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890章

大明海寇-第890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我麾下那些将士,随我一路北上忠君报国,不少人没死在建奴鞑子的手里,反倒是倒在了我大明官军的刀下,也幸好于某麾下兵将悍勇无匹,侥幸未能被官军讨灭,难道这就是朝廷对待我等功臣的做法吗?
  我于某万里迢迢率部赶来替朝廷御寇,但是朝廷却如此待我,皇天在上,人在做天在看,朝中奸佞横行,如此祸国殃民,如此下去国将不国,于某这才前来清君侧,我于某何错之有?
  而你刘工旺却开口闭口,我于某乃是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你刘工旺现在去大街上问一下京师的百姓,在他们眼中,我于某可是逆臣贼子?他们可要将我诛之?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在为他们做事,他们看的最清楚,公道自在人心,你刘工旺说我于孝天是逆臣贼子,这远不够!
  至于你污蔑我于某囚禁当今圣上,这更是无稽之谈,于某虽然率军入京,但是却并未踏入皇城半步,更为动皇城一砖一瓦,而皇城周边的那些兵将,则是于某留下保护圣上不被乱军侵扰,却被你说成囚禁圣上,简直混帐之极!
  你大可去看看,虽然城中混乱不堪,但是我于家军兵将,宁可自己挨饿受冻,也未中断一点给皇城中的各种供应,现如今京师之中,乱兵甚多,而你也看看,到底是谁在祸害京师百姓?
  这几天于某一共在城中抓获上千京营的官军,他们趁乱在城中大掠,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谁才是正义之师,恐怕不是你刘工旺一个人说了算的吧!”
  刘工旺被于孝天这一通驳斥,驳的是差点哑口无言,脸色气的涨红,指着于孝天怒道:“你这是颠倒是非,如果不是你率军攻打京师,京师城中如何能有如此乱局?此乃是你一手造成!
  另外这天下乃是大明的天下,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身为大明臣子,抗旨不尊本已经是大罪,圣上屡屡下旨勒令你率师返回福建,但是你坚决不从,不臣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
  圣上之所以派兵征讨于你,正是看透了你于孝天乃是有不臣之心!你如此行径,已经是公然造反!休要把你自己说成一个忠心不二的忠臣!”
  于孝天冷哼一声道:“忠不忠自有后人分说!由不得你在这里给于某扣帽子!于某这么做问心无愧,对天无愧,对地无愧,对心无愧,对天下百姓,更是无愧!
  建奴南下的时候,你们这些人都做了什么?你又做了什么?现在却站在这里口舌如簧,谩骂与我!
  如果我和你一般见识,那就实在是小了我的身份!我也不怪罪于你,你还是回家去吧!我念你算是一个忠臣,不为难于你,你回去仔细想想,我于某这么做,到底与国有益还是有害!
  大明如此被这些奸佞之徒祸害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倾覆于眼前,于某乃是力挽狂澜于既倒,并无要谋逆之心!”
  说罢之后于孝天也不由刘工旺继续分说,一挥手道:“来人,护送刘大人回家!不得伤害于他!”
  刘工旺愤怒的摇头道:“我不走!我要入宫面圣!今日如果刘某不能见到圣上,那么宁可死在此地!”
  几个近卫快步走上来,一把拧住了刘工旺,一个近卫一个大脚便重重的踹在了刘工旺的屁股上,骂道:“小子,你骂够了吧!要不是我们大帅吩咐不得伤害你,老子今天就活剥了你这个王八蛋!
  说起来你也算是读书人,怎么就读了一肚子屎呢?难道你的屎蒙住了你的心眼不成,连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分不清了吗?混帐,快滚,要不然老子打断你的腿,把你抬回去!”
  “休要无礼!不得如此对待刘大人,请刘大人回家即可!任何人不得侮辱刘大人!否则的话小心你们的狗腿!”于孝天立即喝止了那个对刘工旺动脚的近卫,挥挥手几个近卫把刘工旺抬起来,要送出大堂。
  别看刘工旺只是个读书人,这会儿却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奋力挣扎之下,突然间居然挣脱了几个近卫的控制,朝着于孝天直接扑了过来,双眼通红,目呲欲裂大吼道:“本官今天跟你拼了!你这个逆臣贼子!有本事今天就杀了我!”
  刘工旺的疯狂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近卫赶紧飞扑上来,试图重新控制住刘工旺,这时候站在一旁的刘旺,突然间眼中寒芒一闪,闪电般的从腰间拔出了一把锋利无匹的单刀,一刀挥去,只见一颗人头立即腾空而起,紧接着一道血箭便喷到了半空之中。
  刘工旺的无头尸体当即扑通一声扑倒在地,而他的人头则翻滚着落在地上,一直滚到了于孝天的脚前,而刘工旺的嘴巴依旧大张着,双目依旧怒睁着,散开的瞳孔失去了焦点,仿佛是充满了不甘。
  于孝天勃然大怒,扭头怒视着刘旺:“你……”
  刘旺低头对于孝天施了一礼:“大帅,此乃是末将的职责所在,大帅要罚,只管罚我便是!但是有人胆敢冒犯大帅,就算是砍了我的头,我也要杀!”
  说罢之后刘旺抬起头,用一种冷森到了极点的目光扫视了那些大臣们一眼,用冰冷到极点的声音说道:“还有谁?”
  刘工旺被当场斩杀,如此血腥的场景让在场的所有大臣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有些胆小的当场就吓得坐在了地上,惊呼声响成了一片,甚至有几个胆小怕事的家伙,直接就被吓尿裤子了。


 第七十七章 困坐愁城

  虽然众臣刚才都已经预料到了刘工旺的下场可能很不妙,但是当看到于孝天并未恼羞成怒的时候,还是为刘工旺心存侥幸。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刘工旺居然会如此刚烈,突然间挣脱于孝天亲卫,朝着于孝天扑了过去,紧接着发生的这一幕,把所有人都给吓坏了,众人只看到了寒光一闪,刘工旺的人头便飞了起来,腔子里的鲜血飚出了老高,人头飞出了很远摔在了地上,骨碌碌的滚出了一段距离。
  而那个动手斩杀刘工旺的黑壮军将,恶狠狠的扫视着在场的所有人,凶狠冰冷的目光不管落在谁的身上的时候,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再敢多嘴,甚至许多人连刘工旺的尸体都不敢看一眼,更别说站出来呵斥于孝天了。
  于孝天瞪着刘旺,但是半晌之后还是叹息了一声,因为刘旺今天没做错,刘旺本身就是于孝天最大的贴身护卫,有人要是冒犯于他的话,刘旺抽刀杀人,是不过分的,另外今天刘工旺已经心存死志,如此激烈的表现,更是说明他有寻死之心,扑过来要和于孝天拼命,本身就是找死,已经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于孝天的安全,刘旺杀他没有做错。
  这会儿其它近卫也扑了上来,搜检刘工旺的尸体,果不其然在刘工旺的怀中搜出了一把非常尖锐的窄刀,这把刀被他藏得很好,刚才进门的时候,居然没有被搜出来,而刘工旺今天趁着接近于孝天的机会,想要最后破釜沉舟行刺于孝天的想法,这时候也昭然若揭,刘旺杀他更没有做错。
  于是于孝天只得叹息了一声,蹲下身伸手将依旧还怒目圆睁的刘工旺的眼睛轻轻的一拂,合上了他的双眼,站起身大声说道:“于某敬佩刘大人!于某并无杀他之心,但是刘大人却有行刺于我之念!麾下侍卫杀他,并没有做错,所以于某并无理由处罚于他!
  但是像刘大人这样的人,于某却还是要说声敬服!来人!将刘大人的人头和尸身缝合起来,擦洗干净之后送回他的家中,另外待本官给其家人奉上白银千两!去寻一口上好的棺椁,收殓他的遗骸!
  准其家人将其棺椁送回家乡厚葬!路途所需资费,本官一力承担!”
  兵部的这一出闹剧就此宣告落幕,那些朝官们先是被安抚了一下,接着又眼看着于孝天杀人立威,更是对于孝天不敢违逆,各自都赶紧回到了他们的位置上去,开始上班处理积压下来的公务。
  当然现在这帮人不敢再敷衍行事了,也不敢逆着于孝天的意思办事,当真是做到了各司其职,而于孝天在各大衙门之中,都派驻了他的兵将看守这些家伙们办事,整个大明的首脑机构这个时候再一次恢复了运转。
  只是眼下他们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分内之事,像很多需要宣旨来办的事情,因为于孝天没有拿到玉玺,所以暂时无法颁旨。
  不过整体上各个部门暂时算是恢复了运作,不至于让整个大明的这台机器彻底停转,至于眼下各地官府是否还承认目前这个大明的机器的合法性,于孝天暂时并不关心,拳头大才是关键,眼下他需要的是尽快先解决崇祯的问题。
  崇祯在宫中这段时间日子过的可以说是度日如年,现在他基本上可以确定,于孝天不会攻入宫中,将他拿下宣布改朝换代了,目前起码他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是基本上有了保障,不会出什么危险。
  于孝天这几天连连上疏,陈明他绝无篡位之心,更没有弑君的想法,请崇祯放心,先在宫中休养一段时间,好好的休息休息散散心。
  这恐怕是崇祯自登基之后,最清闲的一段时间了,他每天看着案头,再没有成堆的奏折可供他批阅,这样的生活让他非常不习惯。
  而且他依旧十分愤怒,每日少不了大发脾气,怒骂于孝天一番,宫中那些太监宫女,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一个不慎,惹恼了他,被拖出去打死。
  这样的事情这些天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了,有个别太监宫女不长眼色,无意中触怒了崇祯,结果当场就被崇祯下旨拖出去活活打死,所以剩下的这些太监宫女们,都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一些,能躲远一点,就尽量的躲远一些。
  崇祯在经历最初的几天惶恐之后,也渐渐的冷静了下来,重新梳理了一遍这一段时间所经历的事情,他现在可以确定,于孝天这次北上,是确确实实带着入京的目的来的。
  于孝天从在大沽口登陆开始,便已经动用了舆论的力量,开始发动了舆论攻势,左右了舆论的方向。
  他先是通过卢象升的死,在民间发动了对杨嗣昌等人的声讨,使得杨嗣昌等人变成了过街老鼠,更使得杨嗣昌等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忌惮,故此使得杨嗣昌他们开始出昏招,向他进言,要灭杀于孝天绝以后患。
  结果这也应该正是于孝天所想要的,他崇祯听信杨嗣昌等人所言,本身加上他以前就认为,于孝天在福建有自立不臣之心,这次北上肯定是要图谋不轨,所以便轻易上了于孝天的当,听从了杨嗣昌等人的提议,不拨一点粮饷给于孝天,并且试图暗中安排,让官军在于孝天和建奴交战之际,侧击于孝天,将其覆灭。
  现在想来,他当时这么做,实在是一个昏的不能再昏的招,超级大昏招,消息走露之后,使得天下舆论立即倒向了于孝天那边,天下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更是在卢象升死的事情上升级,朝廷完全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上。
  这还不算,于孝天很显然此次北上,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虽然兵力不算太多,但是战力之强,已经超乎了现在所有人的想象,建奴大军虽然厉害,但是却并不是他们的对手,于孝天孤注一掷,和建奴决一死战,更是将其行为正义化,将其塑造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而朝廷在建奴入关之后的小半年时间里,却基本上无所作为,官军屡战屡败,使得天下人对朝廷很多都彻底失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