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药女淼淼 >

第239章

药女淼淼-第239章

小说: 药女淼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长安武堂的面积多达一千三百亩,现在已经建成书堂、练武场、跑武场、射箭场、校舍等地只占了四百亩。
  长安武堂堂主云义黎,副堂主李南,还有几位专门处理后勤等事务的管事。
  固定的文先生共有七人,其中女的先生四人,男博士三人。
  固定的武先生共有十人,均是男子。海青滇五位伯爷如约到任。
  第一届长安武堂招学生一百五十名,其中小、中、高班学生各五十名。
  学生除去在年龄、身体上有要求之外,还要求家长与武堂签定一份免责书。
  如果学生在武堂里面因为不可抗力出现意外伤亡,家长不得追究武堂的责任,不能要求武堂巨额赔偿。
  学堂的伙食标准很高,且只是象征性的收极少的学费及住宿费,但是免责书这一条就让许多达官贵人打消了把子孙送到武堂的念头。
  招生的榜单张贴出去没两天,就报名满了。
  三大国公府只有庶系的几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子弟报名了。
  报名的学生九成九是军队军士的子孙及附近百姓的子孙。他们是冲着李南及云义黎,还有极少的学费、住宿费的。
  报了名的学生不代表成为正式的武堂学生,经过检查身体及考试之后,刷了一多半的人,最后符合标准的只有一百二十三名。
  负责招生的海青滇拿着名册跟云义黎道:“我们第一届要招一百五十名,现在还差二十七名。是否张榜继续招生?”
  “不用张榜。我看看名册。”云义黎打开名册,见小班的学生有五十人,这就够了,“宁缺勿滥。”
  次日,第一届武堂学生就入学开课了。
  长安武堂不但传授武功、兵法、骑马、射箭,还教别的学堂学生要学的文化课。
  俗话说穷文富武。学武比学文要费银钱的多。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武的人每天练功,消耗体力比学文的大的多,吃的饭菜量要足油水要重,不然时间久了,身体受不了,就伤了根本。
  学堂里的饭菜都是很简单油水也少,哪怕是培养秀才、举人、进士的长安书院的也就那样。
  长安武堂是一日四餐,多了一个下午加餐,且每餐都很好。菜谱是徐淼淼亲自定的。
  早饭的稀食是豆浆、羊奶、肉汤,主食是肉笼、肉包子、油饼、鸡蛋饼。
  中饭的菜是一荤两素。主食是白面馒头、大米饭。
  这个荤菜可不是那种一斤土豆只放几片薄如纸的肉片,而是炖肉、烧排骨、蒸鱼、红焖羊肉、炒鸡块。
  两素当中固定的一道菜炒鸡蛋,另一道菜是炒时令的蔬菜。
  下午加餐的这顿是面食糕点,枣糕、蜂蜜糕、绿豆糕、发糕之类的。
  晚饭的菜是一荤一素。
  晚上不易吃大荤。荤菜一般是时令蔬菜炒肉片,蔬菜与肉片的比例是二比一,肉片比酒楼的肉菜都多。
  素菜多是土豆丝、炖南瓜之类的。
  主食花样较多,稀饭配煎饼、豆粥配馒头、蛋花汤配米饭等。
  总而言之,一天到晚的武课再累,学生们享用了一日四餐之后也不觉得累了。
  对于学生们来说,家里一日的饭菜油水都没这里一顿的重,更别说味道了。
  武堂的饭菜连众位出身名门大族的先生都觉得好吃呢。
  武堂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无论先生、学生,统统是封闭是管理。
  只要武堂不放假,都得在武堂里呆上,晚上住校舍,不得回家。
  因为制定者是云义黎,所以这个规定只是针对先生、学生,堂主及管事可以不用遵守。
  学生还好一些,以前自由惯了的先生就受不了了。
  海青滇五人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聘任书早就签了,且是按得手印。
  “好你个云义黎,弄出这样的规定,把我们几个全部囚禁在武堂了!”
  “不行。我刚纳了房小妾,我还没睡够呢。”
  “可怜见的,我剿了几年匪,荒山野岭的睡了几年了,从去年年底才开始能够天天回府睡我的紫檀木的大床啊,如今我又回不了府了!”
  五人好几次去找云义黎,最后后者终于松口了,要求武堂性别为男的先生轮流值守。
  “这还差不多。”
  “好了。今个你们值守。我上完射箭课就回府去睡我的小妾!”
  “呸,小妾有什么好睡的。今个你值守。我要回去睡我的紫檀木大床。”
  云义黎看着五人眉开眼笑离去,唇角上翘。
  原来他想的就是让众位武先生轮流值守,但是怕他们不乐意,才想办法弄出这一出来。这下他们心甘情愿值守。
  长安武堂的一切进入正轨。
  李严、李南先后在兵部尚书及几位官员的陪同下骑马到巡视,并在饭堂与师生同吃了一顿饭菜。
  二月初,大唐国开始武比科考。
  兵部尚书贺步立为了能让贺族的子弟参加考试,早早的就向李严请求不要再任命他当主考官。
  武比科考是极为重要的朝事。李严非常重视,于是在早朝上下旨,册封年仅十七岁的云义黎为本届武比会试的主考官。
  云义黎身着紫色官服,气宇轩昂,大步流星走至宣政殿,万众瞩目之下跪下磕头受封。
  从此时起,他就得在皇宫里专门给会试官员准备的宫殿住下,除了前往考场能够出宫,其余时间都不能离开,便连爱妻徐淼淼也不能够见。
  李南特意去了一趟云府,“姑,父皇害你与姑父做了牛郎织女,你可别怪父皇。”
  “小南南,你想多了,我们老夫老妻的半个月不见面有什么关系。”
  “你与姑父去年秋天刚成亲,连个娃都没有,还敢说是老夫老妻?”李南没笑抽风去。他与海丽荣都有两个娃了,都没说老夫老妻。
  徐淼淼白了李南一眼,“反正我见不到他,没觉得什么。”
  “那我把你的话转述给姑父。可好?”
  “随便哦。”
  李南笑道:“姑,你什么时候能让我再当哥哥?”
  “等着吧,快了。”
  李南激动的问道:“你怀上了?”
  “小孩子家家的,总管我们大人的事做甚?我看你是不是东宫的事情太少了?”
  “姑,我知道了,你怀上了,所以你不想我姑父了。”
  “你脑子都胡思乱想些什么。”
  “那到底怀没有怀上?”
  “现在还不确定。”徐淼淼为了不在夏天做月子,去年秋天到年前一直避孕,从正月开始受孕,正月至今的葵水还没有来,需要过几天用受孕试纸测检才知道。
  李南大喜,“我姑父可真厉害。我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徐淼淼笑道:“你先别说,等过几天确定了再说。”
  李南出了云族,喜气洋洋的去了徐府,“爷、二叔、婶,我姑不让我告诉姑夫,但没说不让我告诉你们。”
  徐家人包括邓老八倾巢出动,全部抵达云府。
  徐清林激动的道:“淼淼,贤婿好些天不在府,我们来把你接回娘家去。”
  云义黎的三个堂弟,云立飞、云莫清去了长安学堂读书,云子晨在宫皂作坊。他们都是每隔几天才回府。
  徐淼淼派林三弟去给三个堂弟带个口信,而后就回娘家去了。
  春雨贵如雨。长安连着下了两天的中雨,可把在长安各个县城的田地里转悠的司农大人江昆高兴坏了。
  老天开眼,接着来了一件大喜事。
  江府的胖管家赶到了农村,找到了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与几名农官巡视春耕的江昆,高声道:“大人,徐郡主有请。”
  江昆有些激动的道:“郡主同意了那件亲事?”
  “不是。徐郡主的人说是有农事找您商议。”
  江昆很是激动的道:“你怎么不早说。我这就去找郡主。”鞋上还沾着田埂的泥土,翻身上马,扬鞭而去。
  管家大声道:“大人,徐郡主不在云府,现在娘家郡公府,您去郡公府。”
  几位农官跟着骑马追去。
  那门亲事,说起来话长了。
  原来,江昆已有五十一岁,知天命的人,因着常下地做农活,身子骨很壮实,但是有风湿病。
  李严体恤江昆,特意让带着徐淼淼去给江昆治病。
  江昆病好之后,就带着儿孙去徐府道谢。
  正好那日小青在场,还在厨房主厨做了丰盛可口的饭菜。
  江昆的嫡幼子江夜炎一眼看中了小青,就让家里的人到处打听,得知小青是凯旋楼的第一大厨时,更是心悦。
  江家向小青的舅舅老乌提亲,老乌说小青的命是徐淼淼给的,亲事需由徐淼淼做主。
  江家就托中间人跟徐淼淼说此事。
  ------题外话------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以各种方式支持。把系统赠的不用花钱买的月票投下来,评价票请打五分。谢谢。
  强烈推荐亲们去看下我的完结一对一宠文《药女晶晶》(出版名《君心不悔,青春作证》,纸书当当网有售)、《嫡女玲珑》。


  ☆、206 喜种新农作物少年亲事定

  江家是几百年的清贵家族,世代都出农官,名声极好。
  江夜炎今年二十四岁,是李严登基之后第一届的进士,现在在长安府任农官,官职是从五品上。
  江夜炎的元配在几年前生产时过世,留下一对双胞胎儿子,现在这对双胞胎儿子六岁。
  小青今年十五岁,已经及笄了,且脱了奴籍,现在跟着老乌夫妻住,就等着亲事定下成亲了。
  徐淼淼不想让小青当继母,也觉得江家的门槛有点高,怕小青去了被妯娌欺负看不起,就把这门亲事婉拒了。
  江夜炎倒是执着,亲自去求徐淼淼,仍是被婉拒。
  此事就这么搁浅。江昆问起江夜炎,得知他仍是想娶小青,就拉下老脸去跟徐淼淼说。
  徐淼淼已经问过小青的心意,后者也是不愿意当继母。江昆被拒,心情自是不好,就带着几位农官巡视春耕。
  一个时辰之后,江昆来到徐郡公府。
  已经被确诊有了身孕的徐淼淼正在大厅里面与邓老八、邓红说事,见江昆一身蓑衣的来了,忙让厨房去煮姜汤水给这位大唐国的功臣喝下去寒。
  江昆开门见山道:“郡主,你为了农事找老夫来,老夫这一路琢磨,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徐淼淼微笑道:“好事。我们府与我娘家准备今年种植西红柿。”
  上次江昆从云府离开时可是黑着脸气呼呼走的。这次来郡公府脸上乐开了花。
  江昆很感兴趣的问道:“西红柿是什么?”
  “西红柿是一种菜,也是一种水果。”徐淼淼也是通过李南查出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西红柿这种植物,然后把空间里的西红柿种籽取出来。
  西红柿的营养十分丰富,且南北都能种植,产量也高。
  继辣椒之后,云、徐两府要在封田里面种西红柿了。
  这次提前通知江昆,是回报当年他在朝堂上为云、徐两府力争奖励。
  江昆把蓑衣脱掉,激动的问道:“好不好种植,从种植到成熟需要多久?”
  徐淼淼一一解答。
  江昆大喜。
  这时几位农官都追到郡公府了,就在大厅里跟江昆一起询问徐淼淼关于西红柿的一切。
  “口说无用,还是需要我们两府在封田里种植。”徐淼淼把邓老八推了出来,“以后各位有事就找我邓叔。”
  邓老八对江昆很是尊敬,非常愿意帮助江昆了解西红柿的种植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