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祯娘传 >

第29章

祯娘传-第29章

小说: 祯娘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祯娘晓得他这是找着机会就奉承,也不多说,只是给微雨解释道:“卖家有个法子可以保护自己,订下一个最低价,若是最后得到的报价都不到,那就是‘流拍’了,也不会有交易,只不过卖家要与商会交上一笔花费,不让这些经纪、跑腿等白白做事忙活。”
  二楼人也很多,不过不像一楼不见几个女子,全是走南闯北的男子,只因这里有女眷们喜欢的东西。外国宝货,如硬木、香料等虽然珍贵,但也不算真正稀罕,用大船运来,在一楼交易就是。但是也有一些东西并不拿来大宗买卖可以的,放在了二楼。只要外夷商人花上银钱就可以有柜台兜售。
  譬如祯娘就是停在了一个专放各种宝石的柜台——这样的宝石大小、颜色等都是大不同,放在楼下怎么买卖?旁边还有一个似乎是宝石商的人与货主论价,言语不通,还要商会的通译帮忙。显然是到了最后了,说定了一笔大生意。
  祯娘看中了一对猫眼儿,倒是不在那宝石商要的货物里,便顺利到手——那西夷商人虽然更喜欢那些多买的,毕竟他们是想早早处理完货物回程的。但是凡是客人他们自然就尽心尽力,见祯娘看重那对猫眼儿,立刻麻利包装好,钱货两清。
  除了宝石,祯娘后来又看了两株珊瑚树,都是七。八支叉,难得的是颜色火红纯正,又一模一样!祯娘有心收入,但是知道这样一对珊瑚盆景少说也是两万两。太仓有钱豪商多了去,只要自己遣人回家拿钱,这段时间这珊瑚树就留不住了——果然的,她才去细看那珊瑚树,就有人过去私下议价了。
  最后祯娘还看中了一把日本短刀,日本刀一向在中原有偌大名气,只因其中手艺精湛,历代都是有名人赞颂的。况且人家还不只是技艺精湛,是真能杀人,只从日本刀的一个说法就知了——日本试刀的法子是将几具尸体叠放起来,举起□□一刀斩下,测试一次最多能够斩断几具人体。斩断一具就能打上“一胴切”的标记,两具就是两胴切,依此类推,可见其锋利并不是浪得虚名。
  日本刀在大明价格也十分高昂,所以并没有被朝廷采购——至于民间,大量采购兵器?这只怕犯了《大明律》,难道是想改天换地么!不过作为一些人的赏玩之物还是很有些人喜欢的,所以拿来零零散散地卖就是了。
  既然是赏玩那就格外讲究华丽,祯娘手上这一把短刀就是个中翘楚。祯娘在阳光下看了一回锋利的刀刃,买下了这般刀。她当然也不会使用,不过这本就是赏玩来的,和那些家里摆设的古玩画卷一般。
  坐在柜台后头的是一个日本商人,在祯娘过来的时候他就被这位明国贵族小姐迷住了——她的发丝轻轻落在肩上,多么可爱啊!皮肤比自己见过的大名公主还要细腻洁白。不过作为精明商人的他并没有因此昏了头,在祯娘要看他带来的几把短刀的时候,他还是生意终究是生意了。
  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他替祯娘挑选了那几把短刀中最好的一把——就是价钱一样的,但是他们也是不同的,明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他们自己明白。然后用生疏的汉话道:“请珍惜,这是我国大师的得意作品——短刀,又是护身刀,他会保护您,姬殿。”
  他并不知道这位贵族少女的身份,只能按日本贵族女孩子的称呼。或许她不是大名的女儿,但是她比大名的女儿尊贵。
  祯娘并不在意那一句‘姬殿’,日本人终究是外国人,称呼有错漏也很常见。不过祯娘倒是很在意护身刀的说法,大明的女子是不用护身刀的,或者女儿怎么会和刀剑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可是祯娘却不介意,反而更加喜欢了,打算真按着日本人的做法放在枕头下面——她不知道这个习惯可会吓着未来夫婿。
  祯娘拿了这两件东西,银子也花完了,倒是旁边管家心底觉得祯娘花大价钱买了一把日本短刀实在怪异,不过他又不是蠢笨,自然不会说出来。
  脑子里转了几圈的话,最后也只是道:“大小姐要不要去楼上看看股票如何,如今这个倒是好生意。若是大小姐去看,目光如炬明见千里,赚的大钱呢!”
  祯娘摇了摇头道:“罢了,今日就这样吧,至于股票我是从不看的,如今就回吧。”
  祯娘这样冷淡,那管家还以为自己哪里得罪祯娘,急得抓耳挠腮也没个准信。去家后,微雨才道:“小姐为何对着股票那般冷淡?我见大家最近都议论这个,小姐不爱这个?”
  祯娘这时候脸色十分和缓,显然她不是恶了股票。她有问必答:“这所谓股票本就从尼德兰那边学过来的,那边说是出海做生意有风险,便让各家只拿一点钱,凑出足够出海的本钱。到时候亏损也只是一点而已,若是赚了也可以分润好处。”
  微雨越困惑了:“这不是好事?”
  祯娘道:“自然是好事,我们这儿也有一些大海商做股票,增加本钱。不过这样的生意,若是只花少少银子能赚什么,若是花的多了就要想想其中风险,这可与本意不符合。再说家里不是也做着海贸生意?”
  顾家的海贸生意是掌柜武天明领着在做的,不过大本营并不在太仓,而是在山东登州。这并不是顾家不想把生意放在眼皮子底下,而是根本没得选择,她家海贸的许可就是在登州,这本就是没得法子了——这是另一个很漫长的故事了。


第32章 
  顾家的海贸许可在登州这的确是另一个很漫长的故事; 不过说来也很清楚。当初顾家本是中人之家,就是靠着祯娘父亲; 顾举人走通关系做了太仓教谕也没什么变化。至于顾周氏自嫁进顾家就靠着做生意; 使得家计越发活络了; 但也没得真正不同。
  直到有一年朝廷闹出一个风波; 说是要放开海贸,市舶司再不用发行进出货物许可这样东西,从此人人都可以出海了。说实在的当初可是说的有鼻子有眼; 况且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要知道当初英宗在位正统改新; 就想一步做到这个。无奈上上下下劝服着,最后只得折中妥协成了如今的制度。
  在每个市舶司所在规定能有多少出海的货船; 一次性分发下去对应的进出货物许可,以后就每岁只能再发十张许可了——一张是准四百料的船做这海贸生意。说句话,做海贸是真的赚钱; 当初要是谁走通了关系; 那就是金山银山!
  之后的上百年里; 这进出货物许可都是可以卖出大价钱的; 只是这样东西也没随便出手的道理; 大多还没把消息传扬,就有真正的大海商出面给捏在了手上。
  说起来那些大海商哪个不想放开手脚做生意,不要再因着许可的事情处处掣肘。这些海商也是有实力的; 他们大都出身东南,而东南文风鼎盛; 朝廷里多得是东南的官员,为乡里说话有什么不对。为了废除进出货物许可,彻底开放海贸不知朝廷里开了多少次廷议,当时正是风雨满楼,哪一个不以为要尘埃落定了。
  因此那段时间,各个开海所在真是波诡云谲。有人觉得这天变不了,毕竟用进出货物许可也这么些年了,多少人的利益在此处,当人人都是英宗皇帝能以大魄力行大改革,打破当前局面?但更多人觉得这以后会大不同,毕竟东南大海商发力这许久不能干打雷不下雨不是。
  后者一些人,有的自然是弹冠相庆。这些人是不在意进出货物许可的,他们是更加具有进取心的一群,只想着扬帆出海,组织更多的船、更多的货物,赚更多的银子。有的则是呜呼哀哉,这样的人大都是没得才能,更加没得魄力的。每岁把自家的进出货物许可租出去赚银子就心满意足——自己来只怕会亏得血本无归喱!
  但无论是弹冠相庆的,还是呜呼哀哉的,只要相信真有废除进出货物许可,就会做出同一件事——尽快出手自己手中的许可。或者其中还有一些性子格外软弱地并不能下定决心,但是更多的人只会想着最后赚一笔而已。
  其实这就是豪赌了,买下的人未必不知其中的风险,要知价钱还和没有风波之前一般呢!但此时是唯一机会了,平常有钱也得不到进出货物许可。若是最终还是没改以前海贸的法子,这可就是大富贵了!
  顾周氏就是那时候做出了一件最有魄力的事情,一点也不迟疑地尽自己所能拿到了三张四百料的进出许可,这就是之后顾家生意做大的开始了。不过当时就是那般境况这东西也极不好得,可没有任你选在哪个市舶司,能得到哪儿的就是哪儿的——不同市舶司颁发的是不通用的,定下了货物进出在哪个港口。
  这都是当初的事情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之后几日祯娘或者在太仓走动,毕竟了离了一年的老家,有些地方也是怪想念的。等到顾家太仓事情完毕,这才众人一起包船再回金陵。
  这一日真是天朗气清,顾周氏和祯娘就是这时候到了金陵码头,一切是井井有条的。除了顾周氏和祯娘各自指挥自己手下丫鬟等外,就是等候在码头的金孝和袁二两个管家的功劳了。从两日前就一直预备着太太和大小姐到码头,准备地自然一丝不错。
  祯娘下了船就被扶到了一辆大车前,这车是很不坏的。四周不用板壁,而用纱帷子,似乎是正适合夏季,能四外透风。还在中腰处有一圈‘燕飞’,这就是一条一尺多长的软绸子,犄角用短棍支起来,这般围在车的三面,和房子的屋檐一般。这样的布置不是只为了好看,其中好处就是没风的时候,车走起来,四外有短绸子飘动,也让车里坐的人感到有阵阵的凉风。
  除此之外纱帷子前后左右还开了纱窗,只在纱窗上用了蓝布遮阳。而在马的上边有一块遮荫的帐子,跟车顶联接着,是用用心漆好的帐竿子支起来的。车的左上与右上还挂着宫灯、顶绦子、垂穗子等装饰。车中则是安置了极密的细藤绷子,其上才是温州草席的软垫子,这样的布置才是凉快又软和。车漂亮,配的两匹栗色马也洗刷地靓丽精神,祯娘上了车,车立刻走起来,她坐在车里也觉得凉风阵阵。
  祯娘是第一回见这车,倒是问了一句,旁边候着的就道:“叫大小姐得知,这是今岁从京城里流传过来的车样子,只说夏日乘坐最是清爽舒适,因此这才芒种前后袁管家就给太太和大小姐各置办了一辆。只说是给太太和小姐看个新鲜,要是真觉得受用,夏日里就用起来。”
  如今倒是热了起来,特别是今日天光好,本来身上就有一层薄汗了。这车是好用,行驶的时候真觉得凉风习习,一时间热意全消。
  祯娘想着这些有些魂不守舍,忽然又想到这就要入夏了,这才出门几日?当时穿的还是袄儿呢,想来很快既要换衫子或其他轻薄衣衫了。不提一路无话,顾周氏与祯娘不多久就到了自家二门处。
  这里就有人举了伞接住祯娘母女,顾周氏旁边是留下的一个心腹婆子,祯娘则是没去太仓的丫鬟了。顾周氏不欲折腾女儿,直接道:“这一路辛苦,况且今日天热,也不用再想着要做什么说什么了,你只回宝瓶轩沐浴歇息就是了,进些下头的果子和点心小食,晚间了再到安乐堂与为娘用饭。”
  相依为命的母女两个讲究什么虚礼呢?祯娘话不多说只是遵照礼法让顾周氏先回去,自己则跟着就回宝瓶轩。这时候宝瓶轩的变化真是看的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