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颠覆古代之癫狂书女 >

第64章

颠覆古代之癫狂书女-第64章

小说: 颠覆古代之癫狂书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心已被歌声缠住,从来不知道假面还有这么好的歌喉,这么高超的琴技,比起自己的三脚猫强上不知多少倍了。

迷离的双眼望向那一处渐成双点的景致,又想起这一次的告别还少了行云师傅,少了黑子,少了冷面,不知他们得到自己去往皇宫的消息会有怎样的心情?

巍巍的云山书院也退出了视野,锦书的明天又有着怎样的机遇?

痴痴的坐着想,流光容易把人抛,如果往事真的那么容易抛却,如果流光真的无情,也许自己就不会在难以取舍中苦苦折腾自己了。

水面白茫茫的一片,锦书坐的太久了,刚要站起身来走动一下,忽觉得双脚悬空,她的整个身子已被人提起来,“朕看你几次探身想入水沐浴,不如送你下去!”

锦书整个人被影帝横着甩出去,心里大骇,腰上用了力,人在空中拧了半个身,脚落在水面,脚尖一点,想借势飞跃到船上。

哪知前边的大船像是知道锦书的意图,速速前行了数十米,锦书借力不成,只好踏空入水,“NND,皇帝耍人也没有这样耍的。”

入水之后,锦书不再冒头,借用刚才未散的功力,身体梭子一般在水里潜游,朝着船行的方向追过去。

被这皇帝在半路扔下船,真是有够霉的。自己怎么得罪他了,这一天一夜以来,也没听他说过几句话,明显是沉默寡言的主儿。

锦书手抓住船舷,头冒出水,一个鱼跃龙门,水花翻飞,跳上船头。衣服也都湿透了,几个女子从船上的窗口处伸出脑袋,看着她,笑的前仰后合。

那笑声还在蔓延,却见楼上已又飞出一个人,“救命”声还未喊全,女子的身体已如石头样沉进水里去了。

笑,嘎然而止。

“恨别离,别离苦,别离难咽一杯酒;恨别离,别离伤,别离一剑刺心上。我愿千年守望你的回眸浅笑,刹那惊魂,虽死也无憾。”

影帝的声音从船顶飘下来,带着酒香,似在独酌浅唱。

一个浅红宫装的婢女托着一打衣物,走到锦书的身边。“史官,快来跟我换衣服吧。”

锦书跟在婢女身后,边走边想:这个皇帝大伯似乎冷血无情,却又为谁伤情至此?

锦书糊涂了。

木:亲爱的们,下一章就开始第第三卷了,如果可以的话,木明天准备休息一天,调节一下,赞成的请举手,不赞成的保持沉默。(顶着雨伞。。。出来晃)



颠覆古代之癫狂书女 琴木木 囚女卷 第一零九章   皇宫的太监美极了

风烈国皇宫分为五大块:东、西、南、北、中,各有各的功能。东面是两处庞大的园林,称为万岁园,主要是皇帝与后妃游览、狩猎、休闲之用,也可以用作大型的国庆活动,比如祭月、拜祖、皇帝及皇后的诞辰庆贺等等;西面是三卿六部等朝中各行政部门的办公之处,因此,皇城外居住的百姓习惯上称西半部分为西部衙门;中间部分就是皇帝的行政处昭和殿,昭和殿用作新帝登基、皇后册封、接待使臣等,还有就是皇帝的每日早朝理政均在此处。除早朝外,皇帝日常的办公地方是在后宫的勤政殿和昭安殿,后宫是各位娘娘后妃的殿宇,也包括皇帝的寝宫昭阳宫。但是前边咱们交代说,影帝这个皇帝不迷恋女色,因此,如今庞大的后宫是相当的空虚,各处宫所住了许多女子,却均是名不符实,甚至有的已是鸠占鹊巢了,后宫无后,管理起来自然是一片混乱。

对于荒废后宫,皇帝久不亲女色,久不选秀女,朝中大臣们开始时还有人建言规劝,但自从梁御史因为苦劝被皇帝革职之后,便再没有人提级此事了。如今,影帝已掌皇位十年,但还无一位皇子诞生,只有一位公主,确是从小寄养在古云郡,被皇帝指派去做了博情宫的宫主,子嗣稀无,这是一个王朝的心病,但皇帝不急,谁急也没用。

虽说后宫荒废,但里边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还是能牵动朝堂之上的反应。

这次听说,影帝兴师动众亲自去往古云,吊唁玄极子丧殡时,带回来一位貌美多才的女子丘锦书,而且已然入主后宫,虽说是被封为史官,又得了差事,朝臣们都猜测着,他们的皇帝或者终于找到了一位能中心意的女人了,这是国之幸事。

锦书被指往了沁心阁居住。沁心,景如其名,是一处清新雅致的别致之处,位于后宫东北侧,把着御花园的北门。沁心阁,之所以沁心,是因为开有一处水塘。塘内植了一大片碧荷,正值花开,微风拂过,一朵朵睡莲摇曳生姿。

水塘不大,上有一座木拱桥,小巧精致,既做装饰也能赏花行人。过了水塘,左右各有寝居,分别是沁心阁的掌事宫女和头领太监所住,再前行二十米,几行石榴树后就是锦书居住的地方。看似不大的地方,却难得的舒适清雅。

石榴树上火红的石榴果新鲜可爱,树下锦书正和沁心阁的宫女太监们聊天。其实,一共也没几个人,三名宫女,两名小太监,都是畏畏缩缩的。

“你们这里没有管事的宫女和太监吗?就你们几个?”锦书闲坐在海棠树下,一副慵懒的神态。

“没,没有……沁心阁很久没人住了,我们是临时被派过来的。”一个小太监大着胆子说。

“很久是多久啊?”

“自从住在这里的昭容娘娘陪先帝去后,就没有人住的。”

“哦——这样啊,不过,我看这里不象闲了多年的,是不是有人照管啊?”

“娘娘,是春喜一直在照管打扫沁心阁。”一名与锦书年龄相仿的小宫女低头回道。

“哦,谁是春喜啊?”呵呵,锦书笑起来,春喜,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戏说乾隆》剧组呢。

“春喜在浣衣局当差,是一名浣洗衣服的宫女,以前跟过沁心殿的昭容娘娘,史官若是找她,我这就去给你叫来。”一名带着腰牌的太监走近,回答了锦书的话。

“你是?”老远看他进来,锦书还以为是皇帝派人找她呢,也没在意的看,这时听他一张口,似不是皇帝派的。

“小人归五愿意伺候史官娘娘,作沁心阁的大太监。”来人低着头,说话声音一点也不似太监,极舒服的音调,看年纪也不超过二十岁,在锦书面前,一点也没有拘谨害怕,像是见过大世面的。

锦书心里赞赏,“那好,有人毛遂自荐,我何不成人之美呢?你抬起头来我瞧瞧。”

归五嘴角略弯,抬起头,朝着锦书一笑。

锦书当即傻了,这太监——这是太监吗?皇宫里有这么美的太监?哦买噶,甩甩手,摇摇头,再使劲看过去,没错,不是自己眼花犯了花痴,站在眼前真是一个极美的少年(太监)。

突然想到,这么美的男子,定是家里穷的没办法才被送进宫里当太监的,真是暴殄天物啊,天理难容啊——

锦书坐在那咬牙切齿的恼恨,对这小太监当即就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心。女人的同情心一泛滥,可就顾不了那么多规矩了。

她的手拉住美太监的的手,胡乱的上上下下左看右看,越看越不甘,一个劲的叹气,“归五,你就跟了我吧。以后,谁要是欺负你了,我一定替你出头做主。”

“多谢娘娘!”那归五极乖顺的跪下去。

“你们听好了,以后你们都要听归五的话,知道吗?”锦书对其他几人说。

哎,美则美矣,却是可惜了。

水路漂泊了几天,上了岸又东穿西走迷迷糊糊的一阵乱绕,这才来到自己的住处。正是午后十分,本就疲乏的锦书困意甚浓,其他人都退去后,锦书歪在椅子上睡着了。

海棠树下,美人酣睡中——

归五带着春喜进了沁心阁,看见的是海棠红艳美人娇,好一副静止的画面。他朝背后的春喜摆摆手,自己悄悄的走过锦书身边,脚步无丝毫的声响,仿佛一只狸猫。

他从寝室外的凉塌上拿了一条薄薄的团绒棉纱痰,轻轻的盖在锦书身上。人并不离开,站在近旁,眼望锦书酣睡的容貌,瞧了很久。

酣睡中的锦书,做了一个短短的梦。先是梦见了廿朝安和冷面他们微笑着招呼自己,流行云语重心长的对她说,即使在皇宫也不要荒废了自己的功夫,要时常练习。黑子苦苦的扯住自己的衣角,嘴唇一张一合,说着话,锦书却怎么也听不见,使劲歪着耳朵,还是听不见,最后急的出了一身汗。

突然间,几个人全都不见了,确是刚才的归五笑眯眯的脸出现在眼前。这个小太监年纪不大,那双眼睛却能勾魂一般,只要看了他一眼,他的样子就在心里拔不出来了。

恍惚间,又觉得这个小太监的样子有些熟悉,使劲想啊想,还是想不起来。

“娘娘,春喜来了——”梦里的归五忽然说话了。

锦书拍拍自己的脸,左右看了看,自语道:“行云师傅没来?假面和廿朝安都不在啊?”手指掐了掐腮上的肉,有些疼。

原来,梦早已经醒了,是真的归五站在了身边。

木木:亲爱的们,不要被木这一卷的卷名吓到,木是不会虐女主的。嘿嘿。



颠覆古代之癫狂书女 琴木木 囚女卷 第一一零章   流行趋势

懒洋洋的睁开眼,锦书看了看归五领进来的那名宫女,年龄约有二十多岁,一张圆脸胖胖的,是很可爱的娃娃型。她低着头站在归五旁边,手上还湿淋淋的。

“你是春喜?”锦书开腔。

“回娘娘,是的。”说话声音有些像小雀,叽喳悦耳。

“春喜,你还愿意在沁心阁当差吗?”一个尽职且念旧的人女子,锦书是想很好的收纳为己用的。

春喜赶紧跪下磕头,欢喜道:“多谢娘娘,春喜愿意回沁心阁。”

“恩,好。归五,这事你去办理吧,以后春喜就留在我这里了。”锦书偏头,对着归五吩咐。

“是,史官娘娘,小人这就是去办。”

归五,来的有些突然,但办事效率很高,而且对于皇宫很熟悉,初进皇宫的锦书,身边是需要这样的人的。何况,他还是一个美貌的少年太监。

“春喜,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归五离开后,锦书与春喜闲话。

“是我舅舅起的,我进宫之前叫二丫,我爹说这个名字不好,所以请舅舅另外起了名字。”

“哦。我再为你改个字,将喜字改为晓字,如何?”电视剧里的后宫娘娘不都给身边的宫女改名字,自己也来改改。这春喜着实的听着别扭。

锦书话说完,瞧那丫头嘟着嘴,一脸的不情不愿。“我舅舅是教书先生。”说完,低头双手揪着自己的衣服。

“呵呵,可是依我看,教书先生这名字起的并不高明,我不喜欢那个喜字,就用晓字。”锦书的语气不容更变,春喜只好谢恩。

“春晓,你跟我来。”从石榴树下的椅子上站起,锦书叫着春晓丫头,回到凉阁。拿起一张笺纸,让春晓伺候笔墨,提笔在纸上写了四句诗,正是孟浩然的《春晓》。

提笔写完,从右往左看了看,大声念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完,笑吟吟的看着那丫头。“你可知我这首诗是什么名字吗?”

“奴婢不知。”春晓并不识字,当然也没学过这些诗词。她偷偷瞧着锦书工工整整的四行大字,心虚的回答。

“你记住,这首诗便是《春晓》。是著名大诗人孟浩然所作,在我的家乡可是连三岁娃娃都背的出来的。”锦书故意说。

一句话羞得春晓丫头满面红通通,想起刚才她还对这位娘娘有大不敬的言辞,可是这史官娘娘并不生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