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乘鸾 >

第419章

乘鸾-第419章

小说: 乘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
  “谢谢你们。”唐劭继续说下去,“如果你们还瞒着,也许我会为你们卖一辈子的命,根本不知道你们心里是怎么想我的。现在好了,我终于知道自己生活在怎样一个荒唐的谎言里,不会再纵容下去了。”
  “你们这些人,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皇家血脉,有什么了不起?王朝更替,前燕都已经灭亡这么多年了,还惦记着。”
  唐大夫人忍不住为丈夫辩解:“你懂什么?当初是因为那个预言,说陈氏将会复兴……”
  “什么破预言?”唐劭嗤之以鼻,“不就是星宫还想支持陈氏,随口一说吗?也值得你们这样当真。今天我要成了星宫之主,也随便放出一句话,说唐氏将得天下,你们是不是也当真啊?”
  唐大夫人终于没话说了。
  她何尝不觉得这个预言荒谬?就因为这个,公公藏起了前燕一位公主,后来又动了心思,让儿子纳了她的后人,还把孩子养在了她的名下。
  “母亲,你要觉得自己悲惨,不如想一想我。我这一生,就是个骗局。一直以为,父亲对我不错,甚至临死还为我考虑,结果他就是想借我之力,让唐氏成为真正的第一家。相信的人利用我,不相信的人想杀了我,我这一生,意义何在?”
  唐劭似乎在问她,更是在问自己。
  “知道我为什么留下你了吗?真的是太没有意思了啊!杀了兄长,杀了那么多族人,满身罪孽,我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这样的我,怎么能没有见证人呢?你啊,就好好活着吧,看看我最后到底是死无葬身之地,还是登上那个万人之上的宝座——你们不给我生存的意义,我总得给自己找一个,是吧?”
  他笑得纯善,却看得唐大夫人浑身颤抖。
  “你……”
  “好了,今天很累了吧?你先在休息一会儿,孩儿等会儿就叫人来服侍你。”唐劭站起来,点了点头,从喜堂走了出去。
  金道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站在门口,沉默地看着他。
第751章 明宵
  明微做了一个梦。
  梦里,她跟随着师父,经历了他的一生。
  从东宁到京城,从名门公子到江湖少年。
  这个故事里的她,没有活下来。
  母亲抱着她投湖自尽,师父把她们捞上来时,已经没了气息。
  师父埋了她们,就在离开的路上,捡到了一个濒死的婴儿。
  大概是刚刚失去妻女,他对这个婴儿充满了怜爱,耗费大量功力帮他续命,又寻遍大江南北,找到那根香木给他安魂。
  一年一年过去,明微看着婴儿渐渐长大,看着他成为少年。
  尽管他的面相很陌生,但明微在这张脸上,看到了熟悉的眼神。
  明宵。
  原来他是这样的来历。
  难道他说,他们俩是同一棵树结出的两个果子。
  师父对他同样爱如珍宝,不同的是,他没有将命师令符传给他。
  明宵和她一样闹过,但师父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将命师令符传给了小师弟。
  后来,他们被星宫追杀,明宵和小师弟都死在了那场苦战里。
  师父拖着伤重的身躯,来到邙山大阵。
  大阵启动的时候,因为香木的护持,得已附在命师令符里的明宵,有一丝神魂投了进去……
  明微睁开眼。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子。
  微尘在光芒中飞舞,安静而详和。
  不知道发了多久的呆,她听到了推门声。
  多福惊喜的声音响了起来:“小姐!”她冲到床边,小心翼翼,满怀喜悦地看着她,“你醒啦?”
  外头似乎有人听到了,狂奔进来,一头撞在门框上。
  明微转过头,看到捂着脑袋的杨殊,不禁露出一个虚弱的笑。
  杨殊跑得急,撞得也狠,差点眼泪都出来了。
  然而,看到明微的笑,额头的疼痛好像一下子消失了,急不可待地跑进来,小心地问她:“好点了吗?有没有哪里难受?”
  明微感觉了一下,说:“肚子。”
  杨殊大惊:“肚子怎么了?有内伤?”
  “饿。”
  他吐出一口气,笑出来:“知道饿就好,都多久没吃东西了。多福!”
  “哎!”多福马上说,“厨房里有粥,我这就去端,小姐等会儿。”
  多福很快就回来了,明微饿得太久,只少少用了一碗粥,便停了。
  杨殊看她精神好起来,不放心地问:“真的没事吗?”
  “没事。”明微起身下床,问,“有热水吗?我想沐浴。”
  “你等等,马上来!”
  于是又喊多福。
  明微说:“你少支使多福做这些事,我费了这么大力气,把她教成现在这个样子,不是伺候人的。好不容易她不太说奴婢了,慢慢有了自主意识,你别使唤惯了。”
  杨殊道:“那也看是谁。她遇着你的事,会让别人来做吗?我不叫她她还不开心呢!”
  明微看着多福忙碌的背影,没说话。
  “你是不是想着,把她教出来了,就放了她?”
  明微点点头。
  “还是顺其自然吧。多福重恩义,只要你一天需要她,她就一天不会离开。”
  明微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
  “小姐,水好了。”多福过来扶她。
  杨殊期待地问:“我帮你洗?”
  明微白了他一眼:“谢谢,不必!”
  ……
  等她沐浴完,换了舒适妥帖的新衣裳,便靠在走廊的躺椅上,一边让多福帮着绞湿发,一边跟他们说话。
  “我睡多久了?”
  多福答道:“三个月。”
  “居然三个月了……”明微有点吃惊,不过瞧着树叶都黄了,应是秋天到了,推算一下,确实得有这么长。
  杨殊在旁边抱怨:“现在知道你有多吓人了吧?睡过去就醒不来,要不是师兄一再保证,你的身体没问题,我一定带你赶回去见钟神医。”
  明微笑着看他,柔声道:“辛苦你了。”
  “……”被她这样看着,杨殊所有埋怨的话,全都没了。
  照顾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当然很不容易。要做特定的流食,要给她喂药,还要每天擦身按摩……
  最重要的,还是情绪。不知道什么时候醒来,不知道会不会情况恶化,担惊受怕。
  “其实,事情大多是多福做的……”他心虚地说。
  明微明白:“你还要去军营,哪里能天天守着?”
  院门被敲响,多福高兴地说:“一定是宁先生回来了。阿玄!快去开门!”
  正在厨房干活的阿玄认命地跑出来。
  确实是宁休回来了。
  他目光一扫,便大踏步往这边走来,抓起明微的手腕按住脉门。
  确定她内力平衡,终于放下心中大石,问道:“问题都解决了?”
  明微知道他问什么,点了点头:“嗯。”
  这次可真是因祸得福。
  她之所以睡得越来越久,便是魂魄不安之故。她本就是师父强行救回来的,用香木镇压着魂魄,慢慢才变好。来了这个世界,没了香木镇压,用的又不是自己的身体,渐渐的魂魄之力越来越弱。
  这个问题,原本她也想不到方法来解决,幸好明宵送上门来。
  ——这是因为,他有着同样的问题。
  明宵的魂魄同样靠着香木护持,所以他要夺走明微魂魄里的香木之力,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继续活下去。
  现在反被明微所夺,明微的魂魄倒是借此稳固下来。
  杨殊看看她,又看看宁休,期待地问:“什么问题解决了?”
  明微笑着回复他:“我不会再频繁睡着了。”
  她拿起明宵那根笛子,想来她昏迷的时候,这东西一直没有离开过。
  “先生。”
  宁休回应:“嗯?”
  “你会做箫吗?”
  宁休点头:“会。”
  “那把它改成箫吧?”
  “好。”
  他接过根笛子,细细抚了一遍:“做得倒是精细。”
  “嗯。”
  想到明宵的结局,明微叹了口气。
  没想到,他还真的是她师弟,虽然是错过的师弟。
  在第二个故事里,师父救回了她,所以没再遇到他。
  他就这样被抹杀了,和第一个故事里的她一样,不存在那个世界里。
  难怪有那么大的怨气,难怪对她恨之入骨。
  对他来说,便是她取代了自己的存在。
  但这个故事,有一个漏洞。
  以师父的个性,哪怕对明宵不满意,知道他那时濒死,也不会不去救。
  所以,第二个故事的师父,其实并不是穿越回去的?
第752章 解决
  明微听着这三个月发生的事。
  正如他们先前的猜测,该死的人死后,唐劭便收缩防御,重筑防线。
  两国僵持这么多年,没那么容易打破局面。
  “你不知道,曹显那个老家伙,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他先前半句话不说,任由孟崇作妖,等他把罪名都推到吴尧身上,以为事情解决了,曹显自己上了一道密折。含沙射影,说救安王的时候他躲在后面……”
  “后来呢?怎么样了?”明微听得津津有味。
  “皇帝就起疑心啦!立马下了道旨,把孟崇给调到京里去了,明升暗降,现在就挂着个虚职。”
  “那水师交给谁了?”
  “曹勇。”杨殊叉了块果子喂给她,“他们父子现在收拾残局呢!这下赚大发了。”
  明微想了想,曹家父子在关键时刻表现还是不错的。那天没有他们及时来救,安王不一定能脱身。
  “你呢?没惹上什么事吧?”
  “没有。”杨殊说,“我没怎么插手军务,别的事安王替我担下了。”
  明微说:“安王……还真是挺仗义的,可惜了。”
  杨殊明白她的言下之意,说道:“我也觉得。他为人真的不错,可惜不适合当皇帝。”
  然后又将那天他的剖白说了一遍:“现在我们俩心照不宣,这个帝位他是不会争了。”
  “这样也好。”明微欣慰。
  能给他留一个朋友也不错。
  一登九五,六亲情绝,也太残酷了。
  “可惜没杀掉唐劭。”杨殊说,“不然,日后想收拾南楚就容易了。”
  明微摇了摇头:“没杀他有没杀他的好处,别忘了星宫还在,如果唐劭死了,南楚就成了星宫的了。”
  “也是……”
  两人正说着话,宁休拿着改好的箫过来了。
  “你试试,怎么样?”
  明微拿过来,试了试手,吹了几声。
  “挺好的,和我以前用的差不多。”她抽出自己屡借屡还,最后干脆不还的那根箫,还给宁休,“终于可以还给你了。”
  宁休接过,略略擦拭了一下。
  “先生。”
  看她犹豫的样子,宁休道:“有话跟我不好说?”
  明微想想也是,就笑了。
  她指了指:“你还记得,这根箫的主人吗?”
  宁休回想了一下,摇头:“记忆很模糊了。”
  “我怀疑他跟我师父有关。”
  这个,宁休已有心理准备,点了点头,听她继续说下去。
  “这支箫,是我师父的手艺,”她说,“他制乐器有个习惯,喜欢在下面多刻一痕,留做印记。”
  宁休的手稍稍往下一滑,摸到了那个刻痕。
  “还有你说他会的曲子,以及那天我在长生寺,曾经见过一个和师父非常像的人。我觉得这里头肯定有问题。”
  杨殊插嘴:“你怀疑他也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