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826章

大明海寇-第826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黎朝军队打散。
  为此当时负责攻占下龙湾的陆军主官,还被于孝天撤职查办,从少校营长直接撸到了中尉排长。
  接下来攻占下龙湾的陆军军官,接受了第一次险些失败的教训,开始稳扎稳打,把炮兵全部从船上卸到了岸上,配合步兵一起行动,另外抓了不少当地黎朝百姓,就地筑起了一座座的堡垒,以逐步蚕食的办法,开始稳步扩大地盘。
  黎朝军队第一次失败,很不甘心,进而在几个月之后,再次纠集了两三万兵马,又一次反攻下龙湾。
  这一次海狼的陆军已经站稳了脚跟,炮兵也全部到位,先是依靠那些堡垒攻势,以优势火力阻住了黎朝军队的反攻,在黎朝军队吃了亏,士气大跌之际,他们开始集中兵力主动出击。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下来,黎朝军队被两个陆军的步兵营打的丢盔弃甲大败亏输,伏尸数千之多,逃离了战场。
  至此海狼也正式在下龙湾一带站稳了脚跟,接连攻破了周边几十座黎朝权贵的庄园,俘虏了大批奴隶,杀了不少人,并且缴获了近二十万石稻米以及大量的财物。
  按照于孝天的指示,海狼官兵善待这些黎朝的奴隶,俘获他们之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给其提供更好的待遇,增加他们的食物配给,并且充分利用当地的越奸,大肆在这些被俘奴隶之中宣扬于家军的好处。
  在宣传攻势和实际生活质量的改善面前,这些越南黎朝的农奴们,其实对黎朝官府朝廷,也并无多少忠诚可言。
  老百姓嘛,想的很简单,谁对他们好,谁给他们吃得饱,他们就愿意跟着谁干,这些农奴之中青壮,在经过一番洗脑之后,被编练成了一批新军,说得不好听一些,就是越奸部队,于孝天亲自给这支越奸部队命名,称其为拔刀队。
  至于装备上,当然不会给他们装备先进武器了,主要用长枪、单刀以及弓箭对其进行武装,作战方式也采用步兵方阵的训练方式,在较短时间之内,使之拥有了一定的作战能力,成为了当地海狼驻军的辅助兵力。
  这些拔刀队平时负责维护占领区地方治安,保护一些据点,另外也负责监视镇压一些占领区之内当地人的作乱,同时还以便衣的形势,将其混迹到当地顺民之中,监控这些顺民的情况,从中抓捕那些黎朝派出的细作。
  这些越奸们因为突然间从农奴,被提拔成为了拔刀队士兵,生活质量改善很大,吃的比以前好了太多,住上了干净的营房,各个干劲十足,着实为当地海狼驻军帮了不少忙。
  黎朝还是不甘心就这么丢掉了下龙湾一带,在崇祯十年年底之前,又一次纠集了三万多官军,对下龙湾一带发动反扑。
  这一战海狼提前得到了消息,在开战之前,于孝天给下龙湾增派了一个全部装备狼牙步枪的步兵营,另外增调了一个标准野战炮炮兵连。
  而且当地驻军也更换了一批新生产的狼牙步枪,使之拥有了更强的作战能力,甚至于对于最忠诚的拔刀队,也给予了一定照顾,给他们装备了三百支猴版南日式滑膛枪。
  双方兵力形成了一比三,海狼一,黎朝军队三,海狼方面过半以上,都是当地编练的拔刀队,被充当了炮灰使用。
  这一战打的更精彩,海狼甚至没有龟缩在各个据点之中应战,直接便主动出击,迎住了黎朝军队,拔刀队为辅,海狼步兵为主,双方一交手,黎朝军队便被割稻子一般的撂翻了一大片,顿时开始出现崩溃。
  随着一声令下,拔刀队立即开始冲锋,和黎朝军队展开近战,黎朝军队顿时彻底崩溃,被海狼军队追杀出去了几十里远。
  要不是最后黎朝军队不知道在哪儿弄来了几十头战象,吓住了海狼的兵将,另外天气也开始转坏,开始下起了雨。
  海狼兵将这才结束了追击战,撤回了占领区,这一战下来,又俘获了数千黎朝兵将,另外缴获各种物资无数,黎朝军队算是被彻底打残了,接下来只得服软,派人到下龙湾和海狼进行谈判。
  海狼目前还没有实力将整个黎朝一口吃下,所以便接受了他们提出的条件,勒索了他们五万两白银,另外将下龙湾、鸿基港等地,划归了海狼控制,并且划分了分界线,等于是默认了海狼在当地的实际控制权。
  在海狼方面刚刚在下龙湾一带站稳脚跟之后,便立即派人开始在鸿基一带展开了勘探工作。
  鸿基煤矿埋藏于地表很浅的地下,完全具备手工露天开采的条件,于是海狼立即便开始调派俘虏,开入矿区展开了开掘工作。
  而且海狼现在拥有大量的火药储备,直接用火药炸开了地表土层,命令战俘将土层剥离,露出了下面的煤层。
  就算是体力最差的奴隶矿工,一天下来也起码能开掘出五百公斤以上的煤炭,很快在崇祯十年底的时候,鸿基煤矿便开始大量出煤。
  于孝天派往了鸿基一批工匠,就地伐木利用当地的木材资源,在当地煤矿通往码头的地方,修建起来了一条回字形的木质轨道,并且将一批提前在台湾岛生产出的小型矿车地盘,装船运往了鸿基。
  这些地盘在当地令木匠制造了车厢安装好之后,便投入到了使用之中,因为轴承的使用,使得这些矿车在轨道上运行比较轻便,虽然需要靠人力或者是畜力牵引,可是依旧比采用普通的牛车运输简便的多。
  一个小矿车,差不多一次可以装运半吨的煤炭,每天回字形轨道,投入五十辆矿车,每天每辆矿车可以来回运送三趟卖炭,每天就可以运出七十多吨煤。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矿车数量不足,今后继续投入矿车和人力之后,鸿基煤矿的日输出煤炭的量可以轻松达到数百吨,差不多足够满足海狼目前对优质煤的需求量。
  如果增加木质轨道,并且投入更多的人力的话,不远的将来,这里日产千吨煤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打服了黎朝之后,黎朝按照和约规定,再次开放了和海狼的粮食贸易,每年单是黎朝就可以给海狼提供数十万石的粮食,这对于海狼获取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鸣谢鹰之武兄弟的打赏!再次呼唤月票支持!这个月月票不给力呀!呵呵!)


 第一百九十九章 崇祯的乐观

  另外海狼商船队在崇祯十年,也彻底打通了暹罗那边的粮食贸易通道,和当地暹罗国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暹罗官方的支持,使得暹罗产稻米,可以大批输出给海狼,这条货运线路,每年海狼都投入百条大船,到暹罗抢运稻米返回福建。
  这暹罗每年就可以再为海狼提供几十万石粮食,养活大批的人口,这还不算,海狼还和吕宋的西班牙统治者达成了协议,每年还可以从吕宋采购大量的稻米,运回福建,这使得海狼现如今获取到了数条粮食进口渠道,得以储备更多的粮食为他们今后所用。
  这两年来,采购的新粮已经不再单单储备在台湾岛和福建沿海各地了,为了以后经略北方,这两年许多粮食,已经悄然被运往了山东那边,储藏在了浮山所以及芝罘岛还有养马岛等地。
  最让于孝天感到欣慰的是济州岛那边,现如今也开垦出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被充分利用了起来,种植了不少的土豆、玉米等作物,起码年产量,可供岛上的兵民食用之外,还能多少有点盈余,所以济州岛那边,也暂时不用他操心了。
  经过崇祯九年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的剿贼策略之后,诸省之间的官军开始协调对农民军开始了较为有计划的进剿,经过两年时间的进剿,农民军开始逐渐由盛转衰,接连吃了几场大败仗,使得农民军的活动范围开始受到了挤压。
  但是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老回回等农民军首领也在不断的调整战略,四处游击,在湖北河南陕西以及四川交界一带继续开展活动,虽然连吃败仗,可是却并未被彻底剿灭。
  即便如此,整体上大明的形势似乎在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农民军活动的区域正在被逐步压缩。
  到了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已经被压缩到了湖广和四川交界一带,被逼入到了深山之中,形势已经对他们相当不利。
  而以李自成为首的一些农民军,则被赶回到了陕西商洛一带,被官军堵在了这一带的山中,情势也岌岌可危,活动区域被极度压缩。
  以老回回等为首的一些农民军,则被圈在了霍英山以及湖广麻城、河南光州等地一带。
  也有部分农民军首领,在这两年官军的打击之下,或降或死,曾经近百万的农民军,到了这个时候被官军分割开来,无法再相互呼应,已经不复崇祯九年之前的那种纵横来去毫无顾忌的情势了。
  所以朝野之间,到了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乐观情绪,认为流民军被剿灭应该就在眼前,不会再持续多久了。
  崇祯到了这个时候,心情也开始逐渐好转,另外卢象升被调往了宣大一带,主持宣大防务,在宣大一带吞并积粮,目前也初见成效,使得宣大一带的防务水平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崇祯也开始变得乐观了起来,认为在他的努力之下,大明的时局还是出现了好转,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让他又想起来了南方的于孝天,于是再次开始琢磨起该怎么对付于孝天了,崇祯在十一年五月期间,招众臣再次商议该如何处置于孝天的问题。
  诸大臣这个时候,对大明的时局也都开始保持乐观的态度,多认为用不了多久,这些流民军应该就被剿灭,这个时候也确实该考虑解决于孝天的问题了,要不然的话放着于孝天盘踞在南方,着实令人寝食难安,迟早都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于是众臣经过商议,认为待到流民军被剿灭之后,立即便调集湖广、南直隶、浙江、江西、两广诸军,一共调集重兵十五万人,一并入闽,对于孝天发动征讨。
  到时候崇祯可限令于孝天入京招问,如果于孝天奉旨入京的话,就在京师将其抓起来,但是他如果抗旨不尊,那么就以他抗旨的名义,治罪与他,将其削职罢官,然后各路大军一起攻入福建,将其拿获!
  就算是这家伙靠着手头水师力量强,座船逃离福建,退守台员岛,也起码可以把他在陆上的势力连根拔除,就算是他割地称王,也是孤悬在海外的,不至于动摇大明的根基。
  崇祯和众臣商议完之后,这件事就暂时这么定了下来,甚至于连主剿的人选崇祯都已经提前在心中拟定了出来,决定在洪承畴和卢象升之中选定一个,到时候派往福建督军对于孝天主剿。
  但是朝廷似乎永远不可能保住秘密,这样机密的商议,就在当天晚上,便传到了身在京师的海狼细作耳中。
  听闻消息情报人员一听顿时大惊失色,连忙便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消息传回福建,并且放飞了信鸽,用接力的办法,尽最大可能,快速的将消息传回到于孝天手中。
  于孝天仅用了几天时间,便收到了京师传回的消息,虽然信鸽带回的消息很粗略,但是大致也可以弄明白朝廷打的是什么主意。
  于孝天看罢了这张小纸条之后,不但没有感到一点紧张,反倒是嗤之以鼻,把这张小纸条随手便放在蜡烛上点燃,烧成了灰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