自地吻完,一手揉捏着谢则安腰间的软柔,一手拿起听诊器放到谢则安胸前。
    听着谢则安的心跳变化,赵崇昭乐滋滋地说:“三郎你心跳变快了!”
    谢则安从齿缝里迸出两个字来:“气、的。”
    赵崇昭哈哈一笑,又堵住了谢则安的唇,亲了个够本。
    谢则安越来越想弄死他了。
    朝臣的体检过程虽然有点小波折,但总体来说还是让人满意的。至少通过这次体检确定了七个潜在的“中风高危人群”,被谢则安和赵崇昭列入“做事要照顾他们脆弱的小心脏”名单。另外查出的“旧伤在身没调养好”“病灶初成需要立刻治疗”等等一长串危险人群,古代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疗落后,预防和治疗没跟上,搞得好端端一个人才早早就嗝屁了。
    太医们给体检结果异常的人送了“体检报告”,列出对应的注意事项,叮嘱对方赶紧找太医或者找大夫治病。
    赵崇昭拿到谢则安送上来的结果时咋舌不已。
    他感叹道:“没想到这么多人的身体都不好啊。”
    谢则安说:“人到中年就得好好注意身体,其实很多都不算太严重,但有句话说得好,病向浅中医!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长命百岁。”
    赵崇昭说:“他们都会感激三郎你的。”
    谢则安笑眯眯地说:“我又不是为了他们的感激。”他抬手摸着下巴,“当然了,他们真要感激我我也很高兴,要是他们能有点实际行动——比如下次无条件支持我的所有提议什么,那我就更高兴了。”
    赵崇昭:“………………”
    哎哟喂,他家三郎越来越不要脸了!
    他喜欢!
    劳动全体官员参与的“体检”,京城多了不少新词儿。比如说在某某大官人府里府里当值的人绘声绘色地说:“我们家官人每天一起床,就去耍一套拳,说是在锻炼。你们知道夫人给他送来炖汤时他说什么吗?官人他说了个我们听不懂的词儿,降血压!他说‘我要降血压!你还给我吃这种大补的东西是不是想我早点死!’这降血压是什么意思,我真是搞不懂啊……”
    这样的市井闲谈一传十、十传百,都觉得很稀奇。那么大的大官儿,口里冒出来的词儿当然是别有深意的!
    类似的词儿还有“近视”、“老花”、“配眼镜”。
    在所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之际,城西开了家大大的眼镜铺。“眼镜”这词非常直白,看到就会懂了:就是在眼睛前面挂两片镜子!不过这镜子是透明的,看着像玻璃。
    眼镜铺开业的第一天,不少深受近视或老花所害的人迎来了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凭体检表可以免费配镜一次。”这是印在体检表下方的一行小字,不少人都细心地发现了它。往体检表后头一番,那是一个图文并茂的宣传广告,大致告诉所有人什么是“眼镜”,戴上眼镜会有何等奇效。
    品阶高的人都没有在开业这一天过来,但一些四五品的小京官没那么多避忌,眼看着自己视力那一栏差得惨不忍睹,广告上又吹嘘得那么厉害,他们果断要去看看!
    这一看,世界就彻底颠覆了。谁都想不到,戴上那小小的镜片,远处那朦朦胧胧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山峰,居然变得特别特别清晰!整个世界清清楚楚了,他们甚至能看到同行人眼角还有点眼屎或者脖子没洗干净。相互嘲笑了好一会儿,他们忽然都静默下来,默默带着眼镜跑回家对着镜子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什么平时没注意的地方。
    令人意外的是,快到中午时姚鼎言来了。“配镜师”认得姚鼎言,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超级贵客。姚鼎言是个近视眼,同时也有一点点老花,他对“配镜师”说:“我远的看不清,近的也有点看不清,该怎么配?”这当然有点为难,不过难不倒眼镜店的人——谢则安早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过了。
    配镜师说:“您可以配一副两用眼镜,用的时候换一换镜片就好;要是觉得换镜片麻烦,那可以配两副,一副用来看近的,一副用来看远的。”
    姚鼎言很好说话:“你们是独一家的,只有你们懂,具体怎么弄就由你们来决定吧。”
    配镜师领着姚鼎言去做更详尽的视力检测。
    刚开业太热闹,堆积了很多订单没搞定,眼镜店的人礼貌地对姚鼎言说:“姚相您的度数比较特殊,没有现成的,得让工匠先坐,晚上我们再将眼镜送到您府上如何?”
    姚鼎言没找茬,点头答应下来。
    姚鼎言下午很忙,回到家时有点累,倚在榻上小歇了一会儿。没休息多久,有人来报说眼镜店送眼镜来了。
    姚鼎言叫人把眼镜送过来。他拿出两副眼镜一比对,中间厚、两边薄的那副,盒子上写着是老花镜,中间薄、两边厚那副,盒子上写着近视镜。
    姚鼎言戴上近视眼镜拿起书一看,顿时精神大振:书上的字都变得特别清晰!
    这可是好东西啊!
    只不过鼻梁上顶着东西的感觉特别怪异,也不知看起来是什么样儿。
    姚鼎言好奇地走到镜子前一看,竟被镜子里的自己下了一跳。怪的可不仅仅是鼻梁上的眼镜!谁能告诉他,镜子里这个头发打结、脖子上沾满污垢、衣领又脏又皱的人是谁!
    太可怕了!自己平时难道都是这样去上朝的?
    姚鼎言脸皮抖了抖,朝守在外面的下人喊道:“来人!打水来!我要洗澡!”

☆、第一九五章

第二天上朝时,赵崇昭眼前一亮。
    感觉朝中大臣都英俊了不少啊,改变十分喜人!尤其是为首的姚鼎言,赵崇昭以前一向尊敬姚鼎言,所以非常尊重他的个人习惯,始终勉强忍受着姚鼎言的邋遢。没想到今儿他上朝时朝衣鲜亮,面容光洁,全身上下拾掇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总算有了几分大儒的气度。
    所有人都明白了,原来姚鼎言近视,大大地近视。体验过“眼镜”的妙处,或多或少都能理解姚鼎言此时的体会。
    面对众人惊异的目光,姚鼎言泰然自若。从前他看东西模模糊糊,总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对外在不太上心。如今瞧得仔细了,自然得顺手拾掇拾掇。
    下朝后谢则安信步跟上姚鼎言,夸道:“姚先生今儿真是神清气爽!”
    姚鼎言哼笑一声:“三郎你有这种好东西,从前怎么不拿出来?”他自己不甚在意,家中上下也习惯了他的不修边幅,于是一直没人提醒他每天都顶着什么模样儿来政事堂,只当他就是这么狂放,就是这么不羁,就是这么我行我素。
    听到姚鼎言的兴师问罪,谢则安嘿嘿直笑,深沉地念了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姚鼎言说:“这诗倒是不错,后面应该还有两句吧?”
    谢则安麻溜地补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剩下的一段他没念,只是敬业地补完出处,“杜子美写的。”
    姚鼎言瞅了谢则安一眼。这家伙肚子里面好诗好句无数,随口就能念出几句绝妙的句子,偏偏他说的煞有介事,这首是杜子美写的,那首是李太白写的,再问他这些人是何方人士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胡诌!
    姚鼎言说:“好雨知时节……三郎,你觉得我这雨下得好不好?”
    谢则安心头一凛,装傻充愣:“什么雨?我什么都不懂。”
    姚鼎言骂了一句:“滑头!”他横了眼谢则安,“你不说我也知道,我肯定没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过我觉得不是所有事都可以慢慢来的,不以雷霆之势扫下去,有些弊病根本没办法彻底拔除。”
    谢则安说:“先生所言极是。”
    场面话说得顺口,谢则安心里却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种预感很快得到证实。
    姚鼎言准备弄走了一批官员。这批官员非常微妙,恰好是方宝成和沈存中手底下的人。这批人真要走了,方宝成和沈存中虽然都还分管着市易法和免役法,能用的人却直接少了大半,想要办什么事只能走制置三司条例司那边。
    姚鼎言要把新法都捏在自己手里。
    谢则安皱紧眉头。赵崇昭这混蛋不仅不阻止,还乐呵呵地参与其中,因为这家伙看到名单里有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