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年-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我的理想,是把泉安建设成一个有经验、有人才、有利润的金融公司。通过本次招聘的层层选拔,我很高兴地通知大家,我们多了三位伙伴。”
全场寂静。
薯片掉了几块,被人捡起来,用纸巾包好,塞进了旁边的垃圾桶。余乐乐朝那里望了一会儿,陶学义第一个介绍她,念了她的名字,她没反应。到了第二遍,余乐乐恍然回过神,冲着全场弯腰鞠躬:“我是余乐乐,去年研究生毕业,在券商做过几个月。”言谈举止都有些温婉青涩。
余乐乐被安排成为姜锦年的助理。
姜锦年敏锐地察觉到陶学义的意思:她应该培养一位自己的帮手。无论是做报告,还是实操盘,一位优秀的助理都能分担她的压力,让她的工作效率更高。
*
当夜,聚会散场。
夜深露重,酒店紧邻着闹市,行人们熙熙攘攘。
傅承林将车停在路边。他耐心等候着姜锦年。她像一只归巢的鸟雀,飞奔着跑向他的车,她还穿着八厘米的高跟鞋,怎么做到的?傅承林也不理解。
他怕她摔倒,离开驾驶位,站在一盏路灯之下。
“我来了。”她道。
“迎新会有意思么?”他说,“陶学义这人还不错,管理有方,基金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姜锦年喝了一点儿酒,愿意与他推心置腹:“我充满斗志,被打了鸡血,想做一番大事业,证明……”她抱紧他的手臂,稍微晃了晃,撒娇般宣告道:“证明我的实力。”
傅承林提醒她:“还记得那个赌约么?”
姜锦年完全忘记了,好奇又兴致勃勃:“什么赌约呀?”
傅承林垂首与她低语。她一下子就脸红到耳根,眼角眉梢都含着笑,思索片刻,不怀好意地应道:“领过结婚证,傅承林也完全属于我了。”在深广幽暗的夜幕中,她轻浅的声音飘不了多远,邹栾隐约听见了一丁点。
邹栾正在用双手拢紧皮衣外套,顶风逆行。他瞧见傅承林身形挺拔笔直,如同密林中一棵健壮的松柏,伫立在他的视野中。
他喊道:“傅承林!”
傅承林没落他面子:“邹栾?”
寒冬腊月,街上不宜寒暄。
傅承林拉开车门,先把姜锦年塞进去,随后才礼貌地告别邹栾:“我家里有些事,改天我们再叙旧。”他那辆深黑色的法拉利在路灯下反光,邹栾也不愿靠近。邹栾道:“好的,拜拜。”
傅承林握着车钥匙,又想起什么,回头看他一眼:“你也在泉安工作,是么?同学的缘分不浅。”
邹栾承认。他相信了姜锦年之前的话,她确实和傅承林结婚了。不过,邹栾仍然有心试探。他指了指法拉利的另一个座位,道:“你太太今天是迎新会的焦点。”
“她喜欢她的事业,”傅承林自然而然地接话,“我们结婚登记那天,她还利用空闲时间,查看基金排名。非常可爱。”
邹栾颔首。
傅承林坐进驾驶位,道:“我这辆车只有两个座位,不然我一定送你一程……”
“不用,”邹栾笑着谢绝道,“我家就在附近,走走就到了。那里房价适中,离我公司不远,是附近最好的小区,我没咋想就买了房,冲动消费啊冲动消费。”
傅承林指着另一个片区:“那几栋公寓的设施更齐全,在你的反方向。”
邹栾极目眺望,没做声。
傅承林似乎在赞赏他:“你没有冲动消费。你通过多方比较,做了最理智、最经济的投资。”
邹栾双手负后:“对,我家离公司最近。我把车停在库里,都不用开了平时。”
傅承林道:“挺省油。”
事到如今,哪怕姜锦年是个傻子,她也觉察了傅承林和邹栾之间莫名开始的奇怪攀比。男性生物的脑回路不是她能轻易揣测的,她选择保持沉默,直到傅承林开车走人。
姜锦年刚被冷风吹过,车里又这样暖和,她心情很好,哼起了歌,照例是西班牙语。傅承林一个单词都听不懂。他虽然明白那是西班牙语,但是他听在耳边,就只能当做一种叽叽歪歪。
为了不让姜锦年唱歌,傅承林说:“你的前任上司,夏知秋,昨天辞职了。”
重磅消息!
车窗外,视野宽阔。
深夜的行道树舒展枝叶,彼此交融在茫茫暮色里,车灯照亮一小块区域,路灯渐暗。傅承林今天选了另一条路回家,他一边把握着方向盘,一边告诉姜锦年:“你离开岗位,夏知秋也不好做。他已经犯了几次错,失去了最大的客户。财经网的记者做过他的专题报道,引发一次赎回的热潮,他们公司想保全他的面子,劝他自己辞职。”
真惨,姜锦年心有戚戚。
早在春节之前,姜锦年就猜到罗菡不会善罢甘休。罗菡做过那么多贡献,这么些年来,她还总是升不了职,她可能是抱着赎罪的心态在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差池。于是,当她离开职位,那种油然而生的烦闷、困顿、自我怀疑等情绪,可能占据了她的心神。
至于夏知秋……
不好说。
他脑子很聪明,就是爱钻牛角尖。
姜锦年认识不少智商卓绝的高材生,他们都有这样相似的问题,而且,天子骄子们多半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也不需要纠正这种无关紧要的小毛病。
姜锦年道:“夏知秋辞职以后,有什么动作吗?”
比如静坐在楼下,无声抗议之类的。
出乎姜锦年意料之外,傅承林竟然回答一句:“今天早晨,夏知秋受邀,来我们公司面试。研究组不要求他和客户们打交道,他只要每天盯着电脑,做量化分析。”
姜锦年想起一个词——捡漏。
她赞赏道:“蛮好的,夏知秋能力过得去。”
第77章 生日
姜锦年已经完全忘记了唱歌。
傅承林达到目的,不愿再谈夏知秋,转而问:“新工作做得习惯么?”
姜锦年窝在座位上,懒洋洋地回答:“还可以吧。我学到一些新知识,束缚少了很多……我的助理是个女孩子,很积极努力。泉安基金是新公司,将来我要是出去单干,也算积累了经验。”
她扭头看着傅承林:“我还可以从你这里取取经。”
红灯仍未变绿,傅承林目视前方,重复道:“取取经?”
姜锦年先是茫然,随后恼羞成怒:“你想到哪里去了?”
傅承林戏谑道:“你想了什么?”
姜锦年挺直腰杆:“我是特别严肃正经的。”
傅承林回应一句:“我也是。”
才不是呢,姜锦年暗想。
回家之后,他们各忙各的事。姜锦年抓来她的猫,放在腿上,架起一台笔记本电脑,快速浏览工作文档。笔记本是公司发放的,文档被存储在一款线上软件里,某些功能类似于微软的OneNote,能看见当前在线人数。
那个数字是:23。
泉安这家公司,奉行着简单粗暴的激励制度,谁的业绩高,谁就拿钱多、待遇好。平常的日程排得比较满,很多内部人员都崇尚高效率,上级对下级之间官僚作风倒是少了一些。不过公司里有一堆杂事,做久了,可能会觉得又累又枯燥。
姜锦年忙到夜里十点,收拾东西,返回卧室。
傅承林还没出现。
姜锦年很不讲义气地先睡了。半梦半醒时,她感到有人拉开被子,躺在她旁边,那人谨慎而轻微地搂着她,或许他经常这样做。姜锦年不知自己哪根筋搭错,“嗖”的一下从床上一跃而起,盘腿静坐于被子之上。
她与傅承林对视。
傅承林平静地问:“你现在是醒着,还是在梦游?”
姜锦年反问:“你有没有被我吓一跳?”
傅承林点头。但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被她吓到的样子。他似乎仅仅是在迎合她的揣测。姜锦年为他盖紧被子,抬头望了一眼时间——凌晨十二点零三分。太棒了!她觉得自己正好准时。
她说:“生日快乐。”
床头柜里藏着她早就准备好的礼物。她扒拉出一个精致的木箱子,里面装了几封信——全是情书、还有两本围棋谱——是她自制的,以及一张雪白如新的愿望卡片。
“你好像什么都有了,”姜锦年挑出卡片,递到傅承林手里,“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这张愿望卡片送给你。你把自己的需求写在上面,我尽量满足。”
傅承林不动声色地扫视她全身。他拿出一支笔,当场写下三个字。
姜锦年抢过来一看,他写的是:姜锦年。
表述完心愿,他开始拆情书。一封接着一封,他沉默地阅读,没有感慨也没有点评。姜锦年觉得自己像是往湖泊里投了几颗石子,清澈的水面纹丝不动,波澜不兴。她本来就困,撑不住了,倒在床上,没过一会儿已经睡着。
情书被重新塞回信封,木箱子被合上,摆在昏暗的床头灯之下,晕开影影绰绰的光圈。傅承林关灯,躺平,捉了姜锦年的一只手,指尖轻扣一下她的腕骨。她在梦里被激发相应的意识,朝着温暖源头行进,最终,她毫无自知地依偎着他。
而他俯身吻她的额头。
夜深人静,他放松入眠。
*
第二日很不寻常。姜锦年的父母与傅承林的父亲正式见面,为的是商讨六月份的婚礼。那场婚礼被定在六月三号,时间紧迫,双方亲戚又多,可谓是一场挑战。
见面地点位于山云酒店,傅承林的父亲与继母一同出现。今天是傅承林的生日,但他爸不太记得了,隐约觉得是个重要日子……为什么重要?说不清原因。
傅承林告诉父亲:“你们商量名单,把人数、名字、所在城市统一报给我,以家庭为单位……”他一句话没说完,继母打断道:“姜小姐的老一辈亲戚都是哪里的人?我们连这个都没问呢。”
姜锦年回答:“我外公、爷爷、奶奶是河北人,外婆是北京人。”
继母问:“河北农村?”
姜锦年诚实地应了一声“嗯”。她还介绍道:“现在有了高铁,回老家很方便。我小时候,坐绿皮火车和长途大巴,进村的路不好走,崎岖颠簸。”
继母只是笑道:“山区农村啊?”
姜锦年眉梢微挑:“怎么?”
继母直叹气:“你是大山里走出来的优秀孩子。”她意有所指:“年轻,又漂亮。”
姜锦年没吭声。她瞥向了旁边,傅承林正在和他父亲说话,再往外,隔着一堵透明的玻璃墙,能见到郁郁葱葱的繁茂常青植物,还有一条道路上窸窸窣窣的影子。今天是礼拜六,山云酒店迎来不少客人,生意兴隆。
姜锦年放平心态,柔声细语道:“是呀,大家都经常夸我优秀。”她讲完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她双手搭住手臂,上下滑动,抚平内心的焦躁感。这些小动作看在继母眼里,仿佛是一种毫无掩饰的挑衅。
继母转身走了。踏进厅房,刚好瞧见姜锦年的父母。
姜父与姜母当她是傅承林的亲生母亲,热烈款待。
她端坐上宾,问道:“你们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姜父倒也一派坦然:“我啊,退休前在牛奶厂做工,骑三轮车送牛奶。我爱人是语文老师,在重村路新希望小学任教三十多年,前年她也退休了。”按理说,他应该反过来问一问傅承林的双亲从事何种职业,但他没有。他并不是特别关心这一点。
傅承林的继母将他们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