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祯娘传 >

第159章

祯娘传-第159章

小说: 祯娘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不能这样说,左右是丢不起人罢了,不然真的自矜,索性身边的妈妈何必认一个这样的干女儿话又说回来了,其实大家都不见得喜欢这些行院女子,只不过是周世鑫喜欢,主动或者被主动地有了这种事儿罢了。
  圆大奶奶之所以到了现在还能挺住,就算‘下水’也相对委婉,不过是她正头娘子的身份帮忙,周世鑫总不好为了这种小事儿责怪正妻。至于别的妾室就不是这样了,不论是图哄汉子高兴也好,受周世鑫直接要求也罢,方便这些粉头走动,便多了一门‘亲戚’。
  祯娘偏头看了圆大奶奶一眼,只见她满脸堆笑,并无什么不喜,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怪异。只是想到富贵人家这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多了去了,自己也就是见得少了在娘家的时候生活简单,就是盛国公府也有许多礼法和长辈压着,在周家也是这个样子,说没什么‘见识’也没错。
  既然人家没说什么,祯娘自然也不会发问,又说了几句话就有新来的过来。这一回也不是客人,而是周世鑫的几个妾室,郑素娘、赵五儿这几个人,他们一来几个唱的坐的越发远了。
  这几人来的由头正是帮她们家大姐姐准备盒子会,孟丽华就道:“昨日就听说了大姐姐在家办盒子会,想着要准备,于是邀了姐妹几个来大姐姐房里搭把手。大姐姐这里有什么活计,便吩咐我们罢。”
  其实有什么帮忙的,就是圆大奶奶和祯娘真的一起做,也不是图帮忙,这是为了打发消遣些时间罢了。这时候人来献殷勤,不过是妾室们对正室的日常不管主母怎么弱势,主母就是主母,被厌恶的很了,有的是法子让吃苦头。
  圆大奶奶当然不会这样说只笑吟吟地让她们帮忙。又让唱的们取来自带着的月琴、琵琶、红牙象板等,道:“几位姨奶奶也到了,你们也没得空闲了,这一会儿先让咱们享受一回,弹唱与咱们一回。”
  几个唱的互相看了看,恭恭敬敬行了礼,然后有的人拿琵琶,有的人拿月琴,有的人拿筝,也有的人拿红牙象板。然后随唱着,大概有一套《八声甘州》‘花遮翠楼’。须臾尽兴了,这才又上八碟茶食,两碟点心,在外边一间房里与唱的们吃了,养精蓄锐专等后头客人来献唱。
  这时候郑素娘几个才又与圆大奶奶祯娘说话,赵五儿是其中最按捺不住的,耐烦什么剥瓜子。一会儿就放下,在每个人手里看看走走。最后看上了圆大奶奶这暖阁里一盆开的正好的茶花,上头花开的好生精神,满满的的,每朵有茶杯大小。
  这在这时节也不容易,也就是蕴了火炕,暖阁里温暖如春,又有人时常经精心照料才有这般。于是拿了小喷壶浇水,过后又道:“大姐姐,你这里开的好花!也就是你这里这时节才有这样的了,我们那里的放在暖阁也早就凋了残了。”
  圆大奶奶不理会她这话里绵里藏针,故作出十分慷慨高兴,与小香玉道:“既然听到还不赶快把话掐了,与你几个娘一人一朵戴着玩儿。其余的浸在翠瓷胆瓶里,等着客来了一起戴。”
  说罢花儿便掐了下来,一些备在翠瓷胆瓶里,另一些用小洋漆茶盘盛了,端上来给几个人选。祯娘是客,自然由着她先选,推脱了两句,圆大奶奶干脆自己上手把开的最好的那一朵与她戴上。
  有了这个开头,嘻嘻闹闹一阵,后面客人就接着来了。大概来了几个,其中还有一位陈奶奶是家里开钱庄的只不过不像祯娘之前认识的徐太太家那样,两京十三省都有自家的营生,也就是一两家而已,这样的钱庄天底下好多。
  这时候大家人到了,吃点心做茶会,让唱的们唱一回,最后免不得要说东家长西家短。女人家什么话最时兴当然是关于汉子们的,那真是如何也说不厌烦的。无论是谁家汉子是个好的,还是如何用手段管住,都是被说的透透的。
  就有人与祯娘还算相熟,道:“有的婆婆大姐好生让人厌恶,夫妻两个过的好好,偏看不上。忙不迭地与儿子弟弟送什么丫鬟妾室,打量屋子里不够乱?也不想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不怕那一日同一样的事儿应在自己身上?”
  这是说到了祯娘身上,可是哪一个不是感同身受。最让祯娘说不出话来的是,旁边听着的周世鑫几个妾室也忙着点头。话说她们怎么好点这个头,实在不懂祯娘不知道她们这些人,一但进了门,不管自己是妻是妾,再多人来分丈夫都是不肯的。
  圆大奶奶听到这段话,挨着祯娘问她:“住在鼓楼东街那边的也好意思!正经婆婆大姑才敢这样罢!他们算哪门子正经长辈?按理说隔房的就该收敛,成日插手别人家算是怎么回事!你以后只管顶回去,外头如今只有说他们家无理的!若是谁家都有这样多上杆子的,日子还过不过!”
  所谓往丈夫身边放人,当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的。一个是谁会心血来潮往远着的人家家里送,这能有什么收获么。另一个就是收的人家的观感,一句话便是,我家事儿关你什么事。真成了宗族里谁家都能送人过来,那些热门的人家只怕会烦不胜烦。
  祯娘摇头道:“我是原本不在乎,我家里一个月回来一次,并没有空闲搭理别个。既然他是这样,有没有这样的人,我哪里上心!说起来他比我还不耐烦一些,家里有生人他还不高兴,特地去说。”
  祯娘当然不会把事情全说出来,她和周世泽的事情她也不乐意拿出来做谈资,只不过泛泛说了几句,不过就是这几句也让妇人们眼睛发亮之前那件事周世泽跑到鼓楼东街去了如何瞒得住!
  鼓楼东街那边也不是一个管家管的严的,只是没像周世鑫家人筛子一样。只是想那边人口多,自然人多口杂,当时在场的小厮丫鬟也不是没有。就算从曹老太君到太太们,每一个都下了封口令,那也不是真能风过水无痕的。
  大家们可是都听说了周世泽相当‘混不吝’的事儿,不过他们都当周世泽是讨厌那边的人插手他家生活,毕竟前车之鉴,又不是什么好人。如果知道更多是因为祯娘,人想的更加直白一些,只怕会有更多人打听人就是喜欢八卦跟风一些更‘出格’,更稀罕的事情。
  祯娘轻描淡写又说了几句,到底不愿意多提,不然就要把老底儿都掀开,偏她只愿意自己和周世泽两个自己知道,对于宣扬一点想法都无不愿意说一件事的最好办法不是避而不谈,而是转而说起其他,大家总是知情识趣。
  于是祯娘便对那位家里开着一家钱庄的陈奶奶道:“说这些有什么意思,左右那点子事情罢了。倒是有一件正经事情我要问你!我打听你家营生是专门做了一家钱庄,想与你打听这行当。”
  这倒是让大家措手不及,只因祯娘如今身家丰厚。如果单论钱财,她其实起头大钱庄也早就够格了。只是这种事情不是银钱多少定下的,中间门道多着呢。但就是因为这个,也不能放眼那些小钱庄啊。
  这个说到收入,只怕只是和典当铺子相当。而做生不如做熟,家里靠着典当铺子起家的,何必换了本钱?要知道钱庄也不是包着赚钱,每年死在山西的钱庄好多呢!
  陈奶奶心里诧异自然问出来了,真心实意道:“怎么与我问这个?你就是真心想做这个营生,也该直接去问那些更称头的人物才是啊。你平常不是和徐太太格外相契,不过是问些话题的话,她哪有不说的,说不得还要与你帮忙打通人脉呢。”
  虽然这就增加了同行,但实在来说他们这一行也不差一两个同行了不晓得多少有资本的都往里头挤,每年多少要新的要开,多少旧的要倒。再这样的行当里,每个人都是仇人冤家,每个人也都说不上有什么相争的地方,总之不是针对一个来防备的。
  祯娘却摆摆手,一个是她现在第一步真不在这个上头,不愿意一下步子走的太大,至于心里的所图不是开头就能和别人开门见山的。另一个倒是能说,便道:“那样的人情不好使,走人家的人脉算怎么回事,最后怎么算,说不得还要亏些。且我与你说最好,不过是家里的产业多了,连着我娘家的产业,想做个钱庄专门中间周转。有没有别的业务赚钱,倒是无所谓。”
  她这话说出来众人反而信服,好多产业多的有钱人家都会这样做,钱庄开着不是对外做,而是方便自身之前祯娘家的典当铺子其实偶尔也做这个用途。
  与其没头没脑地想要掺活只有‘自己人’才能顺利玩的钱庄生意,大家更愿意信任是这个用途。只是谁能想到祯娘没说实话,或者说没把实话全说出来一开始只是简单一家钱庄是真的,主要是为了自家周转也是真的。但是一家会变成许多家,后头也能做外面的业务。
  晓得是为了这个,陈奶奶就知无不言了。实在来说,这些卖弄在钱庄窝子的山西并不算什么机密,聘请大掌柜伙计等,旁边问话都能说出来。只是陈奶奶自家开着一家钱庄,很多地方格外实用,也更加深入浅出。
  祯娘从去岁起就在想钱庄的事情了,中间却一直按兵不动。一个是没有迫切所需,另一个就是这行里水太深。现在她是打算涉足了,但也不是莽莽撞撞就上,不管怎么说,先试着做一家练手和入行。
  包括今次和陈奶奶等人谈到这个,也不是一切要开始的信号,这是祯娘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这件事。在漫长的准备中,让事情越来越好,更加有底气,每一点都做到没纰漏罢了。
  在这样夹杂着准备当中,一年就算是过去了,到了腊月里头,中间祯娘手边的情形也迎来了大变样。
  在这时候她最多的关注当然是放在了毛纺织作坊以及毛皮作坊上,这一年的出货当然比上一年多得多。织机纺车和其他机器大量增多,工人也是一样越聘越多,太原城里好多人都成了靠着祯娘吃饭的了。
  再加上有越来越多的人瞄上这两个产业,祯娘特意加紧了做大的速度,这一年的增长可以说是看的到了如今从北到南毛纺织品和毛皮制品,就数祯娘出货最多,几乎掐住了一半的流通。
  虽说这两个行当做不到体量大,矮子里面拔高子,也不能否认祯娘的脸色许多人要看。特别是南边的毛皮商人和海商,找不到祯娘这边的门路,晓得首尾的,都快把顾家的门槛踢烂了。
  同样的价格,把货物给谁或者不给谁是一门学问。没有直接的银钱好处,却有别的更加考验眼光和经验的算计。顾周氏那边不缺这些,靠着这个也得了好些人情,贴补了家里其他事业就是了。
  另外最重要的大概就是珍珠生意了,要知道她家还有一个珍珠顾家的花名呢,虽然山西这边并不知道她是珍珠顾家就是了。这独门生意做得可赚,再凭着家里有钱,经得起风险,不怕中间因为气候等带来珍珠颗粒无收的风险,一直是扩大海中洲那边的规模的。
  在没得天灾的时候所得的利益确实越来越惊人,如今珠商们无不看顾家每年产量并不是说笑的不过祯娘也知道自家不见得能把这门独门生意做到永远,已经听说有的人家办了养珠场,或许一时之间不会见到收获,但是只要有一家有收获,之后也是可以想见的了。
  然后是海商上的事情,这些年武天明掌柜带着船队出海,中间虽然也有遇到海盗这种**和船货尽失这种添在,最后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