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探幽录 >

第61章

大唐探幽录-第61章

小说: 大唐探幽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纪这样小就无情无义的,小心天打雷……”
  正唾沫横飞,便听有人道:“阿弦。”
  陈娘子一手掐腰一手指天,嘴巴微张,眼珠子情不自禁转向东间窗户。
  隔着窗棂纸,里头的人道:“给我倒杯水。”
  阿弦瞥一眼陈娘子:“好的阿叔。”转身跳进堂屋。
  陈娘子好不容易放下手,鬼使神差地跟着走过来,正要迈步进去,门扇“啪”地在门前关上,差点儿拍到她的脸。
  陈娘子“嗷”地叫了声:“小兔崽子……”
  才骂了声,门口有人道:“这是在骂谁呢?”
  陈娘子心头一震,即刻想起自己的来意,顿时后悔方才没按住脾气,忙换了一张笑脸回过身来:“老朱你可回来了,我跟阿弦做笑耍呢。”
  老朱头将担子放下,玄影跟在他身侧,向着陈娘子便吠了两声。
  陈娘子作势踢过去:“真是狗仗人势,瞎叫什么?”
  老朱头瞥了眼:“狗冲你叫,是他想护主,这份儿忠心世人身上都难得。现在的世人,多是两面三刀,口蜜腹剑,里外不一的小人呢。用着你时,跟你亲热的像蜜里调油,不用你时,恨不得你是脚上的泥,赶紧甩的远远的。这狗就不一样了,管你家贫家有,貌美貌丑,他都总是不离不弃,你说是不是比多少的世人都强?”
  陈娘子只当听不出他话里的刺儿,笑道:“老朱你还是这样能言善道的,什么蜜里调油两面三刀的,我都不懂是什么意思。”
  老朱头也笑的甚是和善:“那当然,您只管做,哪需要懂呀,只是‘懂’多肤浅,‘做’才是真真儿的。”
  陈娘子捂着嘴笑起来:“我就喜欢你这劲劲儿的。”
  老朱头笑道:“别,我一个糟老头子可消受不了,您还是喜欢别人去。”
  陈娘子尚未达到目的,还要厮缠,老朱头道:“劳累了一天乏了,要先洗一洗,这一屋子的男人,天儿又黑了,三娘子还是先请回吧,省得给人见了说三道四,那就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陈娘子更加无风生浪:“怕个什么?您是这把年纪了,阿弦又还是个小孩子,你们那亲戚……又是个病号,难道我还能做出什么来?我疯了不成?”
  老朱头看一眼东间,忽然语重心长地说:“那可还真未必。”
  陈娘子本要走,听话中有因,便回过头来,疑惑地看着他。
  老朱头还未开口,隔着窗户,里头阿弦道:“饿死啦饿死啦!只顾闲话肚子都饿扁了!”
  老朱头闻听,忙道:“好好好,小祖宗,立刻就做饭。”又转头对陈娘子道:“三娘子,我不送了,您好走?”
  陈三娘子道:“不用送,我常来常往的何必这样客套。”回身之时又看一眼那东窗,明知道那边儿有个人,偏生无法看清庐山真面目,但刚才那淡淡地一声,却好似无端把人的魂也勾走了……
  三娘子走后,老朱头关了门,里头阿弦跳出来:“伯伯,为什么跟她说那许多话。”
  老朱头道:“我说什么了?没说什么呀。”
  阿弦哼了声,斜看老朱头。
  老朱头笑道:“你怕什么?”
  阿弦道:“我哪里怕,是讨厌她。”
  老朱头道:“你再讨厌她也不能跟她硬碰硬,人家是干什么的?真撒起泼来你能泼得过她?若再动了手,别看你会几招功夫,只怕也占不了上风。”
  阿弦恼恨地抓抓头,老朱头方软和了话头:“好了,不说了,是不是真饿了?我才得了一兜子新鲜蛤蜊,晚上给你做点菠菜蛤蜊汤面怎么样?”
  阿弦听到好吃的,才转恼为喜。
  老朱头怕她饿坏了,便去后院拔了两棵自种的菠菜,又忙去洗手下厨。
  阿弦重又回到房中,说道:“蛤蜊汤可鲜了,你一定爱喝。”
  英俊不言语,阿弦疑心他累了,便道:“你是不是困了,先歇息会儿,待会饭好了我给你送来。”
  厨下的些许动静传了进来,英俊静静听着,说道:“你伯伯说的对,以后你不可跟那妇人厮缠。”
  阿弦道:“我知道啦。”
  英俊道:“你要当心。”
  阿弦问:“当心什么?”
  英俊道:“刁妇难缠。”
  阿弦“噗”地笑了出声:“刁妇?亏你想得出,那回我对陈大哥说三娘子势利刻薄,却想不到这个词。”
  阿弦的声音本就有些丝丝地哑,这样笑起来,就仿佛风吹过海潮,海水漫过沙滩发出的些微响动,漾着一股纯净的欢快。
  英俊唇角微挑,阿弦笑了会儿,忽然又长叹了声:“唉,我又想陈大哥了。”
  英俊的长睫动了动:“哦?”
  阿弦道:“伯伯说长安是鬼门关,阿叔,你去过长安吗?”
  英俊不答。
  阿弦忽地醒悟:“是我又犯傻了,你哪里记得。”
  英俊微微转头,侧脸在窗扇的映衬下越发像是道孤冷的剪影。
  “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他轻声念了句,道:“长安,的确是鬼蜮之地。”
  阿弦不解:“鬼蜮之地?”
  英俊道:“人心诡谲,欲念横行,其诡诈深不可测。虽然边境偶有战事,而长安并无刀兵,但真正残忍可怖的杀伐,往往不必真刀实枪。”
  阿弦似懂非懂:“阿叔,你说的……真好听。”
  英俊一愣:“嗯?”
  阿弦道:“声音好听,又似有大道理。”她趴在炕沿上,托腮嘿笑:“我真喜欢听你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有一个场景很适合上章的书记,你们感受一下~
  书记:我不是单指欧家,而是求情的每个人,都是垃圾!
  

第49章 百味之冠
  窗外传来老朱头沙哑的嗓音; 悻悻地哼道:“那你就在里头听他说话就得了; 也不用吃饭了。”
  阿弦忙跳起来,跑了出去; 老朱头正端着一碗汤,站在门口; 见她出来,便递过去:“先喝着。”
  蛤蜊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又叫“百味之冠”,非但是至味,且有药用之能,《本草》里说,它味咸,大寒; 无毒。有滋阴利水,消渴软坚等功效; 煮食最佳。
  豳州这地方靠海; 海鲜自然层出不穷,蛤蜊颇多,价格便宜,正是老朱头最爱用的一种食材。
  有时蛤蜊忒多吃不了; 老朱头大量采购,煮熟取肉晒干,用油纸包起来放在柜子里,留着以后细水长流地吃。
  蛤蜊煮熟后的头道浆汤是最鲜美的; 什么调料都不必放,因产之于海,天生有一种微微地鲜咸,喝之似能去忧,若贸然加盐等物,反会破坏了它的天生自然之味。
  老朱头每次煮食蛤蜊,都要先取一碗清汤给阿弦喝,那汤色乳白,如玉液琼浆。
  阿弦接过来,喜滋滋喝了口,从舌尖到心底都通畅了,正要一口气喝光,忽然想到里头的英俊,便举着碗入内。
  英俊正闭眸静思,忽地嗅到一股很淡的暖意,醺醺然,想不出是什么气息。
  他停了停,问道:“你做什么?”虽目不能视物,却能感觉阿弦正靠在跟前儿,不知在作弄什么。
  阿弦道:“阿叔,你喝过蛤蜊汤没有?你尝尝看,可好喝了。”
  英俊欲摇头,却又打住:“不知道。”
  阿弦道:“不记得不打紧,你尝尝看。”
  英俊正要拒绝,嘴唇上已经碰到一物——却是碗沿,那孩子仍在热心哄劝:“你尝尝看,一定会喜欢的。”
  英俊沉默,过了会儿,才慢慢地抬手,摸索着将碗接过去:“我自己来。”
  他低头小心地喝了一口,面上流露一种思忖怔然之色。
  阿弦问:“好喝吗?”
  英俊慢慢地又喝了半碗,方道:“很好,多谢。”将碗递了过去。
  阿弦道:“你不喝了?”
  英俊点头,感觉阿弦接了过去,耳畔听见“咕咚咕咚”声响,英俊一愣,继而反应过来,阿弦是将剩下的汤浆喝了。
  阿弦去厨下送碗,老朱头正在生火,回头道:“跟你说一声儿,陈三娘子上门为了什么,我隐约知道了。”
  “什么事儿?”阿弦打了水,站在门口洗碗。
  老朱头道:“说来这件事跟陈基有关。”
  阿弦忙跑回来,蹲在灶边问:“怎么回事?”
  陈基先前在县衙当差,陈家的亲戚若有些“作奸犯科”,陈娘子就会寻陈基帮忙,也不知给他们平了多少麻烦事。
  这一件事中的主角,是陈家一名子侄,因吃醉了酒跟人斗殴,把对方打的昏迷不醒,对方一怒之下告到县衙。
  陈娘子得知消息,慌忙去找陈基帮忙,陈基只得出面,安抚苦主,许以金银等,县衙里的人又跟他交好,不免卖他些人情,苦主见如此,又得了些赔偿,才未曾纠缠大闹,此事就此了结。
  本来也算是事过境迁,谁知半年前,先前被打伤的那青年忽然死了!事先并无任何疾病征兆,仵作查验也寻不出什么来,是一位老大夫说了句:“这是旧伤复发,他的头上曾受过伤,积了淤血在内,之前侥幸未曾发害而已。”
  这家人起初不解有什么旧伤,毕竟过去将两年了,偶然一日想起来,知道是这陈家的祸,便闹了起来。
  陈基早去了长安,但是县老爷是个不肯作为的,又碍着陈基昔日之情,何况这毕竟是陈年旧事,谁又能肯定这人的死就跟那场斗殴相关了?兴许是穷极又来诬陷,便未曾理会。
  这家人本也知道转机渺茫,正欲偃旗息鼓,谁知忽然天降了一个袁恕己,专门的惩凶罚恶,十分厉害,于是他们便又心动起来,竟不去县衙,直接去了府衙鸣冤,告那陈家子侄。
  陈家的人未免着忙,都知道新刺史是把锋利的刀,被那锋芒扫到半分都要掉脑袋的,于是急忙去寻三娘子商议,三娘子思来想去,就把主意打到阿弦身上。
  老朱头道:“这婆娘实在可恨,先前陈基在的时候,因陈基对你好,她在背后百般说嘴中伤,撺掇陈基和你生分呢,对你更是不理不睬,见了还要赤眉白眼儿的呢,如今倒好,一来陈基不在,二来你又去了府衙,她竟下得了这个脸。”
  阿弦道:“这可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活该!我帮他们……我必是疯了!”
  老朱头往灶膛里添了一根树枝,火光跳跃,映在阿弦的脸上,显得红彤彤地十分明亮。
  老朱头道:“你离这儿远些,留神火烤的脸都黑了。”瞅着阿弦后退,他才说道:“这话不假,可是……就怕是打了老鼠,伤了玉瓶儿。”
  阿弦道:“什么老鼠、玉瓶的?”
  老朱头笑微微看她一眼:“没什么,是我又多心了,县官不如现管,横竖咱们不插手,且看他们闹腾去。”
  晚饭的蛤蜊菠菜汤面也极爽口美味,但英俊仍只吃了半碗。连老朱头也忍不住嘀咕:“这个肠胃,倒像是那笼子里的金丝雀。”
  阿弦本也担心英俊吃的少对身体有害,如今听老朱头抱怨,便悄悄回答:“您老人家老嫌东嫌西,如今替你省粮食,你还不肯呢。”
  老朱头道:“你懂什么,省粮食我当然高兴,我不高兴的是另一件儿。”
  老朱头总感觉英俊吃的少,是因为对他的手艺“不满”,所以心里憋着气儿,这点阿弦自然不知。
  两人在堂屋里吃了饭,老朱头便问阿弦今日在欧家的经过,并说外间已经传到沸沸扬扬。
  老朱头道:“今儿来吃饭和打路上经过的人,都在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