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祯娘传 >

第250章

祯娘传-第250章

小说: 祯娘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也是为了日后这笔生意成了,有些在钱庄上没有投入的人家能够加强合作——不是说家大业大就可以随便做任何生意的,到了这些大豪商的地步也是一样。他们手底下又没有那种规模遍及全国的钱庄,把钱庄开到两京十三省就不是简单能够做到的。
  何况开钱庄对于这些实在有钱的人来说只是最简单的事情而已,真正难的是人才和经营。一家钱庄要有掌柜的,要有账房,要有柜台,要有伙计。若说伙计还算容易,其他的想要找到合衬的人,就不能是随随便便的了。想要靠谱的话,绝不是临时拼凑起来能够的,非得是慢慢积攒不可。
  还有经营,若是开个钱庄经营不起来,那自然也就不必说发纸钞的打算了。然而经营起一家钱庄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如今从山西到东南,好多人家都看出了开钱庄的好处。然而却不是人人都能开起来的,钱窝子里头的平遥还不是每年都有有历史的钱庄关门,而钱庄越来越活跃的江浙一带每岁都有许多新钱庄出来,能活到几年之后的又有几个?
  就是这些没有钱庄产业,在这上面也没有野心的人家,这就是天然的盟友了。到时候到人家的地头开展纸钞的营生,要是有了他们的帮助,甚至只是默许,那也会顺利不只一点点。
  于是同德元年,才不过开春的时候,苗修远和李在业并其他伙计助手直接乘船北上,在天津港下的船。这里已经有人等着接他们了,来人是原本在京城活动的话事人周通。本来这种接人的小事只要派几个手下的人来做就好了,现在正是要紧的时候,哪里能随便走开。
  然而到底是苗修远和李在业两人身份不一般,一个年纪轻轻已经是大掌柜了,说的明白些,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东家之下苗修远就是最高了。而李在业略弱一些,却也不容小视。如今谁不知道东家把个钱庄的纸钞生意看作了掌上明珠?而经营钱庄一块的李在业自然水涨船高。
  而且就算没有这些,两个人也是东家派遣过来做事的。这就好比是朝廷往地方派的钦差大臣,就算品级有所不如,下面也没人敢怠慢——到时候一个不好,人家往上面随便说几句,就有的他们受的了!
  身上是一件厚厚的羊皮袄子,要知道在这个时间,北方可是十分严寒。大概是考虑到大掌柜和钱庄掌柜都是从吕宋过来,料不到这边还是这个气候,等着的周通还让人准备了几件厚厚的大氅。
  果然,见到大掌柜苗修远一行人的时候,虽然已经尽力穿的严实了,却依旧有些不足。便赶紧让手下人拿出大氅替苗修远等人围上,笑着道:“大掌柜和李掌柜只怕不知道这些日子我们这边的气候,实在是冻人的很!咱们这些一直在这边的都受不住。”
  说着又把两只手炉递给两人,道:“可别在这里耽搁说话了,有什么话咱们上马车说去。那边好歹生了炉子,还热了茶水,暖和的多——幸亏天津开港这许多年,使得天津与京城之间运输需求增多了太多,中间修了直道,不然从天津到北京有的是罪受!”
  当下一行人没有在繁华热闹的天津港口逗留,而是绑了行礼,就急匆匆地好几辆车去到了京城。而到了京城,苗修远李在业一行人就被安排在了京城官员聚居的一带居住。这是为了图这里清静又安全,同时也好走动将来要走动的人。
  也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苗修远李在业一行人迅速地和周通等人熟悉起来——本来就死活在京城这边人生地不熟的,只有这些自己人可以倚靠。而周通那边则是十分看重这位大掌柜和李掌柜,所有事情都是尽力配合,没有一处敷衍的。两边是这个样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自然不会生疏。
  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一开始所有人就互相体谅配合地这样好,那么即使中间再累再难也是积极向上的。果不其然,在苗修远李在业一行人来到京城之后,之前重点攻关,拿下几个关键人物的做法变成了普遍撒网与重点攻关并行。
  所有的人分成了好几组,每天每组要拜访的人,少则两家,多则五六家。在出了正月,朝堂里渐渐开始办事之后,这近一个月的功夫,所有人几乎把该拜访的人家都拜访了一遍。
  只能说,他们能做的已经做到了极致。在这样的使力之下,整个正月即使忙于过年过节,兴业钱庄也成为了所有京城官宦人家都会谈论的了。实在是不谈论不行啊,人家就是不停的出现在你眼前提醒你。
  上门拜访不过是一部分而已,正月里节日多,凡是这些日子就会借这个送礼。特别是周通这些常年在京城活动的,可以说是深谙其中道理。也不必说什么请托办什么事,实际上又有谁不知道?重复地说也只会让人厌烦,那才是适得其反。
  其实送礼本身就是一种提醒了,提醒对方自己的事儿。而这种提醒方式,妙就妙在不仅不惹人厌烦,反而让人心生一种愧疚,好像不帮人家办好这件事就对不起人家一样——要说这些官员不见得是什么十分有脸皮的,但最多也只能做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至于端碗来一边吃肉一边骂娘,那真是少有的!
  就在这种热闹与议论里,苗修远与李在业第三次往当朝首辅大人夏大人府上递了帖子——这位夏大人该说是个十分谨慎的了,或者说不谨慎也做不上这个位置。只是少有坐到了这位置的人,依旧保持着以往的谨慎。
  正是因为这份谨慎,那些常常进京述职的官员,冬夏两季送冰敬炭敬的商人,拉关系的勋贵人家,这位当朝首辅都是一概不见的。既然他已经权倾朝野了,在别的事情上就该做孤身一人,不然让天子怎么想?看遍史书里宰相们的经历,大明帝国实质上的宰相心里如同有一面明镜一样。
  所以过去对于祯娘手下人的联络,夏大人的府上一直都是不咸不淡。规矩以内的好处自然是随大流收着,至于规矩以外的,一概不要。既然不打算替人办事,他也就不会留下这种首尾。
  也是这样的过往经历,让周通对于攻关这位首辅大人一直觉得相当头痛,到了后面几乎就是放弃了。然而麻烦就麻烦在,如今东家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大,无论如何都是绕不过这位的。就算不能把他拉到同一条船上,也应该让他保持中立才是。
  所以在苗修远李在业他们到来之后,周通才会和他们毫不气馁地递帖子。之前两次是毫无意外地被拒了,毕竟他们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这位一惯小心的首辅不见人才是正常的。
  而那边管家出来说话倒是好声好气,要么是夏大人公务繁忙,要么是入宫见驾去了。但是这样说又有谁不知道就是暗中拒绝的意思?难道软和一些的拒绝就不是拒绝了?如果有意的话,哪怕是真的忙碌,也可以再行商量一个时间,哪里能没了后文。
  不过事情也不是没得转机,就在周通几乎已经放弃,只是因为大掌柜苗修远依旧契而不舍,所以也只是尽人事一样第三次递帖子——本来是没有抱期望的,谁能想到在二门外的茶厅里略等了等,就有之前见过的管家笑着过来了。
  相比之前两次的礼貌,这一次显然是亲近了许多,小声与两人道:“苗掌柜李掌柜,你们略等一等,我们大人正在待客。来的是江西巡抚的幕僚,这时候实在无法。不过等到这之后就没有别的客人了,到时候就请两位掌柜的进去一见。”
  苗修远和李在业面面相觑,同时也是心中一喜,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事情明显是有了转机!
  大概是那位江西巡抚与夏大人关系匪浅吧,就苗修远这个月做的功课,自然知道夏大人同江西巡抚是同年来着。而在官场上这已经是很近的关系了,只比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弱了一点点。所以苗修远和李在业实在等了许久,不过都是值得的!
  大概在首辅府上的下人上到第三道茶的时候,先前的那管家脚步忙乱地重新出现。然后就拉着苗修远的袖子道:“两位掌柜的快一些,我们大人才送客就让我来请二位,真是十分重视呢!”
  这是苗修远和李在业两人第一次见到首辅大人,但却不是头一次见到这个级别的人物。之前见到的一些塔尖上商人家族的家主、勋贵里的顶级豪门、皇亲国戚,与这位首辅大人在地位上是差不多的。不过即便如此,也被这位老人锐利的目光所摄,只苗修远勉强维持了镇定。
  两边见面,并没有那些寒暄周到。不是苗修远这边不想,而是才开口那边的首辅大人就抬了抬手,显然是不想听那些的。又静了几息功夫,以至于苗修远心里都沉了沉,才听到夏首辅沉声道:“你们也不必多说了,这些日子听的最多的事情都是那件事,不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家里。”
  这样的开头也不知是好是坏,不过到了这里也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了。只是苗修远哪里知道,夏大人的决定已经有了,或者说不是他的决定,而是居住在紫禁城里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的决定已经有了。
  这其实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位夏大人一惯是紧跟皇上的脚步的,若不是当今天子是个明君,夏大人只怕就要得一个佞臣的称号了。所以往往夏大人的决定不见得是他自己的决定,但一定是天子认可的决定。
  在这里,夏首辅也只能感叹这位新近崛起东南豪商好运道!造出这样大的声势并不难,至少没有难到别人做不出来。那些可以排到大明前十的富翁要是打算做件大事,只怕也有差不多的排场。
  但是得到天子的支持,就算是当今天子出了名的优容商人,这种事情也是极为少见的了。或者说历数大明朱家连续几代优容商户的皇帝,这样的事也不多见。而依靠这一件,加上本身声势也不俗,基本上已经可以说铁板钉钉了。
  所以在大明同德元年,一个新年号的第一年,至少在商界似乎有了改元换代的苗头。大约在年中的时候,从去岁开始,已经被讨论了近一年的纸钞终于有了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祯娘一朝得偿所愿,近二十年的想法总算得到了完成的机会。
  至于说为什么在天子都有了倾向的时候,还能拖延半年。问这个话未免太不知道国情了,这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朝廷岁收的大事,这是能轻易决定下来的吗?不多拖延个几月,那些科道言官怎么的都是有话说的。
  何况决定可不可之后,还有怎么做这件事。甚至可以说后者比前者还重要,一点点的细节不同,或许带来的东西就完全不同了。朝廷的官员要为了朝廷和自己的利益打算,祯娘这边的人自然也是尽可能争取更好的条件。
  不过不管两边如何,最终还是在年中得到了两边都认可的结果。中间有许多细节十分复杂,不过最简单的就是兴业钱庄可以以库存的真金白银价值的两倍发钞,而超过价值的发超额则需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比例的纸钞税,这就如同之前的银币的铸币税是一样的。
  朝廷上下十分满意,总之就是兴业钱庄做得好,户部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拿钱了么。若是这兴业钱庄做的不好,那也不要紧。不同于朝廷的宝钞是朝廷的烂摊子,朝廷没办法自打嘴巴。兴业钱庄做的不好的话,就算背后的人物再硬,也要背起责任来啊。
  不过这样办下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如今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