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探幽录 >

第394章

大唐探幽录-第394章

小说: 大唐探幽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不可或缺。”
  偌大的殿内,肃然而坐的武后就像是杀伐决断的神祗,她似笑非笑道:“十八子,想好了再说。因为一旦选择,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
  入宫赴宴的群臣之中,崔晔,袁恕己,明崇俨等都位列其中。
  另外还有李氏诸王跟武氏皇亲等。沛王李贤,英王李显,殷王李旦等也均在,只有太子李弘先前露了一面,便由太子妃裴氏陪着退下休养。
  但除了唐人之外,西域,海外,边蛮等地的使臣也都受邀在座,其中便有遣唐使河内鲸跟副手,以及阴阳师阿倍广目。
  武后离席的时候,太常寺的乐师们正在奏四夷乐舞。
  直到三刻钟后武后才返回,此刻殿中一名健硕青年正开始在跳胡腾舞。
  高宗倾身笑道:“皇后如何才回来?差点错过你爱看的了。朕正要派人去知会你呢。”
  武后笑回到:“方才多吃了两杯,头有些晕,这会儿才好了。”
  当即端坐了看那乐舞。
  底下群臣之中,崔晔不禁看向武后,心中隐隐有一种不祥之感。
  之前武后才退席,就有宫人将阿弦传了去,自然是被武后叫了去,如今武后已经回来了,但阿弦却未曾返回。
  崔晔暗看皇后,见武后同高宗低声细语,笑意盈盈,神情似乎并无异样,可崔晔却从那双凤目里看出了克制的怒意。
  这对掌政多年老谋深算的皇后而言,至为罕见。
  正在凝望武后之时,高高在上的那女子目光转动,淡淡地瞟向了崔晔面上。
  崔晔先前只顾忖度发生何事,竟并未提防,不期然跟武后目光相对,崔晔心头微震,面上却还波澜不动,只向着皇后微微地低眸垂首,遥遥致意而已。
  武后看了他一会儿,同样不动声色地微微一笑,重又将目光投向场中正腾挪跳跃的舞者身上了。
  崔晔垂眸,端了一杯酒在手中,心头那股不安之意更浓了。
  正有些如坐针毡之意,忽地看见武后身侧,太平公主凑到李贤身旁,轻轻地拉了拉他的衣袖。
  李贤歪头,太平在他耳畔低语数句,李贤脸色立变。
  正在此刻,上头武后道:“太平,不好好地看舞,在说什么悄悄话?”
  太平公主道:“没说什么,在跟贤哥哥说跳的很好呢。”
  武后笑道:“你过来。”太平迟疑地看了李贤一眼,眼中焦虑之意一闪而过,却终于起身走到武后身旁。
  武后将太平公主搂入怀中,疼爱地看着她问道:“你方才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身上这样冷?”
  太平道:“他们说我的狮子犬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才去找了。”
  “找到了吗?”
  “找到了。已经叫带回去了。”
  说话间,李贤悄悄起身,正要离席,武后道:“沛王去做什么?”
  李贤道:“孩儿多吃了两杯酒,有些头晕,出去走走。”
  武后一笑:“也罢,只是别走的太远了。让人跟着些,透一透气就回来,别扫众位大人的兴致。”
  沛王答应了声,起身退了出殿。
  武后吩咐完了,正要再跟太平说话,目光转动间,忽然一惊,身子便有些僵了。
  原来她目之所至,竟见到原先崔晔坐着的席上,此刻空空如也,竟不见了人。
  武后拧眉看了会儿,冷哼出声。
  太平仰头道:“母后,怎么了?”
  武后才又露出笑容,淡淡道:“没什么,只是觉着这次跳的,不如先前看过的好。”
  ………
  李贤只顾起身往外,却并没有留意崔晔也已经离了位上。
  他出了麟德殿后,便加快步子往旁边偏殿而去,不料将到殿门处,就见崔晔拢着一人走了出来。
  李贤猛地止步。
  崔晔回头,略欠身道:“殿下。”
  李贤亦看清他怀中之人:“小弦子……她怎么了?”
  原来阿弦垂着头,手拢在额头上,也不做声。
  崔晔道:“没什么,风吹着了,有些头疼,我正要送她先出宫去。”
  “是吗?”李贤忐忑,目光不离阿弦。
  正要细看,崔晔已经护着阿弦往外。
  李贤目之所及,心头颤动,忙往前几步。
  近距离也看的更明白了,原来阿弦的额头不知如何竟流了血,血顺着掌边透出。
  “这是……”李贤惊怔。
  崔晔回头道:“殿下勿惊,不如先回殿中去吧。”他的声音仍是昔日般温和无波,只是今日的温和底下,泛着令人心冒寒气的冷。
  李贤站在原地,双唇紧闭,目送崔晔拢着阿弦,徐步去了。
  又站了片刻,他转身进了偏殿。
  偌大的殿内空无一人,李贤目光掠过,终于落在地上的某处。
  原先武后拢在手中的那黄金雕龙的暖手炉此刻跌在地上,黄澄澄的金子上一点儿赤红色,如此刺眼。
  

第266章 子夜歌
  麟德殿中,依旧歌舞升平。
  因武后不喜那胡腾舞; 意兴阑珊; 底下众人之中,属武懿宗最为明白武后用意; 当即道:“素来听闻倭国的阴阳师有一种别样之能为,会在冬日招出蝴蝶; 不知在今夜可否让我等大开眼界?”
  二圣跟百官顿时都看向阴阳师阿倍广目。
  阿倍广目起身,拱手参拜道:“小使这种雕虫小技不上台面; 又怎敢班门弄斧呢。”
  武后跟众人情知他指的是明崇俨在座,不敢造次之意。
  高宗跟武后对视一眼,便笑道:“不妨事; 今夜只是宴会; 又非比试,你若真有能为; 只管为宴席锦上添花就是了。”
  阿倍广目躬身行礼,果然款步从桌后转了出来。
  阴阳师走到太常寺乐师之前; 俯身低语了一句,那为首的乐工吃了一惊,不敢答应; 便看向旁侧。
  一名宦官听得分明,便奔上丹墀,跑到御座前,道:“阴阳师想奏《子夜》。”
  武后挑眉,高宗也有些诧异; 道:“这样大好日子,为何要听此曲?”
  武后却道:“既然他想如此,必有用意,让他去。”因此首肯。
  底下乐工们见武后答应,这才转头交代底下众人,瞬间鼓乐齐鸣,奏响一首“子夜”曲。
  这《子夜》一首,乃是古曲,自晋代流传,传说是一名晋朝的女子夜晚所做,十分的哀声怨苦,据闻当时经常有鬼喜唱此调。
  果然,此刻乐声一起,一改先前欢悦气氛,满殿森然。
  阴阳师的手原本揣在袖子中,乐声起时,便探了出来,当空一扬,手底纷纷然,竟有许多白色的蝴蝶随之而出。
  在座众人齐齐惊啧,阴阳师脚下缓慢旋转,蝴蝶越来越多,却不离他掌下招引。
  阿倍广目挥了挥袖子,蝴蝶如波浪般起伏,排列的甚是整齐。
  太平原先还有些心不在焉,忽然见阴阳师露了这一手,顿时忘了心头忧虑之事,只顾瞪大双眼盯着看。
  乐声幽幽之中,阿倍广目的手缓缓握起,那些白色蝴蝶四散开去,在殿内穿梭,不时于官员面前停留,有几只飞到丹墀之下,却并不靠近高宗跟武后。
  底下殷王李贤,英王李旦因年少,格外觉着有趣,李旦伸手,那蝴蝶也善解人意,缓缓停在他的掌心上,引得两位王爷齐声赞叹。
  忽然武懿宗笑道:“这个好像也没什么格外出奇,看着像是障眼法儿而已。”
  随着乐声一转,阿倍广目双手掌一合,发出“啪”地声响。
  满殿内的蝴蝶像是得了号令,齐齐地又飞了回来。
  阿倍广目忽然低低道:“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正是《子夜歌》中的一句。
  随着他的声音高低,那些白色的蝴蝶飞着凑近在一块儿……幻化出奇异的形状。
  忽然李旦叫道:“这怎么像是个人?”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大家再仔细看,毛骨悚然,原来这蝴蝶竟凝成了一个窈窕的女子形状,双膝着地跪坐,随着乐声款款地挥动袖子,竟仿佛在对镜梳妆。
  虽是蝴蝶组成,但栩栩如生至此,再配上子夜的曲子,简直妖异之极!
  太平已经忍不住发抖:“母后,这个好吓人。”
  武后察觉她往怀中钻来,不禁也把她又搂紧了些,安抚笑道:“幻相罢了,何至于这般胆小?”
  ………
  随着《子夜》曲终,阿倍广目大袖一扬,那些蝴蝶重又飞入他的袖底,现场又归于一人。
  阴阳师躬身道:“小使献丑了。”
  高宗道:“这个虽然新奇,看果然不适宜大节下赏看,有些太过悲怆了。阴阳师幻化的那女子,跟做出《子夜歌》的那位奇女子倒是如出一辙。”
  阿倍广目道:“是小使冒犯了,请陛下恕罪。”
  高宗便看明崇俨道:“明爱卿,你觉着阴阳师的术法如何?”
  明崇俨欠身道:“出神入化。”
  “那……跟爱卿相比呢?”高宗含笑。
  明崇俨道:“阴阳师之所能,是臣不能及。”
  武后笑道:“陛下,方才说不能比较,怎么竟又为难明爱卿?何况虽然都是术法之士,但彼此各有其所长,也是无法统一比较的。”
  高宗连连点头:“皇后言之有理。”
  阿倍广目也道:“同明大夫相比,小使的这点儿法术不过是萤火之光罢了。”
  明崇俨看他一眼,朝上对高宗道:“今日陛下宴请群臣,阴阳师既已经献礼,接下来不如让微臣一尽心意。”
  高宗喜道:“此言大善,爱卿快请。”
  明崇俨回头,看着太常寺的乐师们,道:“也请诸位奏一曲《大定乐》,为我助阵。”
  乐师们正因演奏了“鬼曲”,一个个怏怏不振,听了明崇俨的话,这才打起精神来。
  这《大定乐》乃是高宗所造,出自太宗的《破阵乐》,为庆祝大唐平定辽东高丽之乱的曲舞,气势自然非凡,乐声一扬,立刻将方才的森然寒气荡涤一空。
  阿倍广目转头看向明崇俨,明崇俨笑了笑,转身走到殿门口,下台阶,仰头看天。
  众人不明所以,只听着乐声等候罢了,不多时功夫,明崇俨笑道:“来了!”举手一扬,只听得“嗤嗤”之声,天空落下两个东西来,明崇俨接在手中,捧着走了进殿。
  百官中有眼尖的已经看得分明,原来明崇俨手中握着的竟是两枚红扑扑的桃子,看着甚是新鲜。
  众人惊叹之中,明崇俨上前,将桃子放进玉盘。
  高宗惊喜非常,忙问道:“爱卿从何处得来如此鲜桃?”正是冰天雪地的大年下,莫说桃子,绿叶都不得一片。
  明崇俨道:“此乃冬桃,得自荥阳河沟赵家,愿献给陛下做贺礼。”
  从荥阳到长安,快马加鞭也要三四天时间,这桃子却像是新鲜刚得的,且众目睽睽所见,乃是从空中降落。
  群臣惊叹之中,明崇俨道:“臣恭祝陛下跟天后松鹤延年,万寿无疆。愿天下太平,大唐四海归心。”
  群臣听到这里,纷纷起身,在《大定乐》的雄壮曲声中齐齐道:“愿天下太平,我大唐四海归心。”
  ………
  这一夜,高宗甚是尽兴。
  既看过了阴阳师的法术,又得了明崇俨的冬桃,切开试吃,果然脆甜多汁,可口非常。
  高宗趁兴同武后回到寝殿,格外赞了明崇俨一番,因笑道:“先前不怪太平胆怯,阴阳师的那法术着实有些骇人了,倒并非是说他不高明,只是再配上《子夜》,实在可怖扫兴。幸而明崇俨很知朕意,这样看来,到底是我大唐的法师更胜一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