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

第300章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300章

小说: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机看看表,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下车,也爬上了那个黑松林岗。
  此时,黄衣女子已经转满了三圈,正对着玛尼堆默默祈祷。
  司机从地上拈起一块石子,双手合十,默念几遍六字真言后,将石子抛上了石堆。
  听到声音后,女子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她转过头发现是司机,忙歉意地点点头:“时间过了?抱歉,我马上下去!”
  司机摆摆手:“没事,不急……你,是不是认识一个女兵?”
  黄衣女子微感诧异地看着司机,“你怎么知道?”
  “这么说,玛尼堆的传说是真的,真的曾经有个女兵牺牲在这里……”
  “你也知道这个玛尼堆的事儿?是的,传说是真的。”
  “那你是……”
  “我,是那个女兵生前的战友。现在,已经退伍了,来看看她……”
  “哦……”司机有些窘迫,虽然对面女子的表情平静,但他也知道自己打扰了人家,只得无措地声“不好意思”。
  “没什么……师傅,我们下去吧!”
  “等等,我也要转几圈,算是拜祭你的战友了。”
  司机说完,就跟着旁边那几位还在转经的藏民,绕着玛尼堆和上面飘扬的经幡转了起来。
  “这……”黄衣女子被司机的诚意感动,嘴唇微微颤动了几下。却没有说什么。
  她闭上了眼睛,在心里默默地祷祝:“佳佳,你看到没?你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灵,是守护这片高原的吉祥如意的仙女了!请你一定保佑我,圆满完成这次任务,为藏区人民除去隐患。让草原的未来更加幸福祥和,让草原的风光更加明媚美丽——这也是你最大的愿望。对吗?”
  这个对着玛尼堆祈祷的黄衣女子,自然就是蒲英。
  几天前,她不顾教官们的反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索朗杰布阿哥的请求,再次来到青藏高原,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
  理由很简单,这任务是要追查路佳佳牺牲一事的幕后主犯。
  所以,和这件事一比,出国参赛什么的根本就不重要了!——当然。蒲英也是觉得,黄韶容的进步很大,这个比赛的机会让给她,也完全没有问题。
  见到蒲英的态度坚决,特战旅的领导们也只得同意将她借给索朗杰布。
  不得不说,阿哥报出自己的身份时。真的让蒲英很意外。
  原来他根本不是什么游走四方的花心情圣,而是国家安全部的高级官员,也是川藏青地区反藏、独势力的重要负责人。
  蒲英仔细回想,才明白了当初和阿哥阿姐阿嬷接触时,自己心里的隔阂和怪异感,原来并不全是因为民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是这个阿哥真的有“问题”——他打着经商的旗号。又营造出风流情人的形象,其实是为他长年奔波在前藏后藏和国内国外打掩护呢。
  阿嬷、阿姐也都知道他的工作性质,所以也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
  蒲英真的没想到阿嬷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和前贵族小姐,也会反对达、赖。她不禁对阿哥说起,自己当初还小心翼翼地不敢在阿嬷面前提起达、赖集团叛逃的事情。
  阿哥却告诉她,他阿妈小时候曾在扎什伦布寺外,目睹成千上万的农奴乞丐接受布施的场面,对他们的穷困和贫病印象深刻。所以天性善良的阿嬷,虽然出身贵族,却衷心拥护废除农奴制。
  其实,藏区还有很多像她一样开明的贵族,最终都接受了民主改革,将土地牧场和牛羊等生产资料卖给国家,将农奴解放。
  达、赖虽然是藏区最受敬仰和崇拜的活佛,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他盲目崇拜的。
  阿哥在家庭的影响下,就最终选择了站在政府一边,和达、赖旗下的分裂势力做斗争。
  为了能掌握各方情报,阿哥一直以“两面派”的面目示人,也就是对政府表面拥护,私下里却对远在印度的西藏流亡政府表示支持。
  因为他货真价实的贵族背景,在牧区又有一定的威望,所以很快被藏、独势力吸收为重要的外围人员。虽是外围,但那些藏、独分子还挺欣赏他的,一直通过他刺探政府方面的情报。
  某种意义上,阿哥算是“双面间谍”,身份比较特殊。
  蒲英好奇地问:“那冯垚和梅医生知不知道你的身份?”
  “梅医生肯定不知道!冯老弟么,刚认识的时候,也是不知道的。后来,他似乎怀疑过,言语中试探过我的政治意向,让我给糊弄过去了。不过,前年我去拜访金教授时,不小心被他撞见了——那时候,他大概已经猜到我的身份了。”
  阿哥说话时,不住地看着蒲英,忽然笑了,笑得别有深意,“小妹妹,你是不是和冯老弟……那个上了?”
  蒲英看到他把两个大拇指微曲做出对拜的姿势,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她没有否认,却反问道:“阿哥你怎么一下就猜到了?我刚才问的可是两个人啊?”
  阿哥似乎很高兴,“这个嘛,阿哥在草原上就看出来了。”
  “有这么明显吗?”
  “呵呵,这个以后再说——小妹妹,关于这次的任务,你可得和冯垚保密!”
  “阿哥,我是军人,有纪律,你放心。”
  “我不是不放心你,我是怕小冯知道后,找我算账啊!”
  “不会的,他也是军人。”
  “可他还是男人。”
  蒲英沉默了片刻后说道:“阿哥你放心,我能把握好分寸,既不会做对不起他的事,也会对他保密的。”
  就为了保密,当天确定接受任务后,蒲英迅速返回宿舍,收拾了点个人物品,和同屋的姜美云交代了几句,就离开了军营。
  所以,收到小姜转告的留言的梅骅骝,根本不知阿哥曾经来过,自然也无法告诉冯垚这个重要信息。否则,冯垚多少能从中看出些蛛丝马迹。
  蒲英在阿哥那里接受了几天的培训,默记任务相关的人物和背景,熟悉自己的伪装身份之后,就独自踏上了前往藏区的道路。
  黑松林的玛尼堆,在她心中的地位虽然重要,却不是她此行的目的地。
  大巴车继续前进,当来到金马县城外几公里的地方时,前路出现了个三岔路口。
  那路口处屹立着一座三面如刀削的山崖,虽然相对高度并不高,但在山崖上空却飞翔着几十只鹫鹰,衬得这里十分神秘。
  “天葬台!好多老鹰啊!”车上的游客一边惊呼,一边拿出相机狂拍。
  司机及时停了车,打开车门说道:“佛学院到了!要去佛学院的人,下车向右,沿着山沟一直走……”
  就是这里!金马佛学院!
  这座闻名全藏乃至全国的佛学院,同时也暗藏着不少藏、独分子的佛学院,就是蒲英要去的地方。
  蒲英拿起行李迅速下车,毫不犹豫地向着右侧的沟口走去。
  佛学院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地方,进入沟口没多远,蒲英就被一道栏杆拦住了。
  这是一座检查站,金马县公安局的协警在这里对每一个进入沟内的人,都要进行身份的检查和登记。
  一般情况下,当地人和藏人进入这条佛院沟,是完全没有阻碍的。
  内地慕名而来的新学员和游客,却都要在这里登记。
  如果是外籍人士,想进入这里,难度就会大一点,要去公安局备案和开具准入证。而且不必说,进去后也是会有人陪同的。
  阿哥给蒲英解释过,之所以采取这样的限入措施,还是因为这个佛学院的规模太大了。
  光是僧侣、学员、修士和香客等常驻人口,就将近五万了,比整个金马县的人口还多,关键是里面的人员成分特别复杂——不仅仅是藏、独分子,还发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工谍报人员潜入进来过。
  但是因为宗教自由的问题在藏区一直很敏感,安全部门一直很难对这里实行有力的监管和控制措施。直到前几年,这里连续发生了一些离奇死亡案件后,在佛学院内一些有影响的活佛和大师的支持下,政府才获得了在沟口设立检查站的权力。
  至于佛学院内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处于无政府状态。
  总之,在这座佛学院里,虽然也有许多虔诚的佛教徒,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精神桃源,但它绝非一片净土,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政府在里面的掌控力是很弱的。
  这样一个神秘而复杂的佛学院,就是蒲英要去的地方。
  它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抑或是战场?
  蒲英将孤身走入其中,自己去找寻答案。
  ps:
  【谢谢快乐紫妍的平安符】ps:金马佛学院是化名。

☆、063章 普通观光客

  蒲英通过资料了解到,这家佛学院有很多地方,和世界上其它的大学或学院都不一样。
  比如,这里入学不需考试,只需申请或是老学员引荐。
  这里的学制自由,可以学习几年到十几年不等。
  学院里没有专职的教师和教授,只是常有藏传佛教的高僧和活佛们来这里讲经传道解惑。能学习和领悟多少,很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的。
  所以,这个佛学院,与其说是学院,不如说是静修之地。
  特别是这里只有佛堂和讲经堂,根本没有普通学校必备的教室和宿舍,所以学员的食宿问题,就只能由他们自己解决了。
  吃的方面,倒是有虔诚的藏族信徒们长期捐献的钱粮,可以免费提供给学员们。如果内地来的学员吃不惯,可以自己开伙做饭。但是这个佛院沟里面因为没有政府管理,也就没有城市必备的自来水和下水道、污水处理等设施,所以学员们只能自己去抬水背水,倒秽物倒垃圾等杂活儿也都得亲力亲为。
  据说这里以前还没有电,这几年县政府给拉进来了电线,这才让清修的佛教徒们告别了晚上在烛光下诵经的境况。
  住宿方面也很麻烦。学员们刚来时,可以住招待所,之后就要自己扛木头,或是请人帮忙搭一个小木屋,做为自己在这里学习的僧舍。
  僧舍木屋听着好听,其实也就比孟买贫民窟的棚户结实一点。大多就是一间平房,里面只能容一到两个人居住,除了必要的床和桌椅,没有其它家具,电器更是没有。
  当蒲英通过检查站,走入佛院沟几十米后,就看到沟两旁的缓坡上。陆续出现了很多几乎一模一样的赭红色的小木屋。
  沿着“s”形的谷底,越向里面走,山坡上的小木屋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直到最后铺满了两侧的山坡。
  从山脚到山尖的木屋群中,除了能看到几条特意留出的供人出入的小路之外。就再也看不到一点草色。这样高度集中的建筑和人口,在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是非常少见的。就是在拉萨日喀则这样的大城市,也绝没有这么密集的情况。
  蒲英之前已经看过了介绍佛学院的图片和视频,但是当她身临其境,亲眼见到这样的人文景观——一个个像小火柴盒一样鳞次栉比地铺满了山坡的木屋群,乍看有些杂乱无章,细看却又像蜂巢蚁穴一样有着严谨紧凑的布局和结构——她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震撼之后,思维比较发散的蒲英,又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么多木屋聚集在一起,只要有一个火头。很快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吧?
  而且,糟糕的是——这里离天葬台那边的水源比较远,到时候远水扑不了近火,僧侣学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蔓延……实在太危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