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741章

大明海寇-第741章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听罢之后,感觉这件事靠谱,再加上朝中眼下对支持这个提议的朝臣,也着实不少,不少人都力挺可以调福建官军北上入剿。
  如果此次福建官军能在登莱一带建功的话,那么朝廷岂不多了一支可用的雄兵,一旦要是北方又有什么大乱的话,以后朝廷便多了个后手,随时可以调动南方精锐兵马,走海路北上,替朝廷解决这些麻烦。
  崇祯听罢之后,也感觉这次调动福建官军北上,虽然有些冒险,可是却不见得不能一试,万一要是这次福建官军成功走海路运兵北上成功的话,那么他手头上岂不就多了这么一支可以随时调用的精锐了吗?
  如果这些福建官军,还能在抵达胶东之后,成功的助朝廷和山东官府,剿灭这伙叛军的话,那么说明这于孝天确实可堪大用,以后大明岂不多了一个栋梁之才?
  于是经过几天商议之后,最终崇祯还是下定了决心,下旨派人前往福建宣旨,调于孝天领八千福建精锐兵马,火速走海路,用舟师运往胶东,择地登陆,对登莱叛军发动进剿。
  沿途海路所经府县,要务必为其及时补充粮秣,不得出任何差错!另外也令沿途所经府县,一些可供避风之地,随时做好准备,接受福建舟师北上途中避风,任何人如果有所怠慢,导致酿出大乱的话,定斩不饶。
  圣旨一下,朝廷立即派八百里加急,命人急送福建,另外近期由于熊文灿在福建表现不错,崇祯也终于开始正式考虑,该给熊文灿换换地方,提一格了!而目前他感觉,把熊文灿放在两广,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京师这边定下这件事之后,圣旨尚未传到福建,但是海狼的飞鸽传书,却已经先到了福建,并且第一时间交到了于孝天手中。
  于孝天得知消息之后,深吸了一口气,对林易阳说道:“看来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件事终于还是按照咱们的计划走了下去!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该做好准备,随时动身了!”
  几天之后,圣旨终于抵达了福建,并且先到了福州,告知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熊文灿一听,对此颇为紧张,因为于孝天乃是他在福建的根本,这一次朝廷突然间不知怎么,居然想起了要调于孝天领兵北上登莱平乱。
  这件事可是件大事,而且从圣旨之中,可以看出来,这一次朝廷和皇上对此事非常重视,甚至于在圣旨之中,已经指明了,要于孝天走海路用舟师运送兵马北上。
  甚至于对于沿途补给的一些细节,都进行了安排,可见朝廷和皇上这一次对这件事的看重程度,甚至于还给于孝天定下了抵达山东的最后期限,要求自接到圣旨之后,最长两个月时间之内,必须要抵达登莱,如若有误,定要严惩不贷。
  熊文灿一听,也不敢怠慢,赶紧派人去把圣旨送往了于孝天手中,并且亲自乘船赶往围头湾,要见一下于孝天,同时也令福建官府方面,立即给于孝天准备这次北上所需的各种钱粮物资以及弹药器甲之物。
  (哇,大漠笑西风兄弟太豪爽了!又给了一次重赏!实在是感激不尽!多谢多谢!另外也要感谢白云过隙老兄弟的打赏!以及不断给寒风投各种票票的兄弟们!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谢了兄弟们!)


 第九十二章 趁机勒索

  总之这一次于孝天奉旨北上,对于他乃至整个福建来说,都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事,于孝天此次北上成败,也干系甚大,特别是对他来说干系甚重,熊文灿眼下早已被他视作心腹,这几年来,他也没少给朝廷那边,递于孝天的好话。
  可以说他把于孝天已经吹到了天上,但是如果这次于孝天率部北上平叛,未能建功,反倒是吃了败仗的话,那么就等于是抽了他一个大耳光,把他的面子彻底给驳没了,到时候他这个巡抚大人,估计也不好给朝廷交代。
  另外他也担心,于孝天不愿意北上,现在于孝天在福建呆的好好的,赚钱赚得手软,干什么都一帆风顺,估摸着肯定他不会乐意老老实实的奉旨北上平叛。
  离开了福建,到了山东那边,他就是客军,客军历来都不被当地人所喜,而且山东那边他呆过,他来福建这边就任之前,就是在山东当官,山东人从来都很敌视客军,另外山东那边穷的厉害,远比福建这边要穷得多。
  而且山东这些年,又是白莲教,又是灾荒,冬季又是天寒地冻,最大的问题就是山东没钱也严重缺乏粮秣,于孝天领兵北上,到了山东作为客军,山东那边肯定不会太重视他们,这粮饷方面,肯定会给的不及时。
  于孝天的脾气他是知道的,想要他好好干活,就要把他伺候舒服了,这粮饷是什么时候都不能缺的,在福建这边倒是还好一些,有他镇着,有时候拖欠一段时间,于孝天也卖给他面子,不跳的太厉害。
  但是到了山东那边之后,山东官府长时间不给他粮饷的话,于孝天肯定会脾气上来,谁的面子都不给。
  而且山东那边官府上下的情况他也知道的非常清楚,就算是粮饷朝廷拨发的及时,但是沿途要经过不少人的手,这途中肯定不少人要分润捞取一笔,飘没的数量肯定不少,于孝天能咽下这口气吗?
  而于孝天御下甚严,但是对于手下也都相当不错,就算是偶尔官府因为钱粮不凑手,短缺一段时间,他也会自掏腰包,及时补齐,从不从手下兵将哪儿喝兵血,这一点于孝天算是这大明天下为将者之中的一个奇葩了。
  可是到了山东要是还让他垫钱的话,于孝天能不能忍得住,熊文灿自己也觉得心中没底,所以他这才会在见到圣旨之后,决定亲自跑一趟围头湾,去见见于孝天,好好的劝说劝说,请于孝天万万要看在他的面子上,不要去那边闹出什么不该闹出来的乱子。
  而且他还在担心,万一于孝天要是不想去,这件事又是朝廷直接压下来的,不去也不行,这于孝天要是真不去的话,那么就是抗旨不尊,他好不容易才把于孝天给收为己用,要是因为这件事,把于孝天逼急的话,天知道这胆大包天的家伙,能干出什么事情。
  熊文灿一想到这些事情,就觉得屁股上像是针扎了一般,一点都不敢怠慢,心急火燎的便立即出福州城,坐船直接赶往围头湾,去直接和于孝天面谈,另外他也没忘了,令手下赶紧给于孝天筹措各种物资钱粮,确保要先让他满意,同意出兵再说。
  要不然的话,这家伙抗旨不尊,坚辞不授,说什么都不肯出兵的话,那么他就彻底悲催了,现在福建这边,没有人能镇得住这家伙,动强的话,这家伙手头的武力,可以横扫整个福建,就算是把两广那边加上,都不见得能对付他。
  所以熊文灿这个紧张呀!见到圣旨,就火烧屁股一般的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了下去,并且把狠话撂了出去,谁要是这个时候捣乱,阴奉阳违的话,那么看他怎么收拾,定要其吃不了兜着走。
  于孝天在围头湾他的总兵府接到了熊文灿,当圣旨宣读完毕之后,于孝天装出了一副震惊的摸样,老半天跪着都没有吱声,也没有按照常理那样,谢主隆恩接下圣旨。
  熊文灿一看于孝天的表现,这心里面咯噔一下,直叫坏了,坏了!这次坏大事了!于是他狂给于孝天使眼色,可是于孝天却权当没看见,依旧是跪在地上,不言不语,也不接旨。
  熊文灿急了,实在无奈之下,只得提醒他道:“于将军!还不快快领旨谢恩?”
  于孝天这才装作不情不愿的叩头谢恩,双手把圣旨接了过去,派人把宣旨之人先安排下去,给了一些银子,但是数额并不多,摆明了他不情不愿,这差事他不高兴,而且是很不高兴!
  熊文灿看于孝天总算是先把圣旨接了下来,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于是咳嗽了一声,把其他人都赶了出去,屋子里面只剩下了他和于孝天两个人。
  熊文灿装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也没有端他巡抚大人的架子,做出一副平易近人,而且是以长者的身份,开始给于孝天做心理工作,劝于孝天不要多想,朝廷这么做,其实也是看重他,所以才会调他北上平叛。
  这其实不见得是坏事,干得好的话,应该是好事云云,总而言之,他说了老半天的好话,就怕于孝天抗旨不尊,坚决不肯率军北上,要是那样的话,他可就悲催了。
  要说熊文灿这个巡抚大人,也算是当得够窝囊的,大明什么时候,同级的文官会对武将这么客气,更不要说是高一级的领导了,文官对待武将,甚至于低两级的,在武将面前,往往都是居高临下,说呵斥就呵斥,甚至动手大耳光的事情,都时有发生,武将一般情况下,连个屁都不敢放,只能憋着受着忍着。
  可是偏偏现在福建出了这么一个大爷,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温言善于的好好劝,还生怕他发飙抗旨,都是当巡抚,这人和人相比,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熊文灿心中不由得暗自哀嚎,但是表面上还要装作慷慨激昂状,把这次北上对于孝天的好处说的是天花乱坠。
  于孝天一直低头不语,也不知道琢磨什么,一直让熊文灿唠叨的口干舌燥,端着茶碗喝水,于孝天这才装作不情不愿的样子,哀叹一声道:“既然大人如此看重此事,那么大人对卑职又有知遇之恩,卑职岂能驳了大人的面子?这次既然大人亲自来劝卑职,那么这个面子怎么也要卖给大人的!
  也罢!既然如此,那么卑职就咬着牙走这一趟好了!……”
  说到这里,于孝天故意停顿了一下,但是这句话听到熊文灿耳中,却仿佛如同天籁之音一般,比他听到什么声音都感到悦耳,当即便差点蹦起来大叫一声好。
  “但是!大人!卑职去也可以,但是却有几个条件!还望大人答应!抑或是请大人务必帮卑职办到才行!”于孝天不等熊文灿狂喜,马上便接着说道。
  熊文灿的好字一下被噎在了喉咙里面,刚好又喝了口茶,当时就被呛住了,连声咳嗽了一阵子,心道早知道这家伙不会这么轻易就范的,这不!肉戏来了!
  “好吧!只要本官能做到的,本官定会想办法帮你做到!让你没有后顾之忧!”熊文灿咬着牙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卑职就斗胆说了!卑职曾经听闻,山东那边官民对于客军从来不假辞色,总是喜欢加以刁难!历来不按时给粮给饷,如果此去登莱,山东还如此对待卑职以及卑职的部下的话,缺粮缺饷之下,恐怕卑职也很难御下!
  另外卑职手下现如今已经缺饷三个月了,如果这次又要他们远征登莱的话,就务必要先把他们的欠饷补上,还有开拔饷以及最好另外提前发放三个月军饷,另外请大人给卑职备齐半年的军粮,省的卑职此去登莱之后,粮秣难以在当地筹措,逼得卑职就不得不用一些手段!
  另外卑职手下都是南方兵将,北方冬季苦寒,恐怕兵将不太适应,而且卑职并未为兵将们准备越冬御寒之物,这也需要大人帮忙筹措!要不然的话,卑职率军过去,兵将恐怕会大量冻伤冻死,这样的话卑职恐怕没有半点胜算可言。
  再者卑职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这一次卑职如果前去登莱,恐怕最短也要一年才能回来,但是大人知道,卑职家中有些产业,难免会被人觊觎,所以卑职想请大人关照一下,卑职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