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801章

大明海寇-第801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在闽江口外面,还驻着二十来条战船,只要听闻于孝天在城中被捕,这帮人肯定敢立即拔锚,直扑福州城,这些船上可是都装着不少红夷大炮的,一通猛轰,就能把福州城给破了。
  这等于是就彻底把于孝天给逼反了,接下来福建那些剩下的于孝天麾下的兵将,可真的会立即起兵造反,福建恐怕连十天都撑不住,就全境要被于孝天给占了去。
  邹维琏就算是不被于孝天干掉,但是闹出这种事情,别说邹维琏要丢脑袋,他们这帮人跟着估计都要人头不保了。
  于是一帮人赶紧呼啦一下涌上去,连连劝解,劝邹维琏息怒,说于孝天这家伙就是这样的人,不要跟他一般见识,现在于孝天要走就先让他走再说,好歹接下来还有回旋的余地,要是这会儿拿下于孝天的话,那就等于彻底撕破脸了,于孝天手下肯定会立即作反,这样的话谁都没法收场了。
  邹维琏虽然气的火冒三丈,但是听了这些人的劝解之后,也明白今天他只能吃瘪了,这于孝天可是手握重兵的大将,而且这家伙当年还是海贼出身,在海上拥有极强的实力,另外还控制着偌大的台员岛。
  要是真把他逼反的话,那么别说福建完蛋了,估摸着整个南方诸省,今后都要在他的兵锋之下瑟瑟发抖了。
  所以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他开始有点后悔,今天不该这么不给这家伙面子,以至于现在闹得他自己骑虎难下,接下来怎么再跟这家伙相处,恐怕就很有点问题了。
  他原本还想通过这次见面,逼迫于孝天把台员岛并入大明版图,但是现在看来,这件事想都别想,仅仅是欠饷的事情,这家伙就闹成这样,要是再提让他交出台员岛的话,估计这家伙当即就要起兵造反了。
  所以邹维琏虽然怒火中烧,但是看着于孝天大模大样的走向大门,也没有再敢招呼人去把于孝天拿下。
  于孝天其实这会儿也很紧张,今天他已经嚣张过头了,福州现在毕竟还是福建首府,这里他虽然有势力,但是却并不是明面上的势力,而且驻守福州的是效忠于巡抚的抚标,兵力数千,还是相当有点作战能力的。
  而他这次在福州城中,跟邹维琏撕破脸,其实也并不是全因为邹维琏不给他面子,或者是邹维琏拖欠他的兵饷。
  以他目前手头的财力,供养个几万兵马,养活个千八百条船只,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只要邹维琏不太过分,他也不会搞得这么剑拔弩张,让邹维琏下不了台。
  他之所以今天突然间发难,和邹维琏撕破脸,其实根本还是因为在他回来之后,得知密报,说邹维琏想要收回围头湾,取缔他对围头湾的控制权,将他移镇到兴化湾,加以严密控制,这还不至于让于孝天跟他直接翻脸。
  于孝天跟邹维琏今天直接翻脸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密报之中,说邹维琏多次邀诸官还有手下幕僚商议,想要逼他把台员岛交给福建管控,将台员岛并入到大明版图之中。
  这可就彻彻底底的触及了于孝天的底线,台湾岛可是他不容任何人插手的老窝,熊文灿在的时候,很清楚这一点,从来不提及要他把台湾岛投效给朝廷,权当不知道这件事,并且对他倾力扶植,所以双方合作愉快。
  但是这个邹维琏虽说算是大明的忠臣,可是他这个人太过好大喜功了,这才刚到福建,就打起了他围头湾的主意,甚至于把主意打到了台湾岛上,想要把台湾岛也一并收归福建统管。
  这简直就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于孝天这才会在今天谒见邹维琏的时候,直接撕破脸,唱了这么一出大戏,把邹维琏的脸剥得精光。
  刚才邹维琏大吼着要关门,将他拿下的时候,他还是有点紧张的,这里毕竟不是他的地盘,如果邹维琏真的什么都不顾,下令将他擒拿,仅凭他带入城中的这些近卫,就算是加上他藏在城中的一些暗线一起动手,也不见得能把他救出去,一旦他陷落在这里的话,那么就麻烦大了。
  估计消息一出,马上他的手下们便会揭竿造反,诸将肯定立即便会率部杀奔福州城,攻入福州城,将城中杀个鸡犬不留。
  他相信手下的那帮家伙,绝对能干得出这种事,那么接下来他就不得不马上造反了,但是这个时候造反,很显然还有点操之过急了一些,大明还有几年折腾的光景,他现在还不愿意亲自跳到前台,亲自操刀跟大明一刀一枪的对拼,那样的话他付出精力和代价都太大。
  所以就算是他和邹维琏撕破脸,但是眼下他也并不想立即就打出反旗,跳出来跟大明硬干。
  那样的话大明虽然一定会倒得更快,可是却弄不好会便宜了建奴,让建奴提前入关,到时候整个北方都会彻底生灵涂炭,经济文化都可能会被建奴彻底破坏,而且建奴可能会发展很快,到时候收拾建奴,还要花费更大的力气。
  所以当邹维琏下令抓他的时候,他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他还是坚定的朝着大门走去,以他的本事,还有几个近卫的实力,只要突出大门,那么加上在门外留守的那几十个近卫,估计就可以冲出去。
  但是后来他发现,邹维琏仅仅是乱吼了一通,却没人敢过来关门,堵住他把他拿下,结果他顺顺当当的便走出了巡抚衙门,在几十个近卫的护卫之下,立即赶往了城南门,城南门虽然也有守军,但是很显然没有接到邹维琏要关门抓他于孝天的命令,结果使得于孝天风风光光的又回到了码头。
  只要到了码头,于孝天就彻底安全了,因为这里有他三条战船,船上有五百多精兵,而且有三十多门重炮,就算是这会儿抚标全军赶来,也只能被他的船上的大炮轰成渣子。
  所以到了这里,于孝天便再无可担心的事情了,施施然登上了战船,一声令下拔锚起帆,驶离码头,准备顺流而下,出闽江回他的围头湾去。
  而这个时候,福州知府王永吉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站在码头上连连招手,试图劝住于孝天,于孝天再次下令暂时停船落帆,听听这王永吉到底想要说些什么。
  但是他却不肯下船,而是令人放下了船上的小艇,把王永吉接到了他的船上,奉茶款待。
  王永吉狼狈不堪的登上了于孝天的战船,被请入舱中之后,喘了好一阵子,才稳住神,连忙劝解于孝天,千万不要因为此事做出过分之事,其实就是劝于孝天,千万不能因此,就揭竿造反,再次回到海中,落草为寇,跟朝廷为敌。
  于孝天沉着脸,喝着茶一声不吭,他越是不说话,王永吉就越是紧张,最后王永吉忍不住都快给他跪了,急的是嘴唇都直哆嗦。
  于孝天看王永吉真是急了,于是这才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一声,对王永吉抱拳道:“今日是于某太过着急了,以至于驳了抚台大人的面子,但是也请王大人你们要多体谅在下!
  在下率兵北上,前前后后将近一年,和麾下弟兄们风餐露宿,整日里跟叛军拼杀,斗得是你死我活,这好不容易才平定了叛乱,可是没想到高高兴兴的回来,却发现连我们的兵饷都被断了!
  这岂不让我等心凉齿冷?所以于某这才情急之下,言语失度,但是王大人也最知道于某的脾气,于某乃是粗人,最烦有人以势压人,抚台大人初来此地,便想要给于某一个下马威,于某还真就不吃这套!
  既然王大人专程赶来,那么这面子怎么于某也要卖给王大人的,请王大人回去,禀报抚台大人,于某倒也不是那种不知分寸之人,只要王大人尽快一个月之内,将在下缺饷补齐,另外把抚恤发放下来,那么于某这边绝不会做出过格之事!
  另外王大人也知道,熊军门这次请奏圣上,令我速速返回福建,想要让在下率水师南下,清剿两广沿海海寇,这又需要大批调动兵力和战船,于某这是在为朝廷效力,这些银子总不该让于某出吧!所以还望王大人禀明抚台大人,这些事情,还是尽快安排比较妥当!”
  (继续狂求月票!突破一次成不?)


 第一百六十八章 限期

  送走了王永吉之后,于孝天这才再次下令扬帆起锚,顺流而下出了闽江口,会和了他留在闽江口的那些船队,开始返回了围头湾。
  回到围头湾之后,于孝天下令给此次出征参战的兵将集体放假二十天,令其返家和家人团聚,另外将此次北上阵亡将士的骨灰,也都各自送回家中或者是直接送入到于家军的陵园之中进行安置。
  这都看各自家人的意见,想要将其安葬入家中祖坟者,可以自行安置,于孝天特拨给每个阵亡将士十两安葬费,这不包含在抚恤之内,但是大多数于家军兵将,都是背井离乡之人,祖坟肯定是回不去的,所以便被集体安葬到于家军选定了陵园之中,进行供奉。
  其实这次于家军北上总体上伤亡并不是非常大,绝对没有他报给朝廷和官府的那么多,伤亡总数不过一千人以内,其中轻伤者在军中医官救治之下,不少人已经恢复过来,重新归队,重伤致残者,也不足百人,都已经提前派船将其护送回了台湾岛,在各地进行妥善安置,继续给予治疗,伤愈之后根据其伤残情况,另行妥善安排。
  整体上阵亡兵将,数量其实不足四百人,主要还是在攻打登州城的攻城战之中造成的,攻城战不比普通的野战,进攻方即便是拥有很强的火力,但是毕竟没有地利的优势,自下而上仰攻,伤亡肯定不会太小。
  这些阵亡将士,朝廷的规定是每人给予三十两银子的抚恤,但是绝大多数阵亡将士家人,是根本就见不到这些银子的,就算是被官府拨发下来,沿途也早被过手之人给卡掉了,到手几两银子,那是好的,许多人一个大子都见不到。
  但是于孝天却给每个阵亡将士发放五十两银子,这是实打实的,直接发到他们家人手中,如果自行安葬的话,还会再给十两,中间绝对不会有人敢伸手卡要,这要是被于孝天逮住,剁手都是最轻的,肯定会直接丢到苦役营之中,劳作到死,甚至于可能会被处以凌迟之刑,最高的规格,有人享受过点天灯的待遇。
  除了这些现银的抚恤之外,如果阵亡将士还有子女的话,子女将会受到特别优待,被招入到学堂上学,吃穿用度全部都由于孝天承担,家有父母老人,在其有生之年,每年于孝天还会给予两石大米的补贴,失去劳动力的老人,还会给予更多补助。
  所以于家军的兵将,在享受的待遇方面,在大明来说,虽然纸面上来说,不敢说最高,可是实际上只要定下的规矩,就能基本上得到执行,而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于家军兵将上阵作战的时候,才会悍不畏死。
  照着他们的话说,主上把该替他们想到的事情,都替他们想到了,他们没啥可操心的,就算是死了残了,也自有人照料他们家人,所以在战场上,于家军几乎没有出现过逃兵的现象,士气相当高涨。
  这些琐碎的事情,以前于孝天都是要亲自过问的,但是现在制度已经形成,便自有人按照制度去办理,也就不需要于孝天再操心什么了,只是事后派人去暗访一下,查实各种抚恤落实情况就可以了。
  所以他回到围头湾之后,也和家人好好的呆了几天,之后处理了一下积留下来的一些需要他亲自审批的一些事情,这段日子倒也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