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乘鸾 >

第46章

乘鸾-第46章

小说: 乘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殊叩了叩桌子,说道:“既然表叔这么闲,就给他找点事情好了。什么侵占良田、纵奴行凶,那些案子都翻出来吧。”
  阿绾惊讶:“公子,这么做的话,等于把这件事摆上台面。万一打草惊蛇怎么办?”
  “我们来东宁这么久,慢慢来也没见什么成效。”杨殊道,“是时候改换一下策略了。我们就在明面逼他,看他焦头烂额之下,会不会出昏招。”
  阿玄谨慎地说:“是不是先告知蒋大人一声?”
  “这些案子还不是要交到他手上?你去跟雷鸿说一句好了。”
  “是。”
  “阿绾,你也赶紧回吧,在明家一切小心。”
  “是。”
  ……
  阿绾上车时,明微正在把玩那枚金簪。
  “这酒楼,是皇城司的据点?”
  “你怎么知道?”
  明微道:“连卷宗都放在这里,可见是个很安全的地方。”
  阿绾没有否认。
  “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被人捉奸,看来人家没把皇城司放在眼里啊!”
  阿绾瞥了她一眼:“你不必煽风点火,公子已经决定反击了。”
  明微一笑,将金簪合上,插回去:“其实变一变方式也好,既然缓着来没用,那就来点激烈的。忙中出错,才好下手,对不对?”
  阿绾哼了声。
  明微懒得与她争闲气,闭目养神。
  不多时,马车回到明家。
  明微进了余芳园,发现二夫人正在等她。
  “二伯母。”她低身行礼。
  二夫人扶住她:“快别多礼。”
  明微顺势起身,问素节:“怎么叫二伯母喝凉的茶水?你们待客也太不上心了,还不快些上新的。”
  素节答应一声,重新沏茶去。
  明微请二夫人坐下:“二伯母有事与我说?”
  二夫人看她一副主人样子,心情复杂,说道:“伯母在你母亲灵前立过誓,要将你当成女儿一般照看。”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小七,你实话与伯母说,你与那位公子,有没有私情?”
  这问题,果然不见外。
  明微含笑道:“二伯母为何这么问?”
  二夫人道:“若是没有,日后你就别去见他了。你一个姑娘家,吃亏的总是你。待你孝期过了,家里便好好为你择一门婚事,将来自有美好姻缘。若是有……”
  “有则如何?”明微很好奇,这位二伯母到底是什么态度?
  二夫人咬咬牙:“若是有,伯母少不得为你周旋,叫他给你一个名分。”
  明微心中一动,口中说道:“他深受圣宠,又有贵妃姨母,婚事自然不能自己说了算。何况我们家的门第,对他来说太低了。伯母莫非要我去做妾吗?”
  二夫人道:“明家门第不高,但你曾祖名扬天下,说起来也不算辱没他。伯母京中还有些人脉,自然是尽力为你争取正妻之位。倘若不成……再为你另择佳婿,定然不委屈你。”
  到底没叫她去做妾。
  这位二伯母的忏悔之心,还算真诚,没让她白费劲。
  明微叹了口气,幽幽说道:“可是,二伯母,我不想嫁人了呢!”
第81章 箫声
  别说这辈子,上辈子明微都没想过嫁人。
  身为命师,必须以天下为己任。而天下太大,命师要背负的因果也太重,成婚生子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她并没有遇到一个让自己倾心的人。
  如果有的话,上面的理由全是废话……
  真有所爱之人,管它天崩地裂,自然是成事再说。
  所谓命,从来就不是让人信的,而是让人争取的。
  至于这辈子,她要做的事情太大,哪有闲心情嫁人?浪费精力啊!
  可是这话听在二夫人耳中,有了另外的含义。
  “你、你与那位公子……”
  二夫人颤着声,她虽然早就想过,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听明微这么说,瞬间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七八年前。
  那时候,大姐儿从信园回来,哭着跟她说了那件事。
  好像天塌了一般。
  明微知道二夫人误会了,但她不准备解释,反倒叹了口气:“二伯母不必为我为难。待母亲的事了了,我便去京城舅舅家,与他们说明情况,退了那门亲。至于以后,现下不想想这么多。”
  她强颜欢笑:“二伯母多年不在京城,便是有些人脉,再拾起来也不易。何况这事太为难了,本就没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何苦自取其辱?”
  “小七!”二夫人忽然抱住她大哭,倒把明微吓了一跳。
  是她演得太真了吗?
  “二伯母……”
  “对不起,对不起!我对不起你母亲,也对不起你。”二夫人哭着说,“你放心,等你去京城,伯母随你一起去,向你舅舅请罪。这事怪不了你,望你舅舅怜惜,不要退亲……”
  明微拍了拍她的后背,仰头看屋梁。
  竟然如此有用?看来她低估了二夫人心中的愧疚。
  于是打起精神哄她。
  “二伯母别伤心,不是舅舅的事,是我自己……”
  费了好一番唇舌,才让二夫人情绪稳定下来。
  “总之,你不能再去见他了。”二夫人坚决地说,“你二伯那里,我去说!”
  明微自然顺着她的意,满口附和。
  至于以后怎么做,反正二夫人说了不算的。
  于是二夫人带着满脸的坚决离开了,仿佛奔赴沙场。
  阿绾吃着一颗梅子蜜饯,说道:“你这样不厚道啊!她怕是要为你与明二老爷大吵一架。男人当家,夫妻吵架,吃亏的肯定是女人。”
  明微笑笑:“我不记恨她没救人,毕竟她没能力救。但是,落井下石的事情她干了,讨回一点公道总是应该的吧?”
  阿绾想了想:“也有道理。”
  “再说,让她与明二吵一架,更能认清自己的丈夫是个什么嘴脸。这对我们接下来做的事,更有好处。”
  阿绾若有所思:“你果然要利用她。”
  “这怎么叫利用呢?”明微温声解释,“她心里有一把火,在女儿出事的时候就已经燃起来了。她只是不能反抗,因为那是她的丈夫,一家之主。如果明二出事,她的孩子就会跟着出事。这是不得已的顺从,并不是真的想当帮凶。”
  “而我,现在给她一个理由,甚至可以解决她的后顾之忧,让她可以尽情地释放心里那把火,为女儿报仇,让孩子脱离泥淖。你说,这怎么能叫利用呢?”
  “……”阿绾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扔出四个字,“巧舌如簧!”
  明微丝毫不觉羞耻地笑了:“多谢夸奖。”
  “我不是夸奖!”
  “我就当夸奖听了。”
  “……”
  ……
  阳光暖融融地照进来,余芳园里百花盛开。
  明微坐在檐下,将打磨好的箫凑到唇边,吹了几个音。
  “我的手艺,到底不如师父啊!”她说。
  坐在旁边的阿绾问:“你师父是……”
  “自然是上一任命师。”
  阿绾哼了声。真会搪塞,她要听的是个答案吗?想知道的当然是姓甚名谁,什么出身,又做出过哪样惊天动地的事。
  命师消失得太久了,以皇城司的情报网,也找不到太多的线索。
  明微笑了笑,不与她抬杠,继续吹箫。
  师父的出身来历,她现在不能说。
  算算时间,还有一两年,师父才会出生。
  一个在世间还不存在的人,怎么去讲他的出身来历?
  指下乐声由滞涩变得流畅,慢慢连成曲调。
  长辈新丧,在家中吹乐本不恰当。还好箫声幽咽凄清,正好与气氛相衬。
  便是有人经过余芳园,听得这箫声,也只是在心里叹一声。
  从这天起,每日下午,明微都要吹一会箫。
  慢慢的,仆妇们也听惯了。觉得七小姐大概是内心悲伤,需要纾解。
  可怜的,傻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病好了,又失了母亲。二老爷不喜欢这个侄女,将来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这么吹了几日,多福跑过来,激动地说:“小姐,那个影子身上血煞很淡了!”
  明微笑着问她:“你不怕了?”
  多福道:“奴婢不怕!这些鬼怪,也没什么好怕的,只要学会本事,把它们打倒就好了!”
  “多福真勇敢!”明微夸了她,又问,“昨日教你的口诀,学会了吗?”
  “还不太会……”多福有点不好意思。她觉得自己太笨了,小姐教的东西,总要学好多遍才能记住。
  “没关系,不会就多学几遍。”
  “是。”
  多福高兴地走了,回去继续背口诀。
  阿绾不满:“我学得可快了,为什么不教我?”
  明微瞟她一眼:“听说,想进玄都观学艺,要么天资纵横,叫他们主动收徒,要么上门就奉上千金……”
  “你要钱早说嘛!”阿绾道,“回头我跟公子说。”
  “你有钱早说嘛!”明微也道,向她伸出手。
  “干什么?”阿绾被她弄糊涂了。
  “你给多少,我教你多少。”
  阿绾瞪了她一会儿,恨恨地褪下手上的镯子:“这个最少值五百两!”想想不甘心,又说了一句,“没见过这么财迷的高人!”
  “那是你没在红尘里打过滚。”明微将手镯收进怀里,“我现在无父又无母,家中财产又不会分给女儿,可不得多为自己打算?来,教你一段值五百两的口诀。”
第82章 可喜
  祈东郡王是个规矩人。
  不止东宁官员,东宁百姓也这么觉得。
  自从祈东郡王来到东宁,就老老实实过着郡王该有的日子。
  对一个郡王来说,锦衣玉食、挥金如土不是缺点,勤奋好学、德行出众才是。
  不插手地方事务,跟官员没什么来往,就是作风奢侈点,行事霸道点,这真不是什么事。
  强占良田、纵奴行凶,当然有那么几起。但也就是那么几起而已,还不到引起民愤的地步。
  那是郡王,招惹不起的。普通百姓有这样的认知,只要不过分,都算规矩。
  因此,当那些旧案被翻出来,苦主告到巡按御史面前,多数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看看这位蒋青天,是不是真的铁面无私,连郡王也敢论罪。
  于是,街头巷尾的闲话,终于不是明家如何闹鬼,而变成了蒋青天如何审案。
  相对于风口浪尖的祈东郡王,吴知府悠闲极了。
  蒋文峰来到东宁,虽然也依职责巡察了各项事务,但没有为难他。
  是以,他的日子并没有受到影响。仍旧每日办公,下了衙便到街上溜达,看看各家古董金石铺子是不是有好货。
  这日,吴知府与往常一样,晃到玲珑轩。
  “府尊来啦!”玲珑轩的大掌柜笑眯眯迎上前,“您来得可巧,早上才到了一块上等的田黄石,您给赏鉴赏鉴?”
  吴知府哈哈一笑:“那倒是来巧了。走走走,看看去。”
  大掌柜将吴知府请到楼上,进了珍藏室。
  四面墙挂满字画,多宝架上皆是珍品,大掌柜不知道挪动了什么,其中一面墙缓缓移开,露出一个小间。
  “您请进。”大掌柜笑吟吟。
  吴知府颔首,进入小间。
  这小间小得可怜,只放得下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吴知府进去时,里面已经有人在了。
  两个人,一站一坐。
  “王爷。”吴知府恭敬行礼,又对另一人拱了拱手,“伍先生。”
  东宁能被称为王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