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乘鸾 >

第258章

乘鸾-第258章

小说: 乘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大宝继续冷笑:“我怎么就收了你这么个蠢徒弟,刘双喜的话能信?你别看他成天笑笑笑,知道他怎么进的皇城司吗?他手底下死的人,比你见的还多!”
  小徒弟被他打懵圈了,愣愣道:“刘公公瞧着挺和气的啊……”
  “他和气,我凶是吧?那你跟他去!”
  小徒弟连忙讨饶:“我错了,我错了,师傅您教教我。”
  万大宝稍微缓了气,说道:“不跟你说了?少问,多看。瞧人家是好是坏,别看那张脸!”
  身为皇帝身边两大心腹,互相看不顺眼很正常。表面看来,随侍在侧的万大宝最受圣宠,可是能代替皇帝盯着皇城司的,那是心腹中的心腹啊!
  在一个勤政的皇帝身边,时时都要小心收敛,还真不如去皇城司风光。
  万大宝一边想着,一边琢磨皇帝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
  想着想着,对刘双喜更嫉妒了。在这样的大事上,还真是刘双喜更清楚皇帝的心思,每回皇帝心情不好,都会叫他来办事。
  殿内——
  “说!”皇帝颤着手,指着吕骞,“是什么人,敢来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吕骞平静自若:“圣上,谁说的不重要,既然有一个人来说,那就有更多的人在外头等着。您现在一时冲动,臣怕事情落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皇帝将那块玉环狠狠抓握在手心,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止住怒火:“那照你说,该怎么做?”
  吕骞很随意地道:“老臣以为,这不是多大的事。”
  “不是多大的事?”皇帝冷笑两声,刚想出言讽刺,忽然又收住,若有所思,“不是多大的事……”
  “不错。”吕骞知道他意会过来了,语气平缓地解释,“您登位的诏书,是先皇亲口吩咐,老臣亲笔所拟,数位顾命大臣可为证。您是堂堂正正的大齐国君,谁也无法否认您的正统。即便先太子当时有后,也不能改变结果。永溪王尚且只是封了郡王,何况其子?这实在不是多大的事。”
  皇帝不由自主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那密诏究竟写的什么?”
  吕骞回道:“那上面写着——思怀太子遭祸,只余此一幼孙,民间有为借福者,将幼童寄养他处。明成公主福泽连绵,故将此幼孙寄养其名下,借其福祉,以求康泰。”
  理由倒是找得很漂亮。
  只皇帝心更冷:“这是他的安排吗?小小年纪,心机竟深沉若此……”
  吕骞却道:“圣上,这密诏是先皇所发,应是长公主的请求。”
  皇帝摇头:“皇姐不会这样为难朕的。”
  吕骞长叹一声:“圣上,长公主是长姐,她关爱于您,却也不忍见思怀太子死后无嗣。即便做了这些,也不过出自爱护之心。”
  皇帝喃喃:“爱护之心……”
  “不错。”吕骞顿了一下,续道,“譬如当年柳阳郡王案,长公主明知您不喜,仍然救下……后来又亲自向您请罪。长公主此举,不为媚上,不为争权,所为不过爱弟二字。为晋王留一血脉,为思怀太子留一后人。”
  皇帝心有所动:“朕未及十岁,先皇后便病逝了,皇姐担心朕在宫中过得不好,时常接到府中照应。”
  “正是如此。”吕骞略微一顿,又道,“自然,长公主已去世数年,这密诏恐为他人所用。这些人,或许心有不甘,曲解了长公主的用意,利用其留下的密诏——圣上,他们不懂事,还以为此事会为难于您,着实可笑。您这些年对三公子的关爱,天下人都看得到。”
  皇帝沉默了一阵,又道:“话虽如此,可他们这样胁迫于朕,实在是……”
  吕骞摇头:“您不必争一时之气,眼下流言纷纷,如此正好一并解决,事后再慢慢清理不迟。”他顿了下,意味深长,“西北大胜,这样的好时候,为他们坏了您的威望,不值。”
  ……
  傅今这天没回去,而是大半夜敲开了府衙,把蒋文峰弄出来喝酒了。
  蒋文峰忙了一天,精神困顿,却又不得不陪着,心里只想把老师掐死。
  “先生,您到底何事这么开心?”蒋文峰强打精神,问道。
  两年下来,他已经很了解傅今的真面目了。看他这样子,肯定有喜事要分享,非要别人来问才肯说。
  傅今笑道:“过了今晚,那位的名分大约就有了,开不开心?”
  蒋文峰怔了一下,伸出三根手指:“您说的是这位?”
  “除了他还有谁?”
  蒋文峰莫名其妙:“您做了什么?怎么无声无息就……”
  傅今笑眯眯,摸出那卷黄绸,抛了出去。
  蒋文峰瞅见那抹明黄,一下子吓清醒了:“这……”
  “看呀!”傅今剥开一颗花生。
  蒋文峰琢磨了一下,想起身施礼,却又被他一把拉住:“不用这些,只管看。”
  嗯?
  蒋文峰莫名其妙,怀着忐忑的心情拿起来,一展开……
  “先生!伪造圣旨是大罪!”
第463章 假的
  蒋文峰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位老师胆子会这么大。
  这张密诏乍看完全没问题,完全符合规制。
  可是仔细一瞧,问题大发了。
  它上面的笔迹,是首相吕骞的!
  为什么笔迹是吕骞的就有问题?因为吕相爷如果知道有这份密诏在,绝对不可能一直死咬着不松口。
  所以,吕相爷肯定没写过这份密诏。
  既然没写过,那就是伪造的了。
  难怪先前不让他行礼。
  傅今一边嚼着花生,一边道:“方才,我去见了吕相爷。”
  “……”蒋文峰只要想象一下那个情形,就想替吕骞打死眼前这个人。
  这比威胁还无耻。
  试想,吕相爷一展开密诏,看到自己的笔迹,是什么心情?
  最可恨的是,他还得把这口气给咽下来。
  既然能伪造一份,就能伪造第二份。
  哪怕这密诏并不是完全没有破绽,上面的玺印完全可以细查真伪,可这种事,事后查清有什么用?只要天下人这么认定,真相不重要了。
  “老相爷答应您了?”
  傅今笑着点头:“他进宫了。”
  “……看来十拿九稳了。”
  蒋文峰清楚这位的本事,如果皇帝在朝中还有信任的官员,大概就是这位吕相爷了。
  他再一细想,简直想为吕相爷掬一把同情泪:“如此说来,老相爷是上船了?”
  “是啊!”傅今十分愉快,“帮了这一回,他再想跳出去,可没那么容易了。”
  “……”
  “你这是什么表情?”傅今不满,“我这么做,可是成全了他!”
  蒋文峰不以为然,吕相爷好端端的,要他成什么全?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辅佐过两朝皇帝,深受信重,等太子登基,他也差不多该退下来了。哪怕什么也不做,到时候也风风光光的,何须跟着跳泥坑?
  “你不信?”傅今一边剥花生壳,一边语重心长,“跟你说,咱们这位老相爷,早年被长公主救过命,又经太子举荐,才踏上官途。他这人是个君子,眼睁睁看着太子绝嗣,本来心里就不好受。我几次三番上门恳求,更加深了他心里的愧疚。偏他又碍于君臣名分,生怕动摇朝纲,不敢动弹。现在看似被我威胁,其实也是给了他一个理由,终于可以放下心理负担,去做这件事。”
  吃完花生,他灌了一口茶,续道:“再说,你当他这些年来,心里没有忧虑的吗?眼看太子是这个样子,信王心机深沉,安王也说不上好。只不过,他这人是君子。”说到这里,傅今摇了摇头,“所以说,当君子吃亏,明明心里想做,还要受制于人。不过当君子是项好品德,你要好好遵守。”
  蒋文峰偷偷翻白眼。劝自己做君子,好让他欺负吗?
  “先生,这么说,以后老相爷会站在我们这边?”
  “没这么简单,”傅今说,“他身为首相,顾虑的事情多。只能说,日后咱们把这事做出苗头了,他会推上一把——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蒋文峰默默点头,听他详详细细把整件事说来,只想对这位老师……敬而远之。
  这边用流言推波助澜,将杨殊陷于必死之地。那边上门苦求,用昔日恩义加重老相爷的愧疚。然后拿出伪造的密诏,给了吕骞不得不动的理由。
  最可恨的是,连吕骞面圣的事,都暗藏心机。
  那枚玉环是真的,背后的密诏是假的。
  他把真玉环送进宫,却把假密诏留下来。
  好了!局面一览无余,皇帝该做出选择了。
  一边是甚嚣尘上的流言,出自太祖之手的密诏,另一边是开疆拓土的战功,宗叙与郭栩的请求。
  否决杨殊的身份,撕破脸?
  不错,皇帝稳坐江山,动摇不了他的地位,可接下来的麻烦少不了。
  如果换成一个年轻的皇帝,或许为了这口气,也不肯低头。
  但是现在这位老了啊,身体不好,没有心力跟臣子斗来斗去了。
  与其放在明面上斗,不如暗中收拾,身为皇帝还找不到机会吗?
  年纪大了,求稳。
  所以,他屈服的可能性在八成以上。
  傅今伸了个懒腰:“唉,年纪大了,熬不得夜啊!我先回去睡了,你随意。”
  蒋文峰抽了抽嘴角。
  见鬼的年纪大了!人跟人的年纪能一样吗?
  ……
  吕骞出宫的时候,已近三更。
  他站在皇城前回头看,巍峨的宫墙象征着这世上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只希望,自己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是一线生机,而不是祸乱的根源。
  这时,皇帝也出了明光殿。
  “去千秋宫。”
  “是。”
  御辇抬起,往千秋宫去。
  还在画画的裴贵妃出门相迎。
  “爱妃这么晚还没睡?”皇帝柔声问道。
  裴贵妃笑道:“今晚哪里睡得着呢?”
  皇帝若有所思:“是想念殊儿吗?”
  裴贵妃亲自服侍他净面洗手:“一是欣慰,他总算长大了,不再那样胡闹,能做一点正事。二是为陛下高兴,西北大胜,您的功绩辉耀史册。”
  皇帝便露出淡淡的笑来,提起精神:“所以爱妃这么晚,还在画画庆祝?且让朕看看,你画了些什么。”
  裴贵妃笑着让宫人取画纸来。
  皇帝细看,却是青山流水,绵延千里不绝。
  “恭喜陛下,江山永固。”
  皇帝扶起裴贵妃,神色复杂:“这固然是一件喜事,可最近流言越发张狂了,爱妃不担心吗?”
  裴贵妃脸上笑容一僵,紧张地问:“陛下,您先前说这事不必忧心,莫非又出了什么问题?”
  皇帝深深看着她,见她神情紧张中带着疑惑,心中一松,说道:“是有点麻烦。不过,朕已经想好了,此次定然一劳永逸,日后爱妃再不必忧心了。”
  裴贵妃笑了起来:“臣妾相信陛下。”又喜滋滋地问,“陛下会让殊儿回来一趟吧?两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样。陛下能否让他在京城多留一阵子?西北苦寒,等过了冬天再让他去……”
  皇帝口中淡淡应着,心道,他这次回来,不必出去了。
  与放虎归山相比,还是留在身边恶心吧。
第464章 封赏
  第二日朝议。
  今日主题自然是西北大胜,不管先前有多重要的事,在这事面前,都要推后。
  宗叙的战报上写得清清楚楚,胡人退兵百里,凉川已尽在掌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