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104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04章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方面来说,耶鲁大学的初衷终算达成。

八十六、前辈诱惑许再攀

耶鲁大学在发现新物质的第一时间,就给远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孙元起发了电报。这种发现早在孙元起的意料之中,并没有太兴奋,只是给同事们发了一封庆祝的电报。

邮递员再一次把电报送到手上的时候,实验室同事已经确认这种新物质是传说中“失踪了”的元素,孙元起还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回电在嘉奖祝贺之外,希望他们能够一方面加大对新元素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建造更大规模的回旋粒子加速器,比如直径60厘米以上。

蒙特利尔市的记者获知发行新元素的科学家就暂住在麦吉尔大学,连忙赶往校园采访,最终在卢瑟福的办公室中见到了被称为“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青年科学家”的孙元起。

当记者道明来意,卢瑟福才知道孙元起又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连声祝贺。

闲谈之中,记者问出了让卢瑟福同样很感兴趣的问题:“约翰逊教授,我们知道你领导元素实验室的同事,先后在1900年发现氡,1901年发现镥,1902年发现镤,如今又发现了锝。请问,你有什么发现新元素的巧妙方法么?”

“巧妙方法?不,不,新元素不用刻意发现,”说到这里,孙元起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根据我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新元素应该在那里,于是它就在了那里。”

孙元起的意思是,自己知道完整版的元素周期表。至于卢瑟福和那位记者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送走了记者,重新回到办公室坐定。卢瑟福突然说道:“扬克,或许你会获得今年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孙元起一愣,在印象中诺贝尔向来是大小牛头人的专利,在自己那个世纪,多少国人梦寐以求,结果却等来了几个不期而来的,着实让政府灰头土脸。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曾憧憬过,但被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所压倒,很快遗忘。

卢瑟福以为孙元起没有听说诺贝尔奖,连忙加以解释:“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创立的。诺贝尔先生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据此,1900年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首次颁发。自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如今已经颁发了3届。”卢瑟福说得滔滔不绝,貌似对这个奖项很熟悉。

“那,诺贝尔奖奖金有多少?”孙元起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卢瑟福答道,“而奖金的金额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目前来看,大概是11000英镑,折合31000美元。”

“哦,才3万美金啊……”比起前世的一百多万美金,三万美金确实少了点,所以孙元起有些失望。

“约翰逊,您不应该太关心奖金金额,”卢瑟福很不满:“更重要的是世界上科学家对于你学术成果的认同,这是一位研究者的莫大荣誉。”

一个追名,一个逐利,有区别么?孙元起腹诽道。不过他对卢瑟福向来以良师益友视之,所以口中还是恭敬地回答:“那不是学校建设要需要大笔的资金么?呵呵。话说回来,这些年都有哪些科学家得过诺贝尔奖?”

“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这三个奖项我没有太关心,所以不了解。”卢瑟福顿了顿,“至于剩下的,则都有耳闻。三届物理奖分别颁给了发现X射线的伦琴先生,发现磁力对光塞曼效应的塞曼先生,创立电子理论的洛伦兹先生,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居里夫妇,以及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的贝克勒尔。化学奖则是颁给了创立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的范托霍夫,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的费雪,和建立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的阿伦尼乌斯。”

“伦琴、塞曼、洛伦兹、居里夫妇、贝克勒尔、阿伦尼乌斯……啊,都是些名人哪,注定会出现在以后的大学教材中。”孙元起不禁地感喟道,当然也是实话实说。

“哈哈,那么你呢?要知道,现在很多学者把你视为是牛顿之后的第一人!”卢瑟福开玩笑地望着他,“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位获奖者伦琴,在他获奖演说中就曾提及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之后洛伦兹教授、居里夫妇都曾表示你的理论对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然,你对化学反应的重新认识,阿伦尼乌斯也是赞不绝口,曾公开表示自己的理论没有你那么全面、那么系统。正因为如此,以至于去年他获得化学奖的时候,学界还很有些非议,大部分学者认为他的电离解理论,只是你在《化学原理》中所阐述的一部分,却没有你解释得鞭辟入里。如果他能获奖,那么你也应该获奖,不能因为他是瑞典人就厚此薄彼……”

对此,孙元起只能报之一笑。

一般说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故而在评奖、撰写科学史等方面难免存在着意气之争。

仅举阿伦尼乌斯为例,美国科学史教授弗里德曼在2005年出版的《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中写道,1906年诺贝尔奖化学委员会通过对门捷列夫的提名,但身为物理委员会委员的阿伦尼乌斯,却在皇家科学院带头批评、贬低门捷列夫的工作,结果,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最终没能获得诺贝尔奖。

通过对1950年以前诺贝尔奖档案的调查,弗里德曼还发现,同是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从1901年起就连续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直到1921年才获奖。据说因他的一个学生曾对阿伦尼乌斯提出挑战,阿伦尼乌斯便在评选过程中进行刁难。能斯特获得当年55个提名中的22个,委员会才同意将1920年没有颁出的化学奖授予他。而物理化学创始人之一的奥斯特瓦尔德,则在阿伦尼乌斯的大力支持下,在1909年就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当然,不能这样就说阿伦尼乌斯小心眼,毕竟大公无私的人本来就很少。

“……所以,在今年的诺贝尔奖评选时,英国皇家学会、德国物理学会乃至美国、法国、加拿大的许多教授都提名扬克你,所以你是最有希望获奖的。”卢瑟福得意地望着孙元起。

“这么说,你也是我的提名人咯?”孙元起盯着卢瑟福。

“你说呢?”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笑了一回,孙元起试探问道:“那你推荐我获得物理学奖,还是化学奖?”

这个问题可是有的放矢。

要知道,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初,瑞典王室是想只颁给自己国家的研究人员,只是方案被否决。于是便派出了瑞典最有名的科学家阿伦尼乌斯参赛,希望能为自己的国家争光。1901年,开始首届评选诺贝尔奖的时候,阿伦尼乌斯是物理奖的11个候选人之一,可惜落选了。1902年他又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没有被选上。

1903年,阿伦尼乌斯卷土重来。前两次评选,瑞典居然颗粒无收,这让国家颜面无关,这次是志在必得。评奖委员会已经内定了阿伦尼乌斯,但是,对于他应获得物理奖还是化学奖发生了分歧。电离学说在物理学和化学两个学科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一时很难确定他应该获得哪一个奖项。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提出给他一半物理奖,一半化学奖,这一方案过于奇特,被否定了。又提出他获奖问题延期至第二年,自然更是被无情否决。最后,阿伦尼乌斯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同样,眼前这位物理学巨擘,也是因为“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哦,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卢瑟福点点头,“根据你发表的论文来看,你的关注点主要是在辐射强度与光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还有量子力学、无线电技术等物理学方面。但是这些成果目前还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也需要时间和实验的检验。相比之下,你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就更广为人知,并且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模式——核反应。这些都直接地改变了现在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你先后发现了氡、镥、镤3种元素——哦,对了,还有锝。所以,我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名你的是化学奖。”

“化学奖啊……”孙元起不禁一阵苦笑。物理系的研究生要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了吧!

八十七、十里栽花算种田

至于获奖,于孙元起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事。

自己借鉴发表的成果,绝大多数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奖项目,获奖那是理所应当。如果没能获奖,对于自己现在偌大的名声也没有任何损碍。要知道,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都没有出现在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上呢!这不但无损门捷列夫和爱因斯坦的伟大,只会给后人诋毁诺贝尔奖增添口实。

况且,得诺贝尔奖对于国家、学校又能有多少益处?除了三万美金的奖金能够缓解学校的经费问题,似乎之外更无一点帮助。若说诺贝尔奖能振奋人心,印度在二战前就有泰戈尔、拉曼两人得过诺贝尔奖,可国家依然颓败如斯,先后被英国和日本殖民,没见有任何一点起色。

故而卢瑟福这么一说,孙元起也就这么一听。说完、听完,大家继续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鉴于回旋粒子加速器对于科学研究,尤其是原子核物理的重要作用,孙元起建议卢瑟福研究放射性衰变模式的同时,注意在实验室中使用回旋粒子加速器来研究原子核。这个建议,为卢瑟福获得后来诺贝尔奖的一系列工作指明了研究方向。

回到美国后,孙元起再次前往长岛,拜访和慰问教主大人。要知道在过去的一年中,教主可是混得相当不得意!

去年与孙元起见面之后没多久,特斯拉便带着初步成果,兴致冲冲地向大金主摩根先生汇报了自己的宏伟构想:如何利用地球的电离层,来给地球上的所有人提供免费电力。

摩根先生表面上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实际上他在马可尼取得无线电传送专利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资助特斯拉的兴趣。只是资助出去的美金,好比嫁出去的女儿,所有权已经不归自己,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现在倒好,人家居然用自己捐出的美金,来挖自己的墙角,是可忍孰不可忍?

教主设计的沃登克里弗塔,在1903年的时候只是大致完工。按照教主设计,187英尺高的铁塔顶部,还应该再建造一个直径为68英尺的半球型圆顶。为了避免这个“天才的疯子”把他伟大构想变成现实,摩根几乎是立即停止了对特斯拉的资助,并表示不会再提供任何额外的后继资金。暗地里,摩根还煽动其他资助人撤资。几乎所有的资助人都不希望有免费电力出现,于是在很短时间内,教主实验室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

尽管教主眼下还有交流电机和输变电等方法的专利使用费,但这远远不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