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探幽录 >

第540章

大唐探幽录-第540章

小说: 大唐探幽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弦不甚明白老朱头的用意,崔珏看了老朱头一眼,道:“当初你偷了宝珠去给这孩子救命,又靠崔晔一口心头血换了她回去,现在她却用宝珠化就的血来救了崔晔的命,想来也算是一饮一啄。”
  老朱头哀求道:“府君,求网开一面,让她回去吧。”
  崔珏不语。
  阿弦听到这里,愣愣道:“伯伯,我、我真的死了?”
  老朱头忙攥紧她的手:“别瞎说,还没有呢!”
  阿弦心头微微一沉,这个消息来的有些突然,虽然先前她为了救崔晔,并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死,但是……
  这才明白为什么老朱头看着自己是这种眼神。
  阿弦定了定神,强笑道:“伯伯,不怕,要真的是这样,那我岂不是正好可以陪着您了?”
  老朱头欲言又止:“又在胡说!你忘了崔晔了吗?还有……”
  “我当然没有忘记,我也想跟阿叔一生一世,”阿弦张手将他抱住:“但我知道伯伯一定也很想我,如果注定不能两全,能跟伯伯在一起何尝不是极幸运的事?”
  老朱头本正满腹忧虑,听了这句,不觉湿了眼眶:“傻孩子,倒要你来劝我?”
  崔判官打量着他两人相处,缓缓说道:“我所说的一饮一啄,并不只是现在的这份意思。”
  老朱头毕竟老于世故,忙道:“您……指的是什么?”
  崔判官道:“你还记得当年,你是怎么从宫中把这女孩子带出来的么?”
  这一句,让老朱头跟阿弦都怔住了。
  老朱头道:“我、我当然记得……”
  当年的场景突然在眼前闪现,老朱头咽了口唾沫:“可是,您问这个干什么?”
  崔判官微微一笑,抬眸看向阿弦,慢慢地说道:“你们可知道……这孩子,其实……注定是要早夭的。”
  ………
  长安城,大明宫。
  自从袁恕己跟狄仁杰离开宫中,武后无心再理政事。
  她一个人坐在含元殿内,人虽在此,心神却回到了当初的蓬莱宫中。
  那时候她才喜得了小公主,宫中上下都喜气洋洋,娘家的人也纷纷进宫来探望。
  武后天生反应机敏,记忆力过人,何况那段日子对她而言是极为特殊的,至今,她仍无比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所有。
  自己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自己的姐姐韩国夫人,带着还是小小少年的敏之,还有……
  当听见袁恕己跟狄仁杰说出那些话来的时候,字字诛心,武后第一反应便是怒不可遏:他们竟然想把这罪名扣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这也真是为了给废后翻案无所不用其极了。
  但是……
  武后毕竟非同一般人,她的心思之机变,常人难以匹及。
  强行按捺住那无边的怒潮之后,武后细想当年之事,突然有一瞬间的心寒之极。
  如果……如果真的去想此事的可行性,似乎,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这是事情最可怕而丑陋的部分。
  甚至只是稍微向这个方向猜测,都让人觉着不可思议,无法饶恕。
  但武后知道,袁恕己跟狄仁杰所揣测的,兴许……
  毕竟她见过太多匪夷所思的世情,更深知这世间最不可捉摸、深不可测的便是人心跟人性。
  自己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武后记得当时杨氏“慈爱”的神情,但是老谋深算的荣国夫人。
  在面带笑容的探望过自己的外孙女之后,却又语重心长地对当时还是昭仪的皇后道:“如果媚娘你这次生的还是一位皇子就更好了,那么,你在宫中的地位……就无法动摇了。将来也许……”
  “那倒是不急,毕竟以后当然还会有的。”
  武后记得当时自己心里只是喜欢那个小小的女孩子,满心沉浸在喜悦之中,并没有细想母亲当时神情里的一抹意味深长。
  而在安定被人谋害后,杨氏正也在宫中,闻讯而来的她劝武后:“事已至此,且不要过分伤心,于事无补不说,如果因此把身子弄坏了,那一切岂不是正遂了别人的心愿?”
  荣国夫人是那样的冷静,也正是因为她的劝说,才点醒了武后。
  不错,她不能遂了别人的心愿,她已经失去了安定公主,不能再失去她得来不易的一切,恰恰相反,她要把这个前所未有的危机,转化为一步登天的天梯。
  已经掌了灯。
  身处灯火璀璨摇曳的殿内,武后却觉着自己仍然身处在不见天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渊中。
  长桌后,武后揉了揉额头:是荣国夫人吗?不,她不想这么认为,她当然知道自己的母亲有诸多不为人知却惊世骇俗的“劣迹”,但仍是不能把如此可怕的行事冠在荣国夫人的身上。
  武后想到了第二个来探望的人,韩国夫人武顺。
  这是武后很不愿回想的一位“姐姐”,武后对韩国夫人心存厌憎的最大原因,自然是因为韩国夫人跟高宗的那一层关系。
  当时在自己得了小公主后,韩国夫人春风满面地带着一对儿女进宫来,貌似亲热地对她说道:“妹妹现在也总算是儿女双全了,实在是大喜呀!我特意带了敏之跟阿月来一块儿恭贺。”又叫孩子们行礼。
  武后知道她面上笑的亲热,心里只怕不知打什么鬼主意,便不想跟她虚与委蛇,只是微笑道:“多谢姐姐。”
  也许……是武顺所为?
  可是,记得安定出事的时候,武顺已经出宫去了,难道是她暗中折回行事?倒也不是不可能的,蓬莱宫中的人不至于对她设防。
  虽然是姊妹,但武顺一向很嫉妒这个入宫为妃的妹妹,甚至恨不得自己也进宫为高宗的后宫,却被武后挡住而无法遂了心愿。
  武后同样不愿相信武顺会如此心狠手辣,但她从来不会低估一个女人嫉妒成狂的心理。
  “也许……是她么?”武后缓缓地叹了口气,又揉了揉太阳穴。
  此刻,她突然又加倍地想念明崇俨,如果明崇俨在,或许会可以帮得上忙,至少,经他的手在太阳穴上揉一揉,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可疑的呢……”
  武后无奈地叹息,似乎谁都有嫌疑,但又不想彻底地认为他们是。
  沉思之中,一道小小地人影悄悄地走进了含元殿。
  在武后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到了跟前。
  武后正在想这她不肯回忆的旧疮疤,所列出的怀疑对象又都是至亲,心情当然好不到哪里去,听到动静,本以为是宫人入内,便不悦地抬眸。
  被武后慑人的目光一扫,太平公主蓦地后退了一步:“母、母后……”
  她小声地叫着,又忙解释:“我只是听人说,母后晚饭都不曾吃,所以想……给您送些过来。”她小心翼翼又略带委屈地举起手中的食盒。
  武后没料到竟是太平公主,她顿了顿,对女孩子一招手:“太平,你过来。”
  太平公主这才缓步上前,将食盒放下,武后并没有想吃的意思,只是低头望着她。
  这连日来,忙于政事,以及羁縻州方向的战事,并且还牵挂离开的阿弦……再加上太平不再像是以前那样腻着自己,竟很少见她了。
  此刻,武后打量着面前的公主:“晚上更冷了,你怎么就只穿这么一点衣裳?”
  太平道:“我、我忘了。”
  武后道:“那伺候你的那些人呢?该治罪!”
  太平忙道:“母后,其实是我不冷……倒是您,为什么也不用晚膳?”
  武后沉默,然后说道:“我正在想以前的旧事,心里早已经饱了,再也吃不下别的。”
  “旧事?是什么事?”太平问道。
  武后笑了笑:“是你不爱听的。”
  太平双眸微睁:“是……有关安定公主的?”
  武后道:“原来你真的不爱听这个。”
  太平的脸慢慢涨红,然后她低声说道:“我不是不爱听,只是我知道这件事是母后不愿意提及的。”
  武后淡淡说道:“不错,我是不愿意提及,就算是知道了安定现在还活着,我仍是不想去提,因为当初我是真切地以为安定死了的,身为母亲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我已经经历过了,这种经历一旦在身上心里烙印下,就再也消失不去了。”
  太平仰头听着,眼眶也慢慢地变红:“那么……如果太平也死了,母后也会像是这样伤心吗?”
  “胡说!”武后厉声喝道,她低头望着太平,盯着她看了片刻:“你难道不是母后亲生的吗?”
  太平默默地低下头:“我只是觉着母后现在疼阿弦多一些,像是不疼我了。”
  武后叹了声,慢慢地将她抱入怀中:“从你出生开始,父皇跟母后就一直疼你爱你,而阿弦……她从没享受过来自父母的关爱,她是你骨血相关的手足,是你历尽千难万险的至亲长姐,你难道连这个也要计较吗?之前母后已经跟你说过了,若不是安定当时……”
  太平突然接口道:“若不是她的死,我就未必是现在万千宠爱对么?所以……我宁肯当时死的是我……”
  武后震惊地看着太平,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沉默之中,太平喃喃道:“表哥曾跟我说过,那个小孩子长的并不好看,至少不像是父皇或母后任何人,安静的样子不像是已经……反而像是睡着了……”
  武后原本如鲠在喉,听了太平这几句,隐忍道:“好了,别说了。”
  太平低着头道:“我真的宁肯死的是我,这样母后就能永远记住我了。”她说完之后,站起身来,往外就要跑出去。
  武后叫道:“太平!”她却并不停下,眼见将跑出了殿门,武后忽然想起一件事,脱口又叫道:“太平!”
  也许是声音有些奇怪,太平终于止步。
  武后盯着她的背影,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何叫住了太平,但直觉中生出一股细细地寒意,在她身心之中蔓延。
  武后道:“你方才说你表哥跟你说安定不好看?你指的‘表哥’是谁?”
  太平回头,不可思议地问道:“母后问这个做什么,难道要因为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就要降罪吗?不过表哥已经被贬到梅州去了,就算母后不喜,还要怎么罚他呢?”
  原来不是贺兰敏之!飘在眼前的迷雾跟黑暗仿佛在撤散,可又好像有更大的阴影在压下。
  武后屏住呼吸,尽量让自己神色平和:“是武三思?他……怎会跟你说起这些?”
  太平不明白她为何追问,只管答道:“以前在小弦子没回长安之前,我好奇问起他知不知道安定公主……他说他曾经见过那孩子……”
  说着说着,终于发现武后的脸色不大对,太平问道:“怎么了?”
  武后直直地看了太平半晌,站在原地的身影像是一尊雕像,然后她道:“你、你先去吧,没什么,没……什么。”
  

第371章 完结篇
  夜更深了, 入冬后一日比一日冷, 从殿门外吹进来的冷风幽然入内, 吹的烛光摇曳不定,欲熄还止。
  牛公公探头看了几次,几度想进却又不敢。
  长桌之后,是武后独自一人的身影, 被烛光簇拥着,却像是坐在最深沉的暗影里。
  武后一动不动,心思却像是殿内变幻不定的光影。
  先前她想到了荣国夫人杨氏, 韩国夫人武顺, 也知道她们都有嫌疑,但……她居然忘了还有一个人。
  事实上武后是忽略了这人。
  武三思是武媚大哥武元庆之子, 而武后母亲荣国夫人杨氏是武士彟的继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