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药女淼淼 >

第152章

药女淼淼-第152章

小说: 药女淼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三排小楼的后面有一排小楼正在如火如荼的盖建。
  这是没有被惩罚的官奴居住的地方。
  离着这里大概五十丈地势较的平地,有一排两层的木楼,这座楼已经建好了,楼前有几个穿得破破烂烂流着鼻涕的孩童拿着与他们身高一样的扫帚在扫木屑。
  这些孩童的样子就跟一年多前的洋芋蛋、赵五风、赵六风一样。
  徐淼淼的目光只在他们的身上停留了一会儿,便去看木楼的房间。
  当时她说建木楼时只想着惩罚这些犯了错的蠢官奴,没有考虑冬天木楼不能烧火炕的事。
  暂时先这样,这些蠢官奴要是干活卖力,冬天再给他们建砖楼住。
  云莫清忍不住问年轻相仿的赵冬至,道:“这些小孩子都不用做活?”
  赵冬至没想到云家人会主动跟他说话,一脸惊喜,“县主说十岁以下的娃娃不用做活。县主还说以后让我们教娃娃识字算数。”
  “他们遇到县主,何等的幸运。”云莫清想起自己当官奴时,三岁就开始干活,五岁就被少爷割掉左耳变成残疾,忍不住热泪盈眶。
  赵冬至慌得结结巴巴的道:“你,你,你怎么要哭了?”
  “他们的命比我好太多了。你看看我。”云莫清掀起帽子的左边。
  赵冬至看了之后,目光十分怜悯,失声道:“谁割了你的耳朵?”那么平整的伤口,就算早就长好了,也能一眼看出是刀伤。
  云莫清抹干眼泪,气道:“一个跟他们一样大的小孩子。当时我是官奴,我没有遇到县主这样好的主人。主人的儿子见我生得好,就把我的右耳割了。”
  云立飞凑过来,低声道:“我被人割了左耳。”
  赵冬至义愤填膺道:“真是太恶毒了。”
  云立飞性格有点没心没肺,一点都不悲伤,笑眯眯道:“县主今个说要给我和莫清装上义耳。”
  云莫清一脸期待。
  赵冬至不知道什么是义耳,摸了摸脑袋,“县主的医术特别高明。她给我爹接接接过断指。”
  两个俊美少年均是望向赵冬至,示意他多说说。
  “我爹的一根手指被人一口咬断了,血流不止,县主给我爹把手指接回去了。”赵冬至总算说了一句不结巴的话。
  云立飞惊诧道:“我从未听说断掉的指头能接回去。县主的医术真高明。”
  赵冬至又把在琰王府听到徐淼淼救活金素及三名军官的事说了。
  两个少年激动欢喜,更加的期待徐淼淼给他们按上义耳。
  赵冬至又道:“我原来不识字,这几个月县主派人教我识字,我现在能看简单的书。”
  云立飞道:“我们当官奴也没有条件识字。这些天我大哥、林大教我们识字。”
  赵冬至问道:“云族长要去长安书院当博士,你们也跟去吗?”
  两个俊美少年异口同声的道:“跟过去。”
  赵冬至便道:“云族长对你们真好。”
  云莫清开口道:“大哥说我们年龄都小,不用外出做差事。他要亲自教我们读书习武。”
  他自从知道要按上义耳,以后不用再戴帽子,一直罩在人生天空的乌云就要散去。不知不觉愿意跟人倾诉交流。
  云义黎见三个少年交谈甚欢,心里有些欣慰,看来还是要多带两个弟弟出来走走,让他们跟人多接触。
  徐淼淼柔声道:“明个你带他们来我家,我要先给他们量尺寸,做义耳的模子,过几天才能给他们按上义耳。”
  “好。”云义黎目光感激,微笑问道:“淼淼,我很好奇,你要种什么新的农作物?”
  ------题外话------
  钻花票都收到了。谢谢!
  月票给我吧。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以各种方式支持。把系统赠的不用花钱买的月票投下来,评价票请打五分。谢谢。
  强烈推荐亲们去看下我的完结一对一宠文《药女晶晶》(出版名《君心不悔,青春作证》,纸书当当网有售)、《嫡女玲珑》。


  ☆、152 淼淼种辣椒义黎终表白

  徐淼淼问道:“你看过很多的游记,可知道蕃椒这种蔬菜?”
  “你描述一下蕃椒的样子口感,我想一想。”云义黎有过目不忘之能,但是怕说错,还是要问得细致些好。
  徐淼淼伸出右手来比划,“蕃椒有红色、绿色,长得像牛角,小的手指这么粗长,大的有巴掌大两根手指粗,口感辛辣。”
  “我看过三十七本游记,其中本国的三十二本,译成汉字的外国名人游记的五本,这些游记都没有记载你说的蕃椒。”
  “那太好了。”
  云义黎凤眸精亮,微笑道:“原来你要种蕃椒。”
  徐淼淼秀眉笑弯弯,“蕃椒这个名字不好听,它叫辣椒。我要种的新的农作物就是辣椒。”
  在前世辣椒是古代国外引进国内,刚开始的名字就叫蕃椒,后来才改为辣椒。
  今世徐淼淼从空间里面取出辣椒种子,不是从国外传入大唐国,就直接叫它辣椒。
  云义黎婉转的问道:“辣椒辛辣口味,能好吃吗?”
  “它可以当菜,可以做种调料,还有药用。”
  辣椒在医学上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不然它的种子不会存在空间里面。
  药书上记载: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部有冷感,泻下稀水;寒湿郁滞,少食苔腻,身体困倦,肢体酸痛;感冒风寒,恶寒无汗。(摘自网络)
  这里是陕西道——秦地。
  前世陕西人都爱吃辣椒,著名的吃食油泼辣子面,就是放了很多的辣椒粉。
  全国各地最火的餐馆就是川菜、湘菜餐馆,开一家火一家,天南地北的人都爱吃。
  川、湘两大菜系出名的菜,水煮鱼、剁椒鱼头、麻辣仔鸡、香辣蟹、小炒肉、宫爆鸡丁、鱼香肉丝等都需要放辣椒。
  十分有名也很美味的川味火锅,辣椒必不可少。
  今生,她相信辣椒一旦上市,不止是长安方圆几百里,大唐国上至高官下至百姓都会喜欢上吃辣椒。
  “终于轮到我种辣椒了。”邓老八激动的喊了几个人的名字。
  他兴高采烈带着赵德等人去车上,把已经发了苗的几千株辣椒苗小心翼翼拿出来,而后叫赵德选十几个听话老实的官奴一起下地种辣椒。
  “这是县主千辛万苦寻来的新的农作物辣椒。”
  “天下这么大,大唐国这么大,我们是第一批种辣椒的人。”
  “县主说了,辣椒除去能做成菜还有药用价值,收获了卖价肯定比粮食贵。我们绝对不能辜负县主的信任,一定要把辣椒种好。”
  “咱们府里的加上云族的封田有一千多亩,这些辣椒苗远远不够。我跟县主说好了,这几天我就吃住在封田,把辣椒种子发成辣椒苗,在所有的田地种上辣椒。”
  邓老八在种辣椒之前,站在高处,慷慨激昂的说了几句话,说得众人心潮澎湃,十几个官奴竟有一半激动自豪的热泪盈眶。
  他说完话,见效果很好,心里暗喜。这可是他想了好几天才想出来的发言。
  赵德接着跟众人道:“邓大人亲自带着我们种地。我们要仔细听邓大人讲怎么种辣椒,如果听不懂,当场就得问邓大人。”
  邓老八都忘记了自己是李严亲自封的七品官员,听到邓大人三个字,立刻挺了挺本来就已经很直的腰杆。
  众位官奴对邓老八一脸敬畏,不敢多看他。
  人多力量大。几千株辣椒苗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部种下地。
  邓老八特意去把徐淼淼请了过来指导。
  徐淼淼笑道:“邓伯,我种辣椒的法子都是从书里瞧来的,也没有种过,我是纸上谈兵。您是陛下册封的农官,在种地这方面是行家里的行家。您就大胆的种吧。”
  邓老八激动的大声道:“谢谢淼淼信任。”又望向云忆黎,问道:“云族长,你族里的封田是我们种,种的也是辣椒,你看我们这么种辣椒,行不行?”
  云忆黎直言道:“我在农事上一窍不通。”在梨花观那些年,连观门都没有出过,后来去了金城、扬州,每天习武读书,压根没有功夫看农民种地。
  邓老八目光在云忆黎与徐淼淼两人脸上来回看,“我们怕把你家族的地种的少收或是颗粒无收。”婉转的说话真是累心啊。
  云忆黎道:“淼淼说您是农官,您想怎么种辣椒就怎么种,颗粒无收没关系。”
  徐淼淼听出邓老八的话外之音,老人这是为她操心怕收获时说算不清楚帐,心里一暖,指着云忆黎道:“邓伯,他是土财主,把族里地交给我,只收我很少的租金。”
  云忆黎微笑道:“淼淼看着给点租金就行。你就给我六只烧鸡。我们六人正好一人一只,吃个痛快。”
  云族的几百亩地租金竟然只收徐家六只烧鸡。邓老八哈哈大笑,这个云族长对徐淼淼是真心实意的好。
  林三弟在后面跟林大、林二妹道:“我终于又有烧鸡吃了。”喜得嘴得合不拢。
  “你就知道吃。”林大瞪了林三弟一眼,不过脸上笑意浓浓。主子总是想着他们三个奴仆。
  林二妹笑道:“县主身份高贵,亲自给主子做烧鸡,一只烧鸡百两银钱不卖,六只至少六百两!”
  林三弟啧舌,“我能吃到百两银钱的鸡,我这辈子活得够本了,值了。”
  林二妹低声嗔怪道:“你真是个猪脑子。县主与主子关系很好,肯定常给主子做烧鸡。咱们沾了主子的光,也能常吃到,可不止一只鸡。”
  “哦。那我可得好好活着,多吃百两银钱的鸡。”林三弟又夸张的道:“我这身子骨有些弱,我可得好好保养活到七老八十。”
  林二妹骂道:“呸,你你比猪还胖,比牛还壮,你还弱?”
  “我比你比大哥是弱。”
  林大瞟了一眼林三弟,道:“那倒是。你那三脚猫的功夫,可得好好练。”
  众人一听林三弟这样的武功高手都是三脚猫,林大、林二妹的武功得有多高?
  瞬间众人都对三奴高看几眼,心存敬畏。
  云义黎在云府时活不多,见了徐淼淼才活泼一些话跟着多了。
  在云府时,三奴就是一台戏,天天斗嘴。
  有时林大、林二妹一生气就把林三弟打一顿。林三弟不向云义黎告状,也不服软,倔强的要死。
  总之云义黎的生活里有了三奴,乐趣无穷。
  他们四人虽是主仆,却已相处到有了亲情成了亲人。
  徐淼淼与众人瞧看过鱼塘,给赵老汉吩咐道:“咱们府里的鱼塘就养鳙鱼(胖头鱼)、鲩鱼(草鱼),不要养鲤鱼。”
  “是。”赵老汉以前没有养过鱼,不过鼻子底下一张嘴,可以过了桥去对岸向有鱼塘的农民请教经验。
  徐淼淼问道:“你看咱们的封田需要养牛吗?”
  “已经有这么多官奴,不用养牛了。”赵老汉再喜欢大牲口,也不能让徐家花不该花的银钱。
  徐淼淼缓缓道:“大唐国律法当中有一条专门保护耕牛。咱们府若是养了耕牛,丢失病死都得到官府消案,比较麻烦。那我就听你的不买牛了。”
  一千多亩地,至少得买十头牛,不出事没事,出了事就麻烦。
  御史可是天天就盯着各府的封田,随时上奏折弹劾。
  大唐国非常注视农事,不爱护耕牛的名声比出了丑闻都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赵老汉道:“谢谢县主信任老头子我。”
  徐淼淼接着道:“咱们不买牛,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