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药女淼淼 >

第131章

药女淼淼-第131章

小说: 药女淼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乌等人从徐家骑过来的大牲畜就在官道两边的树林拴着,树林的地上有绿油油的青草,它们悠闲的吃着草拉着屎尿。
  赵老汉与王二宝看着大牲畜,见徐家人来了,连忙跑过来相迎。
  徐淼淼见两人均是眼睛有红血丝,猜到他们昨晚在此过了夜,怕大牲畜丢了,肯定不睡得守着,连忙道:“这一天一夜的,你们辛苦了。快吃些东西。”
  她让人拿来吃食给两人,又让随同而来不知道忠诚度多少的几个仆人去守着大牲畜。
  老乌与一位身材高瘦下巴生着一个黄豆大的猴痣的中年军官小跑至,向徐家人行礼。
  中年军官自报家门,名叫贺有,官职正六品上果毅都尉。
  老乌特意道:“县主,贺将军出自贺家,其堂叔就是兵部尚书贺大人。”
  贺有早就听堂叔贺步立说过太子最敬重的人是徐淼淼,陛下最宠爱信任的妹妹也是徐淼淼,且知道此女在金城琰王府危急时刻用除恶金鞭震慑王府亲兵队及御林军的事。
  他可不敢小瞧眼前这个还没及笄的小女子,也不了解徐淼淼是什么性格,绝不敢攀近乎,肃容嘴唇紧抿,站在老乌旁边不吭声。
  徐淼淼问道:“审得如何了?”
  老乌环视众人,见围在徐家人身边的都是亲信,低声道:“已经审完了,带头闹事不听话往地里种麦子的一共是三个官奴,他们三人是堂兄弟,收了咸阳吴家管家的一百五十两银票的定金,事成之后再收一百五十两银票。”
  徐淼淼望向徐清林,后者摇摇头根本不知道这个咸阳吴家。
  李南给她写的信、四大宫女及董老王妃说的本朝的贵族没有咸阳吴家。
  老乌便知徐家人不知道这个咸阳吴家,继续道:“咸阳吴家就在咸阳。吴家老太爷曾是军中之人,军职是正四品上,现已过世。吴家家主大老爷现在是举人,二老爷在军中任职,军职是从六品下,家里还有两位少爷在御林军、长安驻军任从七品下的军官。”
  “御林军?!”徐淼淼目光有些迷茫,眼珠一转,问道:“这在御林军的吴家少爷是不是此次跟着卢亮迎我们全家至长安?”
  老乌连忙点点头道:“对。”
  贺有见徐淼淼这么会就猜出来了。心里暗道:真厉害。
  徐淼淼眯眼道:“他叫吴大森。他嫡亲的姐姐吴氏是卢亮去世几年的元配,对否?”
  “对。”
  徐淼淼冷声道:“吴大森在金城琰王府收集了籽瓜种子,向我们的人打听如何种籽瓜,而后把种子寄给吴家。”
  “基本上如此。”
  原来吴家管家为了让三个官奴放心,特意说出吴大森在御林军当军官,又是卢亮嫡亲的小舅子,出了事有卢亮兜着,如果一切顺利,几个月后就给三个官奴脱了奴籍。
  三个官奴性命得到保障,还能奴籍,又有三百两银票可拿,就背叛徐家,煽动关系交好的几十个官奴,几天种了三百多亩地的麦子。
  若不是老乌、赵德等人来得早,三个官奴会把所有的地都种上麦子。
  赵德、赵老汉等人都认识吴大森。
  吴大森在那日琰王府被夜袭时受了伤,用的是徐淼淼赠的药。
  徐家还给吴大森送了一款两戴的银镯子。
  吴大森就是如此回报徐家。赵德等人知道之后,无不愤怒。
  徐淼淼自是十分生气,不过表面上只是微带怒意,道:“吴家要在咸阳的地里种籽瓜,怕我们家的地都种上籽瓜,他们的籽瓜卖不上好价钱,就想出收卖我们家的官奴,让官奴赶紧把地都种上麦子。”
  徐家的地里种了麦子,若把麦田翻了种别的农作物,御史得知此事肯定会弹劾徐家,到时轻则罚银钱,重则失去地被朝廷收回。
  吴家此计真是毒,如果徐家贪财要种籽瓜,那就中了计。
  “对。”老乌握紧了拳头,气愤填膺。
  赵明圆熟背《大唐国律法》,自是知道田地一旦种了粮食麦子、水稻,就不得重新翻地,再种别的农作物,气道:“吴家真是阴毒。”
  徐淼淼道:“吴家就这般需要银钱,为了挣到银钱,不惜得罪我们郡公府及我们身后的太子、陛下?”
  “淼淼……”徐清林犹豫了一下,缓缓道:“此事牵扯到小卢。”他与徐磊马上要回祖籍迁魂,李严、李南出不了宫,又是日理万机,还想着让卢亮关照徐府。
  徐淼淼高声道:“我们家初到长安,就有人重重的踩我们的脸。我不管牵扯到谁,都要狠狠的还击。不然以后就不止是咸阳吴家,什么阿猫阿狗都来踩我们的脸。”停顿一下,问道:“您说是吗?”
  徐家在小梨村时只是平民老百姓,那时无权无势,就找梨花观当了靠山,方圆几十里没有人敢招惹。
  如今徐家到了长安,一个郡公、一个县公,背后是大唐国最有权势的李严父子,拥有这样的背景吴家还欺侮上门,徐家若不还击,以后就成了长安权贵里面的软柿子,谁都敢欺侮。
  “妹,你说的对。”徐磊立刻响应,“爹,吴家就是认为咱们家顾忌卢将军就敢这么做。”
  徐清林仍是劝道:“淼淼,那吴大森还是御林军军官,御林军是陛下的人。”他昨晚刚在李严面前夸赞过卢亮,今日徐淼淼就要收拾卢亮的岳父家。
  徐淼淼冷笑一声,瞟了一眼没有表情的贺有,“御林军不但要对陛下死忠,还要个个人品端正,怎么出了人品如此恶劣军官,陛下都不自知?哪天吴大森为了银钱,可以把陛下都出卖了。”
  徐清林一听,连忙点点头道:“我想得没你深远。你说对。这个吴大森为了银钱,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留在御林军迟早会惹出祸事。”
  徐淼淼接着道:“我在金城救过御林军军官的性命,还赠给他们药治伤,对他们有恩。他们当中就有人如此对我们家!我倒要瞧瞧,卢亮与御林军对此事的态度。”
  老乌点点头,非常赞同的道:“不错。”
  徐淼淼问道:“人证已有,物证可有?”
  老乌道:“有。就是那一百五十两银票定金。那三个官奴竟把银票藏在茅房里面,还是王二宝找到的。”
  徐淼淼思考片刻,下令老乌、赵德这就带着三个官奴去长安刺吏府击鼓,“状纸上就告吴家煽动我们家的官奴暴动!”
  已经种了麦子的几百亩在长安县界内。按照律法,徐家可以去长安县衙门告状。
  徐淼淼为了把事情闹大,就让老乌去长安城府衙门告状。
  若是长安刺吏问为何不到长安县衙门,便说事发地点位于长安县、户县交界,不知道该去哪个县衙门好,就直接到上级城府长安衙门。
  徐清林把爱女拉到一旁,低声问道:“暴动?”
  徐淼淼面露寒光,“若不是老乌谨慎请来长安县驻军,官奴不就暴动了吗?”
  长安县城驻军五百人军队出动,动静这么大,此事若没有个说法,御史肯定会弹劾徐家。
  徐家干脆就把吴家的罪名说成煽动官奴暴动,狠狠的报复。
  赵德跟花氏交待了几句,准备跟老乌起去。
  在小梨村时,为了村子里的事,他没少跑永靖县衙门,现在就是衙门换成了大唐国最大的城府长安。
  以后他要管几百名官奴,麻烦棘手的事情肯定少不了,这回正好有老乌带着去长安城衙门走一遭,熟悉一下。
  赵明圆熟背《大唐国律法》,自是知道吴家要是做实了这个罪名,轻则有人被流放,重则被抄家,“乌叔、爹,我来写状纸,我跟你同去。”
  徐淼淼把三人叫到远处,细细的嘱咐,最后问道:“那三个官奴可有家人?”
  老乌答道:“他们都有家眷。”
  “把他们的家眷看管起来。”
  “是。”
  徐淼淼又低声道:“他们是此案的关键证人,万万不能在衙门没有判之前就死在牢里。”
  老乌用极低的声音道:“县主请放心,长安刺史只忠于陛下。”
  “那就好。”徐淼淼之前没有问老乌,就是猜测长安主官这么重要的官职肯定是李严的人。
  老乌、赵德、赵明圆带着十个家奴及三个官奴离开去了长安。
  徐磊送给贺有一张面额百两的银票,笑道:“贺将军,此次劳烦你与弟兄们。这是我家的一点小心意,你们拿去买点吃食。”
  “能为郡公爷、县主、世子爷分忧,是我们的荣幸,再说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全县的百姓,不让任何地方有暴动。”贺有亲眼目睹徐淼淼的睿智与狠辣,对她十分敬畏,死活不肯收银票。
  徐磊收起银票,按照徐淼淼的嘱咐,粗声粗气的道:“长安刺史若传你问话,你怎么说?”
  “您放心,下官见了刺史大人一定会实话实说。”贺有这次敢出兵,也是怕几百名官奴暴动。
  这些年长安周边的县、镇发生过多次官奴暴动洗劫村子又被军队镇压的事。
  徐家的这次若不是老乌谨慎,一开始就请来军队威慑,后面事情的走向还真难说。
  徐磊接着问道:“琰王府的贺典军与你是什么关系?”
  “他是下官的嫡亲的堂哥。”
  “贺典军离开御林军,他在御林军的职位可一直空缺着。”
  “请郡公爷、县主、世子在陛下面前为下官美言几句。下官感激不尽。”贺有大喜,连忙向徐磊下跪,被后者双手扶起来。
  贺有是贺家的嫡系,但是嫡系的男子几十个,同辈人的武功相差不大,人人都想往上爬,不是谁都像贺典军那样幸运。
  贺有遇到了徐家,真是走了大运,自是十分感恩。
  长安县五百人军队走了之后,徐家人这才正式跟几百名官奴见面。
  那些被三个官奴煽动在地里种上麦子的官奴吓得跪在地上重重磕头,脑门都磕出血来。
  男男女女哭成一片,好不凄惨。
  他们真是想不到平时很好实也很仗义的三个官奴竟然收了吴家的银票背叛了徐家。
  徐淼淼让徐磊出面,任命赵德为大管事,主管所有事务,赵老汉为二管事,主管所有的牲畜包括鱼塘,王大宝为三管事,主管后勤,赵冬至为四管事,主管果林。
  “地里的麦子已经种下,就好好种,不许拨了。余下的几百亩地翻翻土施些粪肥,过些天就种新的农作物。”
  “今个三管事带着你们选好盖房的地,等赵德回来,你们就建房。”
  徐磊容貌英俊,眼睛有神,身材高大,又学了武,身份是郡公世子,整个人很有气势。
  花氏等人以前在小梨村哪里见过这样的徐磊,这回都从心里尊敬他,也更加羡慕邓红好命,嫁一个这么英武威风的夫君。
  众位官奴一听还有新房住,均以为听错了,不一会儿王大宝兄弟叫上几个会建房的官奴去瞧地,这才知道是真事。
  跟着徐家来的几个奴仆跟这些官奴道:“郡公爷一家都极心善,你们只要听几位主子的话,踏实本分干活,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这方圆几百里的地、果林、鱼塘都归长安权贵人家,过些天你们去打听一下就会知道,郡公爷一家对待下人最好。”
  赵老汉跟几个老汉官奴道:“你们真是愚蠢,乌大人是东宫太子的亲信,他下令你们未经允许不得种地,你们不听他的,竟是听三个官奴的话。”
  一个身材矮瘦却骨骼粗大长手长脚的老汉连忙摇手,道:“我没有听。他们两个听了。”官爷的话不听,听官奴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